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清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河道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整治亦称“河床整理”,是一种控制和改造河道的工程措施。在天然河流中经常发生冲刷和淤积现象,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为适应除患兴利要求,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治导、疏浚和护岸等工程。
[0003]在现有技术中的河川整治一般是直接通过大型机械设备例如挖掘机、河床清理用的船舶设备等对河床的淤泥、渣土碎石等进行快速清理,而对于小河道来说,由于水体流动性差,淤泥碎石塑料袋等废弃物堆积情况更为严重,且小河道中经常会在支流段中修建桥梁用于出行或是安装水泥管用于引水,随着水流的冲引,河道的塑料袋、碎石等废弃物经常会钩挂在桥洞或水管内形成堵塞,而洞口的堵塞极易引起某一段的河水流动不便,并且由于洞口较小,大型设备难以进入,只能通过人为进行清理,而该方法不仅效率低下,对于纠缠的水草或是卡在石壁中的废弃物清理难度大,费时费力,同时无法对位于深处的垃圾以及位于管道弯折区域的垃圾废弃物进行清理,因此,提出一种河道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板(1),基底板(1)上设有安装箱(2),安装箱(2)开有横向安装孔,横向安装孔内设有轴承,并在轴承内设有两端超出安装箱(2)端面的第一转筒(31),第一转筒(31)内通过轴承固定有两端超出第一转筒(31)的第二转筒(32),第二转筒(32)内通过轴承固定有两端超出第二转筒(32)的第三转筒(33),第一转筒(31)、第二转筒(32)及第三转筒(33)的同侧末端外壁分别固定有第一主动齿轮(311)、第二主动齿轮(321)及第三主动齿轮(331),第二转筒(32)及第三转筒(33)的另一侧末端固定有第二从动齿轮(322)及第三从动齿轮(332);还包括固定于第一转筒另一侧末端外壁的U形架(4),U形架(4)开口朝向远离安装箱(2)一侧;还包括垂直于U形架(4)侧壁,且可转动的第一结合柱(41)及第二结合柱(42),第一结合柱(41)及第二结合柱(42)分别固定于U形架(4)的两侧壁内侧,并相向设置;第一结合柱(41)末端连接到第一转向齿轮(411),第二结合柱(42)末端连接到第二转向齿轮(421);第一转向齿轮(411)与第二从动齿轮(322)啮合,并由第二从动齿轮(322)驱动第一转向齿轮(411)转动;第一结合柱(41)中部设有朝向第二结合柱(42)方向弯折的L形连杆(43),L形连杆(43)末端设有连接块(44),连接块(44)横向贯穿有转动轴(45),转动轴(45)远离基底板(1)一侧固定有夹取组件,转动轴(45)靠近基底板(1)一侧固定有第三转向齿轮(46);第三转向齿轮(46)与第二转向齿轮(421)啮合,第二转向齿轮(421)与第三从动齿轮(332)啮合;还包括用以分别驱动第一主动齿轮(311)、第二主动齿轮(321)及第三主动齿轮(331)转动的驱动组件。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好会,曾煜,康建荣,钟强义,王军峰,刘池,王江华,王人贵,梁永歌,王若琳,聂影,张琪,苏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