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驱动仿生鱼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09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驱动仿生鱼饵,包括仿生鱼体,所述仿生鱼体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鱼饵漂浮高度的调节机构,所述仿生鱼体的底部设置有对鱼饵重量进行控制的配重机构,所述仿生鱼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仿生鱼体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仿生鱼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带动仿生鱼体旋转的旋转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虽然可以实现鱼饵的游动功能,但是该鱼饵无法在水中或者游动中进行高度的改变,从而无法针对不同深度的活动区域的鱼类进行诱捕,而且该鱼饵在水中的稳定性难以维持,容易造成驱动过程中鱼饵重心偏移,难以实现鱼饵诱捕功能等问题。难以实现鱼饵诱捕功能等问题。难以实现鱼饵诱捕功能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驱动仿生鱼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生鱼饵
,具体为一种自驱动仿生鱼饵。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游动的仿生鱼饵(公开号:CN113966728A),该专利包括鱼体,所述鱼体内底部设置有推动装置,鱼体内顶部设置有诱鱼料缓释装置,鱼体顶部右侧设置有鱼钩,鱼体底部左侧与底部右侧分别设置有一鱼钩;本专利技术装置能够进行游动,提高诱人效果。
[0003]上述专利中,虽然可以实现鱼饵的游动功能,但是该鱼饵无法在水中或者游动中进行高度的改变,从而无法针对不同深度的活动区域的鱼类进行诱捕,而且该鱼饵在水中的稳定性难以维持,容易造成驱动过程中鱼饵重心偏移,难以实现鱼饵诱捕功能。
[0004]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0006]现有技术中,虽然可以实现鱼饵的游动功能,但是该鱼饵无法在水中或者游动中进行高度的改变,从而无法针对不同深度的活动区域的鱼类进行诱捕,而且该鱼饵在水中的稳定性难以维持,容易造成驱动过程中鱼饵重心偏移,难以实现鱼饵诱捕功能。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自驱动仿生鱼饵,包括仿生鱼体,所述仿生鱼体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鱼饵漂浮高度的调节机构,所述仿生鱼体的底部设置有对鱼饵重量进行控制的配重机构,所述仿生鱼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仿生鱼体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仿生鱼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带动仿生鱼体旋转的旋转机构;
[0009]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仿生鱼体顶部的调节座,所述调节座的底部贯穿至仿生鱼体内部,所述调节座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调节座的内壁可升降地设置有浮板,所述浮板与调节座内壁紧密贴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仿生鱼体的一端贯穿开设有穿线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仿生鱼体的外部对称固定设置有若干鱼钩。
[0012]进一步的,所述浮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升降板,所述调节座的内部对称固定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与调节座滑动连接的滑板,所述滑板与升降板之间设置有升降轴,升降轴的两端分别与滑板和升降板铰链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仿生鱼体底部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一侧开设有若干安装孔,若干所述安装孔均匀分布,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与安装孔相适配的配重块。
[00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仿生鱼体内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穿过仿生鱼体且固定设置有鳍板,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滑动设置有伸缩轴,所述驱动轴的中
部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仿生鱼体内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仿生鱼体内部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顶部靠近边缘的位置固定设置有驱动柱,所述伸缩轴的一端与驱动柱转动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仿生鱼体内部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顶端转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穿过仿生鱼体且固定设置有若干旋转叶片,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固定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使得升降气缸控制滑板移动,从而配合升降轴和升降板带动浮板在调节座内升降,从而调节浮板在调节座内的伸出量,从而增大浮板与水的接触体积,进而提高鱼饵的密度,改变鱼饵在水中的悬浮高度,方便对于不同深度活动区域的鱼类进行诱捕,提高诱捕的鱼种多样性,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0019]通过配重机构的设置,可以通过在安装孔内安装配重块,实现鱼饵的下沉并悬浮在水中,而且通过控制配重块的个数实现对鱼饵重量的调节,并且均匀分布的安装孔可以保证鱼饵在水中维持稳定,更好地实现诱捕功能。
[0020]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驱动电机控制转动轴顶端的转动板转动,从而配合驱动柱和伸缩轴带动驱动轴在第一支架上左右摆动,从而带动驱动轴端部的鳍板在水中进行左右摆动,从而模拟鱼类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增强仿生效果,提高诱捕效率。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仿生鱼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机构和旋转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0026]图中:1、仿生鱼体;2、调节机构;3、配重机构;4、驱动机构;5、旋转机构;101、穿线孔;102、鱼钩;201、调节座;202、浮板;203、升降板;204、升降气缸;205、升降轴;301、安装板;302、安装孔;303、配重块;401、驱动轴;402、鳍板;403、伸缩轴;404、第一支架;405、驱动电机;406、转动轴;407、转动板;408、驱动柱;501、第二支架;502、旋转轴;503、旋转叶片;504、第一锥齿轮;505、第二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9]一种自驱动仿生鱼饵,包括仿生鱼体1,所述仿生鱼体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鱼饵漂
浮高度的调节机构2,所述仿生鱼体1的底部设置有对鱼饵重量进行控制的配重机构3,所述仿生鱼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仿生鱼体1移动的驱动机构4,所述仿生鱼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带动仿生鱼体1旋转的旋转机构5。
[0030]所述仿生鱼体1的一端贯穿开设有穿线孔101,所述穿线孔101用于鱼线穿过从而对鱼饵进行连接,并且穿线孔101的位置位于仿生鱼体1的眼睛部位,从而可以作为鱼眼使用提高仿生效果,从而增加鱼类诱捕的效果。
[0031]所述仿生鱼体1的外部对称固定设置有若干鱼钩102,设置若干鱼钩102可以保证鱼类从任意位置对鱼饵进行进食,都可以被鱼钩102勾住从而被捕捞。
[0032]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设置在仿生鱼体1顶部的调节座201,所述调节座201的底部贯穿至仿生鱼体1内部,所述调节座201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调节座201的内壁可升降地设置有浮板202,所述浮板202与调节座201内壁紧密贴合。
[0033]所述浮板20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升降板203,所述调节座201的内部对称固定设置有升降气缸204,所述升降气缸204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与调节座201滑动连接的滑板,所述滑板与升降板203之间设置有升降轴205,升降轴20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驱动仿生鱼饵,包括仿生鱼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鱼体(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鱼饵漂浮高度的调节机构(2),所述仿生鱼体(1)的底部设置有对鱼饵重量进行控制的配重机构(3),所述仿生鱼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仿生鱼体(1)移动的驱动机构(4),所述仿生鱼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带动仿生鱼体(1)旋转的旋转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设置在仿生鱼体(1)顶部的调节座(201),所述调节座(201)的底部贯穿至仿生鱼体(1)内部,所述调节座(201)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调节座(201)的内壁可升降地设置有浮板(202),所述浮板(202)与调节座(201)内壁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鱼体(1)的一端贯穿开设有穿线孔(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鱼体(1)的外部对称固定设置有若干鱼钩(1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20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升降板(203),所述调节座(201)的内部对称固定设置有升降气缸(204),所述升降气缸(204)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与调节座(201)滑动连接的滑板,所述滑板与升降板(203)之间设置有升降轴(205),升降轴(205)的两端分别与滑板和升降板(203)铰链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驱动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在仿生鱼体(1)底部的安装板(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孙振孔银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宏飞钓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