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膜组件及贴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752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护膜组件及贴膜装置,保护膜组件包括保护膜、定位膜和离型膜,保护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保护面和第二保护面,定位膜覆于第一保护面,定位膜包括至少一定位端,定位端伸出保护膜,定位端包括定位孔,其一定位端包括粘性垫棉,离型膜包括离型膜主体和撕拉膜,离型膜主体适于完全覆盖第一保护面,离型膜主体与粘性垫棉粘合,撕拉膜适于带动离型膜主体与第一保护面分离;贴膜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和覆膜器,覆膜器包括限位区和外延部,限位区适于限位待覆膜的电子产品,外延部包括适于配合定位孔的定位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粘性粘棉粘合固定离型膜主体,避免因离型膜卷曲、移位造成的黏胶层干裂,从而影响排气。而影响排气。而影响排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护膜组件及贴膜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保护膜组件及贴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与创新,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使用电子产品时通常为了防止电子产品屏幕刮花、碎裂,会在电子产品屏幕上贴上一层保护膜。现有申请号为CN201811623353.1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贴膜及贴膜方法,其中该贴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型膜、水凝膜、硅胶保护膜和离型底纸,该离型膜的边缘设置有定位凸耳,该硅胶保护膜设有模切线,第一部分的边缘向外凸出设置有第一凸耳,第二部分的边缘向外凸出设置有第二凸耳。上述方案中,不仅撕掉离型底纸和离型膜的过程中容易污染硅胶保护膜,离型底纸、离型膜缺乏固定容易脱离,同时水凝膜和硅胶保护膜表面的黏胶层缺乏密封防护容易干裂,贴膜过程中不易排气,容易留下气泡,贴合程度差,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膜组件及贴膜装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护膜组件,包括
[0005]保护膜,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保护面和第二保护面,第一保护面适于与电子产品紧密贴合,第二保护面适于暴露于环境,
[0006]定位膜,其覆于第一保护面,定位膜包括至少一定位端,定位端伸出保护膜,定位端包括定位孔,其一定位端包括粘性垫棉,
[0007]离型膜,其包括离型膜主体和撕拉膜,离型膜主体适于完全覆盖第一保护面,离型膜主体与粘性垫棉粘合,撕拉膜适于带动离型膜主体与第一保护面分离。
[0008]作为优选的:定位膜包括粘性主体区、无粘性区和定位端,无粘性区包括分别设置于粘性主体区的轴向两端的前端无粘性区和后端无粘性区,定位端包括连接于前端无粘性区的定位前端。
[0009]作为优选的:粘性主体区包括覆盖至保护膜的边缘处的粘性前端部,粘性前端部设置于前端无粘性区的两侧,前端无粘性区与粘性前端部之间具有分隔槽,分隔槽沿定位膜的轴向设置。
[0010]作为优选的:后端无粘性区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保护膜和/或粘性主体区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定位端包括连接于后端无粘性区的定位后端,后端无粘性区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沿从粘性主体区到所述定位后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1]作为优选的:粘性垫棉设置于定位前端靠近前端无粘性区的一侧,粘性垫棉平行于保护膜的宽度方向设置,离型膜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粘性垫棉粘合。
[0012]作为优选的:粘性垫棉的厚度不小于0.2mm。
[0013]作为优选的:离型膜主体包括第二连接部,撕拉膜的轴向两端分别包括适于连接
第二连接部的第三连接部和抽拉箭头,或,撕拉膜的轴向两端分别包括第二连接部和抽拉箭头,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一折叠线,第一折叠线沿离型膜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部及撕拉膜可沿第一折叠线折叠。
[0014]作为优选的:撕拉膜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定位端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0015]作为优选的:第一折叠线由多个线孔间隔排布形成,或由至少一个线槽形成。
[0016]一种贴膜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和覆膜器,覆膜器包括限位区和外延部,限位区适于限位待覆膜的电子产品,外延部包括适于配合定位孔的定位柱。
[0017]作为优选的:外延部包括前端外延部和后端外延部,定位孔包括设置于定位前端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前端外延部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
[0018]作为优选的:限位区包括前端缺口和后端缺口,定位前端经前端缺口延伸至前端外延部,撕拉膜经后端缺口延伸至后端外延部。
[0019]作为优选的:限位区包括限位周壁,限位周壁适于将后端缺口分隔形成第一后端缺口和第二后端缺口,第一后端缺口位于第二后端缺口的下方,离型膜主体经第一后端缺口滑动脱离所述保护膜,撕拉膜经第二后端缺口伸出。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离型膜覆于第一保护面,第一保护面涂覆有适于粘接电子产品屏幕的黏胶层,通过在定位端设置粘性垫棉粘合离型膜主体,既能固定离型膜,防止离型膜脱落,又能够避免因离型膜卷曲、移位造成的黏胶层干裂,从而影响排除保护膜与电子产品之间的气体,贴膜质量下降。
[0022](2)通过覆盖至保护膜的边缘处的粘性前端部,在撕拉膜带动离型膜主体与保护膜分离时固定保护膜,避免保护膜前端上下摆动引入气体,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分隔槽便于前端无粘性区相对于粘性主体区随覆膜器活动,撕去定位膜时更加省力,避免造成保护膜的再移位。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贴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贴膜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定位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贴膜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保护膜11、定位膜12、粘性主体区121、粘性前端部1211、前端无粘性区122、后端无粘性区123、定位前端124、第一定位孔1241、第二定位孔1242、定位后端125、粘性垫棉126、分隔槽127、离型膜13、离型膜主体131、第一连接部1311、第二连接部1312、第一折叠线1313、撕拉膜132、第三连接部1321、抽拉箭头1322、覆膜器20、限位区21、前端缺口211、后端缺口212、第一后端缺口2121、第二后端缺口2122、限位周壁213、外延部22、前端外延部221、第一定位柱2211、第二定位柱2212、后端外延部2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9]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30]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

3所述,一种保护膜组件,包括保护膜11、定位膜12和离型膜13,保护膜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保护面和第二保护面,第一保护面适于与电子产品紧密贴合,第二保护面适于暴露于环境,定位膜12覆于第一保护面,定位膜12包括至少一定位端,定位端伸出保护膜11,定位端包括定位孔,其一定位端包括粘性垫棉126,离型膜13包括离型膜主体131和撕拉膜132,离型膜主体131适于完全覆盖第一保护面,离型膜主体131与粘性垫棉126粘合,撕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膜,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保护面和第二保护面,所述第一保护面适于与电子产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保护面适于暴露于环境,定位膜,其覆于所述第二保护面,所述定位膜包括至少一定位端,所述定位端伸出所述保护膜,所述定位端包括定位孔,其一所述定位端包括粘性垫棉,离型膜,其包括离型膜主体和撕拉膜,所述离型膜主体适于完全覆盖所述第一保护面,所述离型膜主体与所述粘性垫棉粘合,所述撕拉膜适于带动所述离型膜主体与所述第一保护面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膜包括粘性主体区、无粘性区和所述定位端,所述无粘性区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粘性主体区的轴向两端的前端无粘性区和后端无粘性区,所述定位端包括连接于所述前端无粘性区的定位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主体区包括覆盖至所述保护膜的边缘处的粘性前端部,所述粘性前端部设置于所述前端无粘性区的两侧,所述前端无粘性区与所述粘性前端部之间具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沿所述定位膜的轴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垫棉设置于所述定位前端靠近所述前端无粘性区的一侧,所述粘性垫棉平行于所述保护膜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离型膜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粘性垫棉粘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主体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撕拉膜的轴向两端分别包括适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三连接部和抽拉箭头,或,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摩升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