码头改造方法及码头技术

技术编号:383792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码头改造方法及码头。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旧墙身的后侧施打后钢板桩;向所述旧回填料区的部分区域进行注浆,形成注浆区;所述部分区域为所述旧回填料区中与所述旧墙身相邻的区域,并且所述后钢板桩穿过所述注浆区;拆除所述旧胸墙;在所述旧墙身的前侧施打前钢板桩;在所述前钢板桩与所述旧墙身之间填筑水下混凝土,从而将所述前钢板桩与所述旧墙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所述旧墙身的上方浇筑新胸墙,通过所述新胸墙将所述前钢板桩和所述后钢板桩连接成为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旧码头结构的残余强度,提高旧码头浚深后结构稳定和耐久性,实现对旧码头的升级改造。造。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码头改造方法及码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港口施工领域,尤其涉及码头改造方法及码头。

技术介绍

[0002]港口作为交通运输枢纽、水陆联运的咽喉,通常是铁路、公路、水路几种运输方式的汇集点,在整个综合运输系统中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运输链、国际生产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港口的发展史已经很长,部分港口设施始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甚至可以追溯到20年代,至今已经超过或接近设计使用寿命,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码头主体结构及主要构件强度受损或退化严重,港池回淤,港口设施破损,码头仓储能力不足,货种装卸设备急需升级更新以及码头等级低无法接卸现代化远洋船舶等,码头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使用功能要求。在既有港口水工建筑物不断劣化、岸线资源日益减少的前提下,对已建码头结构进行升级加固改造,充分利用现有岸线资源,从而扩大泊位规模、提高作业效率、完善码头功能,这是世界各国港口解决泊位资源紧张及装卸能力不足的有效方法。
[0003]重力式码头由于其施工简单、耐久性好,有着悠久、广泛的应用历史,重力式旧码头改造是未来技术改造的重点方向。重力式旧码头结构主要面临的问题有混凝土方块的强度退化严重,方块内存在裂缝,甚至部分混凝土骨料已经离析不具备整体强度。
[0004]常规重力式码头的改造升级一般采用新建桩台、基床升浆、后方注浆等方式,解决码头前沿浚深后码头结构稳定和岸线使用问题。在大部分改造方案中,仍将原码头结构作为主要的受力结构,不适合现有码头结构强度低、超龄使用的码头结构改造。而且,改造过程中,码头前沿线都需要前移,牺牲了现有码头工艺装卸效率,不适合于码头前沿线前移受限的老码头改造。此外,对于已经接近设计年限或超限使用,结构强度退化严重的码头结构,常规方案是码头停运,拆除重建。而这一方案对港区的营运影响大,工程费用高,综合代价大。
[0005]如何解决超龄使用重力式旧码头的升级改造,是港工领域的技术难题,因此,有必要研发一套系统解决结构稳定性、耐久性且可实施的升级改造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码头改造方法以及码头,其可以充分利用旧码头结构的残余强度,提高旧码头浚深后结构稳定和耐久性,实现对于旧码头的升级改造。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码头改造方法,用于对旧码头进行改造,所述旧码头包括旧墙身、由回填于所述旧墙身后侧的回填料所形成的旧回填料区以及建造于所述旧墙身上方的旧胸墙;所述方法包括:
[0009]在所述旧墙身的后侧施打后钢板桩;
[0010]向所述旧回填料区的部分区域进行注浆,形成注浆区;将所述旧回填料区的未注
浆区域保留,作为新回填料区;其中,所述部分区域为所述旧回填料区中与所述旧墙身相邻的区域,并且所述后钢板桩穿过所述注浆区;
[0011]拆除所述旧胸墙;
[0012]在所述旧墙身的前侧施打前钢板桩;
[0013]在所述前钢板桩与所述旧墙身之间填筑水下混凝土,从而将所述前钢板桩与所述旧墙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0014]在所述旧墙身的上方浇筑新胸墙,通过所述新胸墙将所述前钢板桩和所述后钢板桩连接成为整体。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码头改造方法中,所述在所述旧墙身的前侧施打前钢板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6]切割所述旧码头前趾。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码头改造方法中,改造后码头的前沿线比所述旧码头的前沿线向前移动的距离不超过1.0m。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码头改造方法中,所述旧码头还包括建造于所述旧墙身下方的基础;所述后钢板桩和所述前钢板桩均向下打入所述基础中。
[0019]优选的是,所述的码头改造方法中,所述在所述旧墙身的后侧施打后钢板桩,包括:
[0020]在所述旧墙身的后侧,通过静压方法施打后钢板桩;
[0021]所述在所述旧墙身的前侧施打前钢板桩,包括:
[0022]在所述旧墙身的前侧,通过静压方法施打前钢板桩。
[0023]优选的是,所述的码头改造方法中,所述前钢板桩和所述后钢板桩均为轻型钢板桩。
[002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码头,由旧码头改造而成,所述旧码头包括旧墙身、由回填于所述旧墙身后侧的回填料所形成的旧回填料区;所述码头包括:
[0025]旧墙身;
[0026]注浆区,由在所述旧回填料区的部分区域进行注浆而形成,其中,所述部分区域为所述旧回填料区中与所述旧墙身相邻的区域;
[0027]新回填料区,由所述旧回填料区的未注浆区域形成;
[0028]后钢板桩,穿过所述注浆区;
[0029]前钢板桩,设置于所述旧墙身的前侧,通过填筑于所述前钢板桩与所述旧墙身之间的水下混凝土,与所述旧墙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0030]新胸墙,浇筑于所述旧墙身的上方,将所述前钢板桩和所述后钢板桩连接成为整体。
[0031]优选的是,所述的码头中,所述码头以所述旧码头的旧基础作为基础;所述后钢板桩和所述前钢板桩均向下打入所述基础中。
[0032]优选的是,所述的码头中,所述码头的前沿线比所述旧码头的前沿线向前移动的距离不超过1.0m。
[0033]优选的是,所述的码头中,所述前钢板桩和所述后钢板桩均为轻型钢板桩。
[0034]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码头改造方法以及码头。该方法用于对旧码头进行改造,所述旧码头包括旧墙身、由回填于所述旧墙身后侧的回填料所形成的旧回填料区以及建造于所述旧墙身上方的旧胸墙;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旧墙身的后侧施打后钢板桩;向所述旧回填料区的部分区域进行注浆,形成注浆区;将所述旧回填料区的未注浆区域保留,作为新回填料区;其中,所述部分区域为所述旧回填料区中与所述旧墙身相邻的区域,并且所述后钢板桩穿过所述注浆区;拆除所述旧胸墙;在所述旧墙身的前侧施打前钢板桩;在所述前钢板桩与所述旧墙身之间填筑水下混凝土,从而将所述前钢板桩与所述旧墙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所述旧墙身的上方浇筑新胸墙,通过所述新胸墙将所述前钢板桩和所述后钢板桩连接成为整体。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旧码头的旧墙身的前侧和后侧施打钢板桩,使用水下混凝土连接前钢板桩和旧墙身,在旧墙身后侧的旧回填料区进行注浆,再使用新胸墙将前钢板桩和后钢板桩连接成为整体,将旧码头的原重力式结构,转变为对拉钢板桩的重力式复合结构,充分利用了旧码头结构的残余强度,提高了码头浚深改造后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实现了对旧码头的升级改造。
[003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待改造的旧码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码头改造方法的流程图;
[003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改造后码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旧码头进行改造,所述旧码头包括旧墙身、由回填于所述旧墙身后侧的回填料所形成的旧回填料区以及建造于所述旧墙身上方的旧胸墙;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旧墙身的后侧施打后钢板桩;向所述旧回填料区的部分区域进行注浆,形成注浆区;将所述旧回填料区的未注浆区域保留,作为新回填料区;其中,所述部分区域为所述旧回填料区中与所述旧墙身相邻的区域,并且所述后钢板桩穿过所述注浆区;拆除所述旧胸墙;在所述旧墙身的前侧施打前钢板桩;在所述前钢板桩与所述旧墙身之间填筑水下混凝土,从而将所述前钢板桩与所述旧墙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所述旧墙身的上方浇筑新胸墙,通过所述新胸墙将所述前钢板桩和所述后钢板桩连接成为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旧墙身的前侧施打前钢板桩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切割所述旧码头前趾。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码头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改造后码头的前沿线比所述旧码头的前沿线向前移动的距离不超过1.0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旧码头还包括建造于所述旧墙身下方的基础;所述后钢板桩和所述前钢板桩均向下打入所述基础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码头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旧墙身的后侧施打后钢板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仕宝张丽珍王新林捷郑玉河庞本陈晓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