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83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转轴机构包括主轴组件、关于主轴组件对称设置的两个折叠组件,该两个折叠组件可相对主轴组件向相对或者相背的方向转动。在具体设置折叠组件时,折叠组件包括转动组件、支撑板和壳体固定架,转动组件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支撑板与壳体固定架.0转动连接,且与转动组件滑动连接。采用该转轴机构,在两个壳体固定架相对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使两个支撑板相对对应侧的壳体固定架同向转动,可使两个支撑板以及主轴组件形成类似三角形的容屏空间,该容屏空间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下,可用于容置柔性屏的弯折部,从而可避免柔性屏被挤压损坏,其有利于延长柔性屏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2080033591.6,原申请日是2020年12月11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引用
[0003]本申请要求在2019年12月1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1286336.8、申请名称为“一种铰链和移动终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01月1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059260.1、申请名称为“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07月0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619631.7、申请名称为“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07月0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651834.4、申请名称为“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07月2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741295.3、申请名称为“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07月2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741274.1、申请名称为“阻尼机构、折叠铰链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09月3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1062457.7、申请名称为“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10月3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1198925.3、申请名称为“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4]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5]随着通信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电子设备提供的功能日益多样化,用户也希望通过更大更宽的显示屏来更好的使用上述功能。但是,显示屏的变大也会造成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变大,因此导致电子设备不够便携小巧。
[0006]现阶段,柔性屏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得以实现。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因具有大屏幕和易携带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屏需随电子设备进行长期多次的折叠,这会导致显示屏的寿命较短。
[0007]为了延长柔性屏的寿命,提高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柔性屏的折叠部分需要具有一定的曲率变形。另外,柔性屏的折叠部分的各处曲率的均匀性也对延长其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实现柔性屏的折叠部分的曲率变形以及各处曲率的均匀性的关键就在于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因此,如何设计转轴机构以提高柔性屏的可靠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以延长柔性屏的使用寿命,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0009]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该转轴机构包括主轴组件、关于主轴组件对称设置的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可相对主轴组件向相对或者相背的方向转动。在具体设置第一折叠组件时,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壳体固定架,第一转动组件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且与第一转动组件滑动连接。在具体设置第二折叠组件时,第二折叠组件包括第二转动组件、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壳体固定架,第二转动组件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与第二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且与第二转动组件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板相对第一转动组件滑动的方向可与第一转动组件的转动轴线垂直,相类似的,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二转动组件滑动的方向可与第二转动组件的转动轴线垂直。
[0010]这样,当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相向转动时,第一壳体固定架带动第一转动组件绕主轴组件转动,此时,第一转动组件带动第一支撑板相对第一壳体固定架转动,且带动第一支撑板的靠近主轴组件的一端沿远离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相应的,第二壳体固定架带动第二转动组件绕主轴组件转动,第二转动组件带动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二壳体固定架转动,且带动第二支撑板的靠近主轴组件的一端沿远离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形成预设夹角,并与主轴组件共同围成容屏空间。
[0011]采用本申请的转轴机构,在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相向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使第一支撑板相对第一壳体固定架同向转动,并使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二壳体固定架同向转动,可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主轴组件形成类似三角形的容屏空间,该容屏空间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下,可用于容置柔性屏的弯折部,从而可避免柔性屏被挤压损坏,其有利于延长柔性屏的使用寿命。
[0012]另外,在第一壳体固定架和第二壳体固定架相背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壳体固定架带动第一转动组件绕主轴组件转动,第二壳体固定架带动第二转动组件绕主轴组件转动。另外,第一转动组件带动第一支撑板相对第一壳体固定架同向转动,以带动第一支撑板的靠近主轴组件的一端沿靠近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第二转动组件带动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二壳体固定架同向转动,以带动第二支撑板的靠近主轴组件的一端沿靠近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主轴组件展平成支撑面。从而可为柔性屏提供平整的支撑面,避免柔性屏出现局部塌陷的问题,提高柔性屏的平整度。
[0013]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实现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壳体固定架的转动连接,可以使第一壳体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圆弧槽,同时在第一支撑板上设置第一圆弧轴,从而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壳体固定架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轴与第一圆弧槽滑动配合形成的虚拟轴来实现转动连接。相类似的,第二壳体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圆弧槽,第二支撑板上设置第二圆弧轴,这样,第二支撑板与第二壳体固定架之间通过第二圆弧轴与第二圆弧槽滑
动配合形成的虚拟轴来实现转动连接。通过圆弧轴和圆弧槽的相对运动,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一壳体固定架,以及第二支撑板与第二壳体固定架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其转动连接结构简单,转动轴所占用的空间小,从而有利于减小转轴机构的厚度,使得电子设备更易实现轻薄化设计。
[0014]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具体设置第一转动组件时,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一从动臂,其中,第一摆臂的一端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一从动臂的一端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第一从动臂和第一摆臂在主轴组件上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相类似的,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摆臂和第二从动臂,第二摆臂的一端与主轴组件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组件、分布于所述主轴组件两侧的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壳体固定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支撑柔性屏,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有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一转动组件通过第一导向轴与所述第一轨迹槽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折叠组件,包括第二转动组件、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壳体固定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设有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二转动组件通过第二导向轴与所述第二轨迹槽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绕所述主轴组件转动,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绕所述主轴组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转动,且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靠近所述主轴组件的一端沿远离所述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转动,且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靠近所述主轴组件的一端沿远离所述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形成预设夹角,并与所述主轴组件共同围成容屏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相背转动时,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绕所述主轴组件转动,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绕所述主轴组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转动,且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靠近所述主轴组件的一端沿靠近所述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转动,且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靠近所述主轴组件的一端沿靠近所述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主轴组件展平成支撑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转动组件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二转动组件滑动。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同向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同向转动。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上设有第一圆弧槽,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圆弧轴,所述第一圆弧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上设有第二圆弧槽,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圆弧轴,所述第二圆弧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弧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一从动臂,所述第一从动臂和所述第一摆臂在所述主轴组件上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摆臂和第二从动臂,所述第二从动臂和所述第二摆臂在所述主轴组件上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滑动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一摆臂相对所述第一从动臂伸展运动,且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二摆臂相对所述第二从动臂伸展运动,以增加所述转轴机构的长度。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相背转动时,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一摆臂相对所述第一从动臂收缩运动,且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和所述第二摆臂相对所述第二从动臂收缩运动,以缩减所述转轴机构的长度。9.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有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一摆臂上设有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第一轨迹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设有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二摆臂上设有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与所述第二轨迹槽滑动连接。10.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有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一从动臂上设有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第一轨迹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设有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二从动臂上设有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与所述第二轨迹槽滑动连接。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臂的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的一端凹陷形成第一凹陷区,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凹陷区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凹陷区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从动臂的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的一端凹陷形成第二凹陷区,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另一侧。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为弧形槽或者直槽。13.如权利要求6~12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或所述第一
从动臂上设有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沿自所述主轴组件向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主轴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搭接部可沿所述第一搭接部的表面滑动;所述第二摆臂或所述第二从动臂上设有第三搭接部,所述第三搭接部沿自所述主轴组件向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主轴组件的一侧设有第四搭接部,所述第四搭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四搭接部可沿所述第三搭接部的表面滑动。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的用于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相接触的表面为弧面;或者,所述第二搭接部的用于与所述第一搭接部相接触的表面为弧面;或者,所述第一搭接部的用于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相接触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搭接部的用于与所述第一搭接部相接触的表面均为弧面。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具有至少两段曲面,且所述至少两段曲面中的相邻两段所述曲面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16.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五搭接部,所述第五搭接部与所述第一搭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搭接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搭接部可搭接于所述第五搭接部的表面;所述主轴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六搭接部,所述第六搭接部与所述第三搭接部位于所述第四搭接部的同一侧,所述第四搭接部可搭接于所述第六搭接部的表面。17.如权利要求6~16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辅助组件和第二转动辅助组件,所述第一转动辅助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另一端可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滑动;所述第二转动辅助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另一端可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滑动。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摆臂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扭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摆臂同轴设置。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具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且在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导向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具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且在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导向作用下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滑动。20.如权利要求1~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设置有第三圆弧槽和第四圆弧槽;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设有第三圆弧轴,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设有第四圆弧轴;所述第三圆弧轴设置在所述第三圆弧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主轴组件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圆弧轴设置在所述第四圆弧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二摆臂和所述主轴组件之间
的转动连接。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设置有两个凸起,所述外壳设置有两个凹陷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扣合,所述两个凸起和所述两个凹陷部一一对应设置形成第三圆弧槽和第四圆弧槽。22.如权利要求6~21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轴孔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二摆臂上设有第三轴孔,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上设有第四轴孔,所述第三轴孔与所述第四轴孔通过销轴连接。23.如权利要求6~22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架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从动臂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架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从动臂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24.如权利要求6~2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与所述第一从动臂和所述第二从动臂传动连接,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和所述第二折叠组件之间的同步反向转动。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组件包括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从动臂一端,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从动臂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臂同轴转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臂同轴转动。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组件还包括偶数个从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通过偶数个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位于所述主轴组件内,且所述阻尼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臂和所述第二从动臂弹性抵接,所述阻尼组件用于当所述第一从动臂和所述第二从动臂相对转动时提供阻尼力。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臂和所述主轴组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臂和所述主轴组件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齿轮的两端设有第一凸轮结构;所述第二齿轮的两端设有第二凸轮结构;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第一连体凸轮、第二连体凸轮、第一弹性结构件和第二弹性结构件;沿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体凸轮和所述第二连体凸轮设置于所述同步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一连体凸轮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一凸轮结构和所述第二凸轮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二连体凸轮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一凸轮结构和所述第二凸轮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一连体凸轮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体凸轮具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沿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体凸轮的远离所述第二连体凸轮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
件与所述第一连体凸轮弹性抵接,且将所述第一连体凸轮压向所述同步组件。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绕中间轴转动,沿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从动齿轮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凸轮结构,所述第一连体凸轮还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三凸轮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二连体凸轮还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三凸轮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一连体凸轮具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连体凸轮还具有第六通孔,所述中间轴穿设于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结构件,所述第三弹性结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体凸轮的远离所述第二连体凸轮的一侧,所述第三弹性结构件套设于所述中间轴,且与所述第一连体凸轮弹性抵接。32.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一止挡结构与第二止挡结构,所述第一止挡结构限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远离所述第一连体凸轮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件与所述第一止挡结构相抵接;所述第二止挡结构限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远离所述第二连体凸轮的一端,所述第二连体凸轮与所述第二止挡结构相抵接。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一止挡结构和第二止挡结构,所述第一止挡结构限位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中间轴的远离所述第一连体凸轮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件、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件和所述第三弹性件与所述止挡结构相抵接;所述第二止挡结构限位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中间轴的远离所述第二连体凸轮的一端,所述第二连体凸轮与所述第二止挡结构相抵接。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结构具有多个止挡部,且多个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中间轴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止挡部之间相互连接;或,多个所述止挡部之间相互独立。35.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绕中间轴转动,沿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从动齿轮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凸轮结构;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一连体凸轮、第二连体凸轮和第三弹性结构件,沿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体凸轮和所述第二连体凸轮设置于所述同步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一连体凸轮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三凸轮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二连体凸轮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三凸轮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一连体凸轮具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连体凸轮还具有第六通孔,所述中间轴穿设于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所述第三弹性结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体凸轮的远离所述第二连体凸轮的一侧,所述第三弹性结构件套设于所述中间轴,且与所述第一连体凸轮弹性抵接。36.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的同一侧的端部周侧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球槽;其中,相邻的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相邻的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以及相邻的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球槽之间可配合形成容纳槽;
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同步组件的可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同步组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容纳槽一一对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开口朝向所述容纳槽,每一个所述定位槽设有一滚珠;每一个所述定位槽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的开口相对时,所述滚珠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一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结构件和第二弹性结构件,所述导向部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主轴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件设置于所述导向部的远离所述同步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件与所述导向部弹性抵接;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件用于推动抵持所述导向部将各所述滚珠压于所述同步组件的端面。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绕中间轴转动,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结构件,所述第三弹性结构件设置于所述导向部的远离所述同步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三弹性结构件套设于所述中间轴,所述第三弹性结构件与所述导向部弹性抵接,用于推动抵持所述导向部将各所述滚珠压于所述同步组件的端面。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滚珠的直径,所述滚珠的球面与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第一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的开口抵接。39.如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套和设置于所述导套与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件之间的压块,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导套。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为通槽,所述压块朝向所述导套的一侧设有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能够插设于所述通槽内。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内径小于所述滚珠的直径,所述滚珠的球面与所述通槽朝向所述同步组件的开口抵接;或者,所述通槽的内径大于所述滚珠的直径,且所述柱状凸起与所述滚珠远离所述同步组件的球面抵接。42.如权利要求36~41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一止挡结构和第二止挡结构,所述第一止挡结构限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远离所述导向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件与所述第一止挡结构相抵接;所述第二止挡结构限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所述第一止挡结构的另一端。4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阻尼组;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周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转轴的周面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每个所述阻尼组包括弹性结构件、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弹性结构件的第一端,且所述弹性结构件将所述第一滚珠抵持至所述第一齿轮轴的周面;所述第二滚珠位于所述弹性结构件的第二端,且所述弹性结构件将所述第
二滚珠抵持至所述第二转轴的周面;当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滚珠可相对所述第一转轴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滚珠可相对所述第二转轴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一滚珠和所述弹性结构件之间,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滚珠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弹性结构件的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背向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面;所述第二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二滚珠和所述弹性结构件之间,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滚珠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弹性结构件的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背向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一面。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背向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面,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弹性结构件;所述第二定位件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背向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一面,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弹性结构件。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还包括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相背的两面,所述第三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连通,所述弹性结构件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滚珠抵持接触;所述第二定位件还包括第四定位槽,所述第四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定位件相背的两面,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常亮吴伟峰廖立长井贤次钟鼎邓侨黄涛詹强田海强胡跃华赵峰王刚黄波徐治效汪尚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