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固定组件及投影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固定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光学元件的固定组件以及使用此固定组件的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投影装置所使用的光源种类随着市场对投影装置亮度、色彩饱和度、使用寿命、无毒环保等等要求,从超高压汞灯(UHP lamp)、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进化到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
[0003]在设置光源时,会借由电路板连接于光源以使其发光,并且在空间较小或特殊设计的情况下,还会使用软性电路板来使光源发光。借由电路板与软性电路板的接触,使得讯号传递可以到达光源处。为了使光源能达到稳定提供光线的效果,在组装时需要稳定电路板与软性电路板之间的接触,避免接触不良的问题。
[0004]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固定组件,应用于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固定组件包括:光机壳体,具有外表面;电路板,具有承载面、第一固定区域及可导电的第一接合区域,所述承载面面对所述光机壳体的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一接合区域配置于所述承载面上;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承载面上,且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光机壳体的内部;软性电路板,配置于所述光机壳体及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软性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第二固定区域,所述第一表面面对所述光机壳体的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承载面,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可导电的第二接合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接合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接合区域;固定元件,依序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区域及所述第二固定区域,并将所述电路板及所述软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光机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上;以及抵靠元件,抵靠于所述软性电路板并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合区域,以使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接合区域电性连接于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接合区域,其中所述抵靠元件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固定区域不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元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合区域,所述抵靠元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接合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板还具有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的缓冲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壳体的所述外表面具有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二接合区域,所述凹槽的开口的面积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弹片于所述开口上的正投影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元件配置于所述光机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上,所述抵靠元件包括从所述外表面向外延伸的凸柱,所述凸柱抵靠于所述第一表面,以使所述第一接合区域叠合于所述第二接合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元件配置于所述光机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上,所述抵靠元件包括弹簧定位柱,所述外表面具有定位孔,所述弹簧定位柱锁附于所述定位孔中,且所述弹簧定位柱的顶端抵靠于所述第一表面,以使所述第一接合区域叠合于所述第二接合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元件配置于所述光机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上,所述抵靠元件包括弹片,所述外表面具有凹槽,所述弹片固定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弹片抵靠于所述第一表面,以使所述第一接合区域叠合于所述第二接合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具有卡合部,所述弹片的一端卡合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东杙,蔡宜周,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