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786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包括机架及依流水线设于机架上的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上侧面进行高分子施加的第一施加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上侧面进行覆盖的上层无纺布输入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下侧面进行高分子施加的第二施加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下侧面进行覆盖的下层无纺布输入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一施加机构处设置有用于实现与第一施加机构配合以实现高分子稳定的第一吸附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二施加机构处设置有用于实现与第二施加机构配合以实现高分子稳定的第二吸附机构。其解决了现有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的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并实现稳定性的增强。并实现稳定性的增强。并实现稳定性的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559133A中公开了一种吸收芯成型装置,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吸附模轮、设于机架上的第一高分子添加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吸附模轮的一侧还设有第二高分子添加装置,所述第二高分子添加装置的一侧还设有用于输送底层材料的第一入料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对底层材料远离吸附模轮一侧面进行喷胶的第一喷胶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一高分子添加装置与第二高分子添加装置之间设有用于输送中层材料的第二入料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对中层材料远离吸附模轮一侧面进行喷胶的第二喷胶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吸附模轮相对第二入料机构的一侧设有用于输送表层材料的第三入料机构。其解决了现有多层吸收芯成型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3]在现有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生产中,其生产速度是非常快的,以纸尿裤为例,现有的生产设备通常可以达到500

1000片/分钟的生产速度,甚至可以超过1000片/分钟。另外,在现有的多层吸收芯中,有一种吸收芯其中间层所采用的为复合无纺布,该复合无纺布包括上纤维层、中间纤维层、下纤维层,通过将高分子颗粒撒播于上纤维层与下纤维层,而后覆盖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从而实现多层吸收芯的成型。针对这种带复合无纺布的吸收芯,本申请人在该结构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发,实现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及生产稳定性的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其解决了现有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的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并实现稳定性的增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包括机架及依流水线设于机架上的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上侧面进行高分子施加的第一施加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上侧面进行覆盖的上层无纺布输入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下侧面进行高分子施加的第二施加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下侧面进行覆盖的下层无纺布输入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一施加机构处设置有用于实现与第一施加机构配合以实现高分子稳定的第一吸附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二施加机构处设置有用于实现与第二施加机构配合以实现高分子稳定的第二吸附机构,所述第一吸附机构和/或第二吸附机构为吸附模轮,第一吸附机构与第二吸附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后端设置有用于对复合无纺布的上侧面或上层无纺布进行喷胶的第一喷胶装置,位于第二施加机构前端处设置有对复合无纺布的下侧面或下层无纺布进行喷胶的第二喷胶装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无纺布与复合无纺布绕经第一吸附机构后呈S形绕经第二吸附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包括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的输入速度小于输出端的输出速度,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的速度差值用于将复合无纺布进行拉伸。
[0008]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端的输入速度与输出端的输出速度的比值用于将复合无纺布的单位长度拉伸2%

10%。
[0009]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位于输出端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振荡装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振荡装置包括上振荡板与下振荡板,所述上振荡板与下振荡板的间距为多层吸收芯厚度的90

95%。
[0011]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位于输出端处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振荡装置设于翻转机构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振荡装置为三个,分别位于翻转机构的前端、中部、后段。
[0013]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方案中,采用了第一吸附机构与第二吸附机构,利用两个吸附机构分别与第一施加机构、第二施加机构配合,实现吸附,其目的并不仅仅是对无纺布的吸附,主要的是实现对高分子颗粒的吸附,从而实现高分子颗粒在施加过程中就快速地进入到复合无纺布的上纤维层、下纤维层内。
[0015]其中,第一吸附机构与第二吸附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反,就是为了实现复合无纺布的上侧面与下侧面在第一施加机构至第二施加机构时实现翻转。当然,翻转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的,如利用多个倾斜辊来实现物料的翻转,而且也不仅仅使用吸附模轮来实现,也可以利用网毯等其他结构来实现。
[0016]利用两个吸附模轮其主要优点在可以使得稳定性大大提高,可以实现效率的大大提高。
[0017]2、第一喷胶装置主要用于实现上层无纺布与复合无纺布的粘合,第二喷胶装置主要用于实现下层无纺布与复合无纺布的粘合,而次要的,则可以实现高分子颗粒的暂时固定。高分子颗粒在喷洒时,有负压的吸引后,可以较好地实现施加,但是仍然有较少部分的高分子颗粒与复合无纺布碰撞后会有较大的跳动、位移,这个时候对于喷洒的均匀性及有效性都是有问题的,而在复合无纺布上涂覆了胶水之后,就可以较好地改善这一问题。
[0018]3、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包括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的输入速度小于输出端的输出速度,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的速度差值用于将复合无纺布进行拉伸。由于复合无纺布是具有孔隙的,该孔隙是为了实现高分子颗粒的存储,如果孔隙太大,高分子颗粒在其中就会有较大的跑动,甚至聚集,这对于吸收芯的吸收均匀性是不利的,甚至进入后的高分子颗粒在振动或长期平放时,部分高分子颗粒又会跑到复合无纺布与上层无纺布或下层无纺布接触的表面上来。而孔隙太小,则不利于高分子颗粒的进入,使得高分子颗粒更多地聚集在复合无纺布的表面,也是不利的。而通过拉伸,可以使得复合无纺布的孔隙变大,从而有利于高分子颗粒的进入,而在吸收芯成型之后,可以将这种拉伸状态恢复,从而使得高分子颗粒被锁定的效果更好。
[0019]而且,由于两个吸附模轮的设置,可以将这种高分子锁紧的效果变得更好。当第一施加机构施加后,转移至第二施加机构时,由于上下表面的互换,也可以使得复合无纺布的小表面的孔隙会相对小于复合无纺布上表面的孔隙,从而实现较好的锁定效果。
[0020]4、振荡装置的设置,目的在于实现高分子颗粒可以更好地进入到复合无纺布的上纤维层与下纤维层内。实际上振荡装置可以采用多个,可以将成型后的吸收芯进行多次翻转的振荡,或多个角度的振荡,从而实现较好的均匀性。并且振荡装置可以是多种结构,采用上振荡板、下振荡板仅为其中的一种结构,也可以采用振荡辊或其它常规结构。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多层吸收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另一种多层吸收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实现物料翻转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复合无纺布进料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第一倾斜辊与第二倾斜辊在宽度方向上的投影示意图;
[0028]图8是第一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依流水线设于机架上的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上侧面进行高分子施加的第一施加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上侧面进行覆盖的上层无纺布输入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下侧面进行高分子施加的第二施加机构、用于实现对复合无纺布的下侧面进行覆盖的下层无纺布输入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一施加机构处设置有用于实现与第一施加机构配合以实现高分子稳定的第一吸附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二施加机构处设置有用于实现与第二施加机构配合以实现高分子稳定的第二吸附机构,所述第一吸附机构和/或第二吸附机构为吸附模轮,第一吸附机构与第二吸附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后端设置有用于对复合无纺布的上侧面或上层无纺布进行喷胶的第一喷胶装置,位于第二施加机构前端处设置有对复合无纺布的下侧面或下层无纺布进行喷胶的第二喷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无纺布与复合无纺布绕经第一吸附机构后呈S形绕经第二吸附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笛高奇晖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