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785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的充电部件,所述壳体包括前盖部和后壳部,所述前盖部的顶边端通过合页与所述后壳部转动连接,局部吹送换热通道由通风扇从进风口吸入空气且大部分空气越过所述电气控制组上边端吹向倾斜设置的盖板,流经所述显示组后沿着盖板与电路载板的倾斜方向进入气体流动空间,空气从气体流动空间的底部和气体流动孔流向所述充电组后从所述通风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局部吹送换热通道和整体抽排散热通道对充电桩内热量进行有效散热,且根据温度信息对壳体内局部有针对性地进行换热以提高散热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换热效率和安全性能。安全性能。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单车的充电桩
,特别是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单车是由蓄电池(电瓶)提供电能,由电动机驱动的纯电动机动车辆,由于蓄电池的储电能力有限,当电瓶车在户外没电时,需要及时给电瓶车充电,因此,充电桩应运而生。充电桩在充电的过程中,充电桩内供电模块会产生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排散不及时,会导致充电桩内部温度升高,影响供电模块的正常使用,长时间在高温高热情况下充电,热量未能得到有效排散,会使得充电桩着火自燃,充电桩在着火自燃的时候不能及时报警且断电,会危及周边,可能会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0003]目前充电桩为多充电端输出,即具有多个充电插口,为保证充电桩的散热性能,通常以较为全面或最大散热需求进行配置散热系统,保障充电桩在满载充电输出时的散热性能,在启动充电阶段所有散热系统统一启动及全速或满功率运行。然而充电桩日常状态为未满载输出状态,即常态为只有部分充电插口在使用充电服务,其导致充电桩内部存在只有局部产生热量现象,若散热系统是为满足充电桩满载运行时的散热性能而配置的,其他未产生热量区域的散热配置也将同步运行工作,电能损耗较高。同时充电桩的多个充电输出端之间的输出功率、电流等不尽相同导致充电组的发热量不同而存在局部温度失衡现象,单一的散热系统启动不仅浪费散热性能和耗电多,其局部未能有针对性地散热和全局缺少温升预判控制容易造成热量堆积,引发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充电桩散热系统损耗高和缺少针对性散热控制容易造成热量堆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局部吹送换热通道和整体抽排散热通道对充电桩内热量进行有效散热,且根据温度信息对壳体内局部有针对性地进行换热以提高散热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换热效率和安全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选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的充电部件,所述壳体包括前盖部和后壳部,所述前盖部的顶边端通过合页与所述后壳部转动连接,其中:
[0006]所述前盖部包括有自上而下往外倾斜设置的盖板、位于盖板下部向内折弯延伸形成的檐部、位于檐部下方的插电部,所述充电部件包括有设于所述插电部的充电组、设于所述盖板的显示组、位于所述充电组与所述显示组之间的电气控制组,所述电气控制组下边端固定在檐部且电气控制组的电路载板与倾斜设置的盖板平行设置形成一气体流动空间,所述电路载板的下部设有若干气体流动孔;
[0007]所述后壳部的后侧壁上部设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两侧向所述后壳部的两侧端延伸,后壳部的底壁贯通设有通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有一通风扇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通
风扇均配置成高于所述电气控制组的上边端以使所述通风扇启动将空气吹向气体流动空间后从通风口排出形成局部吹送换热通道;
[0008]所述局部吹送换热通道由通风扇从进风口吸入空气且大部分空气越过所述电气控制组上边端吹向倾斜设置的盖板,流经所述显示组后沿着盖板与电路载板的倾斜方向进入气体流动空间,空气从气体流动空间的底部和气体流动孔流向所述充电组后从所述通风口排出。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壳部包括有横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的滑轨和装配在所述滑轨上的风机滑座以及驱动所述风机滑座在所述滑轨上移动的电机及丝杆传动组,所述通风扇装设在所述风机滑座上且所述通风扇由所述风机滑座在电机及丝杆传动组驱动下运行至设定位置,所述设定位置包括有位于进风口的左端位置、中部位置和右端位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壳部设有两温度传感器以获取壳体内左右两部空间的温度信息,所述通风扇根据温度信息确定当前位于具体的设定位置以构建局部吹送换热通道;
[0011]所述电气控制组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机及丝杆传动组与所述电气控制组电性连接以接收电气控制组根据温度信息输出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通风扇移动至具体的设定位置。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立式充电桩还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顶部与所述后壳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壳体内的空间与立柱内的中空空间连通,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侧壁设有排气口,中部内设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提供负压抽取壳体中的空气进入立柱后从排气口排出形成整体抽排散热通道;
[0013]所述整体抽排散热通道由抽风机从后壳部的进风口和通风口吸入空气且在壳体内与充电部件进行热交换,壳体内的空气携带热量从立柱顶部被抽走且经抽风机后从排气口排出。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抽风机与所述电气控制组电性连接,由所述电气控制组根据温度信息输出启动信号至所述抽风机,所述抽风机提供负压改变通风口的气体流动方向以构建整体抽排散热通道,从进风口和通风口吸入空气以使空气携带壳体内的热量进入立柱且从排气口排出。
[0015]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选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上述的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执行如下步骤:
[0016]获取壳体内温度T
L
和温度T
R
,所述温度T
L
和温度T
R
由温度传感器分别采集壳体内左部空间和右部空间的实时温度值;
[0017]判断温度T
L
或温度T
R
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一目标温度T
C
,当T
L
>T
C
或T
R
>T
C
时,启动通风扇,通风扇启动时初始位置处于设定位置的中部位置,通风扇的扇叶转动将空气吹向气体流动空间,流经充电部件进行热交换后由通风口排出,以壳体内气体流动换热构建局部吹送换热通道;
[0018]监控壳体内温度,判断温度T
L
或T
R
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二目标温度T
X
,当T
L
≥T
X
或T
R
≥T
X
时,启动抽风机提供负压,从进风口和通风口吸入空气以使空气携带壳体内的热量从立柱顶部被抽走且由排气口排出,以大流量气体流动抽走壳体的整体热量构建整体抽排散热通道。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0]在启动通风扇后,获取温度T
L
和温度T
R
的温度差值ΔT=|T
L

T
R
|,并判断温度差值ΔT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目标差值T
M
以确定所述壳体内是否存在局部热量堆积或只有个别充电部件运行情况,包括:
[0021]当ΔT>T
M
时,表示为壳体内存在局部热量堆积或只有个别充电部件运行情况,则判断温度T
L
和温度T
R
的大小,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的充电部件,所述壳体包括前盖部和后壳部,所述前盖部的顶边端通过合页与所述后壳部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部包括有自上而下往外倾斜设置的盖板、位于盖板下部向内折弯延伸形成的檐部、位于檐部下方的插电部,所述充电部件包括有设于所述插电部的充电组、设于所述盖板的显示组、位于所述充电组与所述显示组之间的电气控制组,所述电气控制组下边端固定在檐部且电气控制组的电路载板与倾斜设置的盖板平行设置形成一气体流动空间,所述电路载板的下部设有若干气体流动孔;所述后壳部的后侧壁上部设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两侧向所述后壳部的两侧端延伸,后壳部的底壁贯通设有通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有一通风扇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通风扇均配置成高于所述电气控制组的上边端以使所述通风扇启动将空气吹向气体流动空间后从通风口排出形成局部吹送换热通道;所述局部吹送换热通道由通风扇从进风口吸入空气且大部分空气越过所述电气控制组上边端吹向倾斜设置的盖板,流经所述显示组后沿着盖板与电路载板的倾斜方向进入气体流动空间,空气从气体流动空间的底部和气体流动孔流向所述充电组后从所述通风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包括有横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的滑轨和装配在所述滑轨上的风机滑座以及驱动所述风机滑座在所述滑轨上移动的电机及丝杆传动组,所述通风扇装设在所述风机滑座上且所述通风扇由所述风机滑座在电机及丝杆传动组驱动下运行至设定位置,所述设定位置包括有位于进风口的左端位置、中部位置和右端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设有两温度传感器以获取壳体内左右两部空间的温度信息,所述通风扇根据温度信息确定当前位于具体的设定位置以构建局部吹送换热通道;所述电气控制组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机及丝杆传动组与所述电气控制组电性连接以接收电气控制组根据温度信息输出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通风扇移动至具体的设定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式充电桩还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顶部与所述后壳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壳体内的空间与立柱内的中空空间连通,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侧壁设有排气口,中部内设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提供负压抽取壳体中的空气进入立柱后从排气口排出形成整体抽排散热通道;所述整体抽排散热通道由抽风机从后壳部的进风口和通风口吸入空气且在壳体内与充电部件进行热交换,壳体内的空气携带热量从立柱顶部被抽走且经抽风机后从排气口排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与所述电气控制组电性连接,由所述电气控制组根据温度信息输出启动信号至所述抽风机,所述抽风机提供负压改变通风口的气体流动方向以构建整体抽排散热通道,从进风口和通风口吸入空气以使空气携带壳体内的热量进入立柱且从排气口排出。6.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

5任一所
述的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执行如下步骤:获取壳体内温度T
L
和温度T
R
,所述温度T
L
和温度T
R
由温度传感器分别采集壳体内左部空间和右部空间的实时温度值;判断温度T
L
或温度T
R
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一目标温度T
C
,当T
L
>T
C
或T
R
>T
C
时,启动通风扇,通风扇启动时初始位置处于设定位置的中部位置,通风扇的扇叶转动将空气吹向气体流动空间,流经充电部件进行热交换后由通风口排出,以壳体内气体流动换热构建局部吹送换热通道;监控壳体内温度,判断温度T
L
或T
R
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二目标温度T
X
,当T
L
≥T
X
或T
R
≥T
X
时,启动抽风机提供负压,从进风口和通风口吸入空气以使空气携带壳体内的热量从立柱顶部被抽走且由排气口排出,以大流量气体流动抽走壳体的整体热量构建整体抽排散热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单车的直立式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启动通风扇后,获取温度T
L
和温度T
R
的温度差值ΔT=|T
L

T
R
|,并判断温度差值ΔT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目标差值T
M
以确定所述壳体内是否存在局部热量堆积或只有个别充电部件运行情况,包括:当ΔT>T
M
时,表示为壳体内存在局部热量堆积或只有个别充电部件运行情况,则判断温度T
L
和温度T
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俊鹄韩志刚杜欣桐谢林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善充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