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柱塞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49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柱塞泵,包括柱塞泵外壳和后封闭盖,其通过微型油泵来使润滑油液在柱塞泵外壳内部和散热板内部形成流动,通过散热板和散热风扇来将润滑油液进行散热降温,通过密封环和密封橡胶垫来使后封闭盖与柱塞泵外壳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防止润滑油液从连接处泄漏,通过过风槽能够增加散热板的表面积,从而使散热风扇产生的散热风力能够更好的对散热板进行散热,通过注油口来添加润滑油液,通过U形导油槽来导向柱塞泵外壳内部的润滑油液,便于润滑油液从出油口处排出。便于润滑油液从出油口处排出。便于润滑油液从出油口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柱塞泵


[0001]本技术涉及柱塞泵
,具体为一种新型柱塞泵。

技术介绍

[0002]柱塞泵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它依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柱塞泵具有额定压力高、结构紧凑、效率高和流量调节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诸如液压机、工程机械和船舶中。
[0003]在柱塞泵使用时会在其壳体内部充入润滑油液,以便对其内部的驱动装置(即传动轴和连杆等部件)进行润滑,防止其高速运作造成损坏,但是驱动装置与润滑油液之间也会产生摩擦力,长久以来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散热,柱塞泵壳体内部热量过高会造成其内部的元件损坏,故需要一种新型柱塞泵,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柱塞泵,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柱塞泵外壳和后封闭盖,所述柱塞泵外壳的前端处为活塞泵头,所述柱塞泵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柱塞泵外壳内部的驱动装置与活塞泵头相连接,所述柱塞泵外壳的右侧设置有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驱动轴,所述柱塞泵外壳的后部为开口状,所述柱塞泵外壳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微型油泵和散热板;所述后封闭盖将柱塞泵外壳的后部开口进行封闭,且通过螺丝与柱塞泵外壳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后封闭盖的后侧面下端处开设有出油口;所述微型油泵的输入口通过吸油管与出油口相连通;所述散热板的内部为中空状,所述散热板的一端与微型油泵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散热板的另一端与柱塞泵外壳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散热风扇,通过微型油泵来使润滑油液在柱塞泵外壳内部和散热板内部形成流动,通过散热板和散热风扇来将润滑油液进行散热降温。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柱塞泵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封闭盖的前侧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后封闭盖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侧面完美贴合柱塞泵外壳的内侧面,所述后封闭盖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橡胶垫,所述密封橡胶垫位于密封环的外侧一周处,通过密封环和密封橡胶垫来使后封闭盖与柱塞泵外壳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防止润滑油液从连接处泄漏。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柱塞泵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上均匀开设有过风槽,通过过风槽能够增加散热板的表面积,从而使散热风扇产生的散热风力能够更好的对散热板进行散热。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柱塞泵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通过螺纹盖进行封闭,通过注油口来添加润滑油液。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柱塞泵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环的下部处从前之后
固定安装有U形导油槽,且U形导油槽的外侧面与柱塞泵外壳的内侧面相贴合,所述U形导油槽的内部下表面为前高后低状的斜面,且U形导油槽的内部下表面后端与出油口的下端相接触,通过U形导油槽来导向柱塞泵外壳内部的润滑油液,便于润滑油液从出油口处排出。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微型油泵来使润滑油液在柱塞泵外壳内部和散热板内部形成流动,通过散热板和散热风扇来将润滑油液进行散热降温,通过密封环和密封橡胶垫来使后封闭盖与柱塞泵外壳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防止润滑油液从连接处泄漏,通过过风槽能够增加散热板的表面积,从而使散热风扇产生的散热风力能够更好的对散热板进行散热,通过注油口来添加润滑油液,通过U形导油槽来导向柱塞泵外壳内部的润滑油液,便于润滑油液从出油口处排出。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后封闭盖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

柱塞泵外壳、101

驱动轴、2

后封闭盖、201

密封环、202

出油口、203

密封橡胶垫、3

吸油管、4

微型油泵、5

散热板、501

过风槽、502

注油口、6

散热风扇、7

U形导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柱塞泵,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柱塞泵外壳1和后封闭盖2,柱塞泵外壳1的前端处为活塞泵头,柱塞泵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柱塞泵外壳1内部的驱动装置与活塞泵头相连接,柱塞泵外壳1的右侧设置有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 驱动轴101,柱塞泵外壳1的后部为开口状,柱塞泵外壳1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微型油泵4和散热板5;后封闭盖2将柱塞泵外壳1的后部开口进行封闭,且通过螺丝与柱塞泵外壳1进行固定连接,后封闭盖2的后侧面下端处开设有出油口202,后封闭盖2的前侧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后封闭盖2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密封环201,密封环201的外侧面完美贴合柱塞泵外壳1的内侧面,后封闭盖2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橡胶垫203,密封橡胶垫203位于密封环201的外侧一周处,通过密封环201和密封橡胶垫203来使后封闭盖2与柱塞泵外壳1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防止润滑油液从连接处泄漏,密封环201的下部处从前之后固定安装有U形导油槽7,且U形导油槽7的外侧面与柱塞泵外壳1的内侧面相贴合,U形导油槽7的内部下表面为前高后低状的斜面,且U形导油槽7的内部下表面后端与出油口202的下端相接触,通过U形导油槽7来导向柱塞泵外壳1内部的润滑油液,便于润滑油液从出油口202处排出;微型油泵4的输入口通过吸油管3与出油口202相连通;散热板5的内部为中空状,散热板5的一端与微型油泵4的输出口相连通,散热板5的另一端与柱塞泵外壳1的内部相连通,散热板5的上表面上均匀开设有过风槽501,通过过风槽501能够增加散热板5的表面积,从而使散热风扇6产生的散热风力能够更好的对散热板5进行散热,散热板5上开设有注油口502,注油口502通过螺纹盖进行封闭,通过注油口502来添加润滑油液;散热板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散热风扇6,通过微型油泵4来使润滑油液在柱塞泵外壳1内部和散热板5内部
形成流动,通过散热板5和散热风扇6来将润滑油液进行散热降温。
[001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拧下注油口502上的螺纹帽,向散热板5内注入润滑油液,直到柱塞泵外壳1内部、吸油管3内部以及散热板5内部充满润滑油液后,停止注入,随后封闭住注油口502,在使用柱塞泵时,启动微型油泵4,柱塞泵外壳1内部的润滑油液被微型油泵4抽吸,随着U形导油槽7导向,从出油口202处流出于柱塞泵外壳1内,散热板5内温度较低的润滑油液进入柱塞泵外壳1内部进行填充,温度较高的润滑油液进入散热板5内,启动散热风扇6,散热风扇6产生散热冷风,冷风经过过分槽501,与散热板5相接触,对散热板5内部的高温润滑油液进行降温,微型油泵4将润滑油液进行循环,重复上述过程,保证柱塞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柱塞泵,包括柱塞泵外壳(1)和后封闭盖(2),所述柱塞泵外壳(1)的前端处为活塞泵头,所述柱塞泵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柱塞泵外壳(1)内部的驱动装置与活塞泵头相连接,所述柱塞泵外壳(1)的右侧设置有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的驱动轴(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外壳(1)的后部为开口状,所述柱塞泵外壳(1)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微型油泵(4)和散热板(5);所述后封闭盖(2)将柱塞泵外壳(1)的后部开口进行封闭,且通过螺丝与柱塞泵外壳(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后封闭盖(2)的后侧面下端处开设有出油口(202);所述微型油泵(4)的输入口通过吸油管(3)与出油口(202)相连通;所述散热板(5)的内部为中空状,所述散热板(5)的一端与微型油泵(4)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散热板(5)的另一端与柱塞泵外壳(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散热板(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散热风扇(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柱塞泵,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景怀张建东赵伟王蒿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启阳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