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合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01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场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混合塔筒,包括混凝土地基和钢塔筒平台,混凝土地基于一侧呈环形等距分布设置有多组排水管,且排水管均为L形设置;连接槽,其均设置于混凝土地基和钢塔筒平台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橡胶缓冲垫,本装置的混凝土地基与钢塔筒平台采用拼接式连接方式,连接槽内均设置有橡胶缓冲垫,由于塔筒搭建为向上叠加的方式使得可通过橡胶缓冲垫进行逐级应力缓冲,减少对最底层地基带来的压力,相应的提高地基的使用寿命,同时本装置于混凝土地基一侧均设置有排水管,当雨水从塔筒空心处进入时可通过排水管将最底层的雨水排出到外部,有效避免内部积水。有效避免内部积水。有效避免内部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合塔筒


[0001]本技术涉及风电场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混合塔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陆上风电场建设越来越趋于饱和,风资源好的地方越来越少,面对这种紧迫局面,探索更好的风资源风场无疑是陆上风场未来发展的方向。混合塔筒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下端采用混凝土结构,上端为传统的钢塔筒,混合塔筒可以将轮毂高度提高到120米以上,混合塔筒为陆上风电场开辟了新的空间。
[0003]可参考现有文献混凝土段及混合塔筒(CN217270614U),参考文献中的混合塔筒通过在混凝土段上部位置的内表面设置的凸出部来放置平台,无需增加其他平台连接件,无需对准孔位,降低安装难度,但是由于凸出部采用环形结构,平台直接放置于凸出部上端,而平台为向上叠加的搭建方式使得全部压力集中于凸出部,凸出部的设计厚度较小使得很容易影响最底层的混凝土地基的使用寿命,同时雨季时由于现今的混合塔筒侧壁基本为全封闭式,使得雨水会通过混合塔筒的中空处进入至塔筒内部,使得容易在内部出现积水现象,因此需要一种减少对地基损耗且配备排水结构的新型混合塔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合塔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单边测试速度与效率过低,测试时屏幕移动导致准确度底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混合塔筒,包括混凝土地基和钢塔筒平台,所述混凝土地基于一侧呈环形等距分布设置有多组排水管,且排水管均为L形设置;连接槽,其均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地基和钢塔筒平台的上端;橡胶缓冲垫,其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部,所述钢塔筒平台的底部插入至连接槽中。
[0007]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地基为两段式设置,所述混凝土地基的下段呈圆柱状且上段为圆台状。
[0008]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地基还包括:安装套环,其活动安装于所述混凝土地基的外侧且内环与混凝土地基下段外侧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套环还包括:支脚,其呈环形等距分布连接于所述安装套环的一侧;安装座,其均连接于所述支脚的底部;定位孔,其均贯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四角。
[0010]优选的,所述钢塔筒平台的底部与连接槽相契合,所述钢塔筒平台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插块。
[0011]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地基和钢塔筒平台的上端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槽均与限位槽为一体设置,且限位插块均与限位槽相契合。
[00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合塔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橡胶缓冲垫,本装置的混凝土地基与钢塔筒平台采用拼接
式连接方式,连接槽内均设置有橡胶缓冲垫,由于塔筒搭建为向上叠加的方式使得可通过橡胶缓冲垫进行逐级应力缓冲,减少对最底层地基带来的压力,相应的提高地基的使用寿命,同时本装置于混凝土地基一侧均设置有排水管,当雨水从塔筒空心处进入时可通过排水管将最底层的雨水排出到外部,有效避免内部积水。
[0013]1、通过设置橡胶缓冲垫,本装置的混凝土地基与钢塔筒平台采用拼接连接方式,同时钢塔筒平台之间同样为拼接方式,连接槽内均设置有橡胶缓冲垫,使得拼接时可通过橡胶缓冲垫减少对下层设施的压力,由于塔筒搭建为向上叠加的方式使得可通过橡胶缓冲垫进行逐级应力缓冲,减少对最底层地基带来的压力,相应的提高地基的使用寿命。
[0014]2、通过设置排水管,本装置于混凝土地基的一侧呈环形等距分布连接有排水管,使得通过混合塔筒中空处进入的雨水可从底部沿排水管排出到外部,有效避免内部积水。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整体后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混凝土地基与钢塔筒平台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安装套环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混凝土地基;2、钢塔筒平台;3、安装套环;4、支脚;5、安装座;6、定位孔;7、限位插块;8、连接槽;9、限位槽;10、橡胶缓冲垫;11、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实施例:如图1

2所示,一种新型混合塔筒,包括混凝土地基1和钢塔筒平台2,混凝土地基1设置于最底端,钢塔筒平台2与混凝土地基1采用拼接方式连接,钢塔筒平台2采用向上拼接的方式连接且钢塔筒平台2的尺寸逐级减小,混凝土地基1的一侧设置有多组L形排水管11,使得混凝土地基1内部积水可通过排水管11向外排出。
[0024]如图3和图5所示,混凝土地基1与钢塔筒平台2的上端均设置有连接槽8,钢塔筒平台2底部可插入至连接槽8中,同时钢塔筒平台2的一侧均连接有限位插块7,插入至连接槽8的同时限位插块7插入至连接槽8一侧的限位槽9中,使得对钢塔筒平台2进行限位避免发生偏移,限位插块7与限位槽9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有多个,钢塔筒平台2向上叠加时也采用相同的拼接方式,连接槽8的内部均设置有橡胶缓冲垫10,可通过橡胶缓冲垫10对上端压力进行缓冲,逐级缓冲的方式使得可有效减少对最底层混凝土地基1带来的压力,提高混凝土地基1的使用寿命。
[0025]如图4所示,混凝土地基1安装时可先在外侧放置安装套环3,安装套环3的一侧呈环形分布设置有多组支脚4,支脚4的下端均安装有安装座5,安装座5的四角均设置有定位孔6,通过定位孔6将安装座5打孔固定于地面,使得可通过四组支脚4与安装套环3对混凝土
地基1进行支护,进行搭建或投入使用时均可对混凝土地基1起到有效支撑效果,避免混凝土地基1发生偏移。
[0026]工作原理:该装置安装时可先在混凝土地基1外侧放置安装套环3,通过定位孔6将安装座5打孔固定于地面,使得可通过四组支脚4与安装套环3对混凝土地基1进行支护,进行搭建或投入使用时均可对混凝土地基1起到有效支撑效果,避免混凝土地基1发生偏移,混凝土地基1设置于最底端,钢塔筒平台2与混凝土地基1采用拼接方式连接,钢塔筒平台2采用向上拼接的方式连接且钢塔筒平台2的尺寸逐级减小,混凝土地基1的一侧设置有多组L形排水管11,使得混凝土地基1内部积水可通过排水管11向外排出,钢塔筒平台2底部可插入至连接槽8中,同时钢塔筒平台2的一侧均连接有限位插块7,插入至连接槽8的同时限位插块7插入至连接槽8一侧的限位槽9中,使得对钢塔筒平台2进行限位避免发生偏移,限位插块7与限位槽9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有多个,钢塔筒平台2向上叠加时也采用相同的拼接方式,连接槽8的内部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合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地基(1)和钢塔筒平台(2),所述混凝土地基(1)于一侧呈环形等距分布设置有多组排水管(11),且排水管(11)均为L形设置;连接槽(8),其均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地基(1)和钢塔筒平台(2)的上端;橡胶缓冲垫(10),其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槽(8)内部,所述钢塔筒平台(2)的底部插入至连接槽(8)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合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地基(1)为两段式设置,所述混凝土地基(1)的下段呈圆柱状且上段为圆台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合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地基(1)还包括:安装套环(3),其活动安装于所述混凝土地基(1)的外侧且内环与混凝土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栋刘建军马育宝李春营贾立红
申请(专利权)人:洁绿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