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灵活度的仿生鱼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61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仿生鱼饵技术,用于解决仿生鱼饵的运动方式不够逼真,同时仿生鱼饵的软胶容易产生异味,缺少对大鱼的吸引力的问题,具体为一种高灵活度的仿生鱼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钓鱼者将鱼线固定在仿生鱼饵的背鳍上,然后将仿生鱼饵抛入水中,再通过向上不断的提拉鱼线,使得仿生鱼饵的尾部发生摆动,仿生鱼饵整体再在尾部的推动下不断游动,极大地提高了仿生鱼饵的运动拟真性,在仿生鱼饵的内部可以放置鱼鳞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鱼类气味的物质,气味散发在仿生鱼饵附近,既能够遮盖住仿生鱼饵自身的气味,又可以通过鱼类的味道吸引更远距离的鱼类前来觅食,同时仿生鱼饵内部还可以用于存放鱼钩,避免划伤使用者。避免划伤使用者。避免划伤使用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灵活度的仿生鱼饵


[0001]本技术涉及仿生鱼饵技术,具体为一种高灵活度的仿生鱼饵。

技术介绍

[0002]路亚钓法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钓鱼方法,通常采用具有小鱼、壁虎、蛆虫等不同造型的假饵,有沉性和浮性之分,假饵的主要材料为软胶,钓鱼者掌握一定的技巧时,能使假饵在水中像真的小鱼或虫在缓慢游动,拟真度好;
[0003]目前,现有的仿生鱼饵仍存在不足之处,大多数仿生鱼饵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通过钓鱼者拖拽鱼线,再通过鱼线带动下方的仿生鱼饵在水中运动,仿生鱼饵在运动的过程中再通过水流的作用使得鱼饵的尾部发生摆动,此种运动方式的鱼饵尾部并不会主动运动,使得仿生鱼饵的运动方式不够逼真,缺少对大鱼的吸引力,同时仿生鱼饵的软胶容易产生异味,使得大鱼不会对仿生鱼饵进行攻击,使得鱼饵的使用效果不好;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中,在钓鱼者将鱼线固定在仿生鱼饵的背鳍上,然后将仿生鱼饵抛入水中,再通过向上不断的提拉鱼线,使得仿生鱼饵的尾部发生摆动,仿生鱼饵整体再在尾部的推动下不断游动,极大地提高了仿生鱼饵的运动拟真性,使得大鱼更容易上钩,在仿生鱼饵的内部可以放置鱼鳞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鱼类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在进入水中后,会将气味散发在仿生鱼饵附近,既能够遮盖住仿生鱼饵自身的气味,又可以通过鱼类的味道吸引更远距离的鱼类前来觅食,提高了钓鱼的效率,同时仿生鱼饵内部设置的空腔还可以用于存放鱼钩,使得仿生鱼饵更容易携带,避免划伤使用者,解决仿生鱼饵的运动方式不够逼真,同时仿生鱼饵的软胶容易产生异味,缺少对大鱼的吸引力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高灵活度的仿生鱼饵。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高灵活度的仿生鱼饵,包括鱼头部,所述鱼头部一侧活动连接有鱼身部,所述鱼身部一侧活动连接有鱼尾部;
[0008]所述鱼身部靠近鱼尾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组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一端与鱼尾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杆另一端位于鱼身部内部,所述控制杆位于鱼身部内部的部分一侧通过复位弹簧与鱼身部内壁弹性连接,所述鱼身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鱼线,所述鱼身部内壁远离复位弹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平衡轮,所述鱼身部内壁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向轮,所述鱼线绕接在平衡轮与转向轮的外壁,所述鱼身部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鱼线通过该通孔与鱼身部上方的背鳍固定连接,所述背鳍顶部开设有用于连接的圆孔。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鱼头部一侧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外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侧壁固定安装有阻挡杆,所
述阻挡杆与拉簧位于控制块同一侧,所述阻挡杆插接在鱼头部内部,所述鱼头部下方开设有容纳腔,所述阻挡杆前端位于容纳腔内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鱼身部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鱼头部靠近鱼身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网板,所述网板卡合连接在鱼身部一侧。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鱼身部靠近鱼头部的一端顶部与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鱼头部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鱼头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腹鳍,所述腹鳍一端设置有与卡槽连接的凸起。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网板上开设有多组孔洞,所述网板与鱼头部之间留有间隙。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组所述阻挡杆呈三角形排列,所述阻挡杆位于容纳腔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所述控制块外侧设置有横条状凸起。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中,在钓鱼者将鱼线固定在仿生鱼饵的背鳍上,然后将仿生鱼饵抛入水中,再通过向上不断的提拉鱼线,使得仿生鱼饵的尾部发生摆动,仿生鱼饵整体再在尾部的推动下不断游动,极大地提高了仿生鱼饵的运动拟真性,使得大鱼更容易上钩;
[0016]2、本技术中,在仿生鱼饵的内部可以放置鱼鳞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鱼类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在进入水中后,会将气味散发在仿生鱼饵附近,既能够遮盖住仿生鱼饵自身的气味,又可以通过鱼类的味道吸引更远距离的鱼类前来觅食,提高了钓鱼的效率,同时仿生鱼饵内部设置的空腔还可以用于存放鱼钩,使得仿生鱼饵更容易携带,避免划伤使用者。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控制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块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容纳腔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阻挡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鱼头部;2、鱼身部;3、鱼尾部;4、背鳍;5、腹鳍;6、控制杆;7、支撑杆;8、鱼线;9、转向轮;10、平衡轮;11、复位弹簧;12、隔板;13、网板;14、控制块;15、密封块;16、阻挡杆;17、容纳腔;18、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一:
[0027]请参阅图1-图4所示,一种高灵活度的仿生鱼饵,包括鱼头部1,鱼头部1一侧活动
连接有鱼身部2,鱼身部2一侧活动连接有鱼尾部3,其中鱼头部1、鱼身部2与鱼尾部3之间均留有间隙;
[0028]鱼身部2靠近鱼尾部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组密封块15,密封块15用于防止水中异物进入到鱼身部2内部,密封块15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控制杆6,控制杆6可以水平转动,控制杆6一端与鱼尾部3固定连接,当控制杆6在绕转轴转动时,位于控制杆6一端的鱼尾部3也可以随着控制杆6共同转动,通过鱼尾部3的摆动能够带动仿生鱼饵整体向前游动,从而模拟真实鱼类的运动姿态,控制杆6另一端位于鱼身部2内部,控制杆6位于鱼身部2内部的部分一侧通过复位弹簧11与鱼身部2内壁弹性连接,使得控制杆6在远离复位弹簧11时能够通过复位弹簧11的弹力进行复位,鱼身部2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鱼线8,鱼身部2内壁远离复位弹簧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平衡轮10,鱼身部2内壁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7,支撑杆7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向轮9,鱼线8绕接在平衡轮10与转向轮9的外壁,鱼身部2顶部开设有通孔,通过向上提拉鱼线8,能够拉动控制杆6向远离控制杆6的一侧偏移,带动鱼尾部3向一侧摆动,当鱼线8失去拉力时再通过复位弹簧11带动控制杆6复位,实现鱼尾部3的往复摆动,鱼线8通过该通孔与鱼身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灵活度的仿生鱼饵,包括鱼头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头部(1)一侧活动连接有鱼身部(2),所述鱼身部(2)一侧活动连接有鱼尾部(3);所述鱼身部(2)靠近鱼尾部(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两组密封块(15),所述密封块(15)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控制杆(6),所述控制杆(6)一端与鱼尾部(3)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杆(6)另一端位于鱼身部(2)内部,所述控制杆(6)位于鱼身部(2)内部的部分一侧通过复位弹簧(11)与鱼身部(2)内壁弹性连接,所述鱼身部(2)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鱼线(8),所述鱼身部(2)内壁远离复位弹簧(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平衡轮(10),所述鱼身部(2)内壁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向轮(9),所述鱼线(8)绕接在平衡轮(10)与转向轮(9)的外壁,所述鱼身部(2)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鱼线(8)通过该通孔与鱼身部(2)上方的背鳍(4)固定连接,所述背鳍(4)顶部开设有用于连接的圆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灵活度的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头部(1)一侧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拉簧(18),所述拉簧(18)外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块(14),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孙振孔银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宏飞钓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