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6828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壳体,装置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装置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喷淋管,装置壳体的内部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蓄水段、填料段和除雾段,装置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口,排气口的内部设置有分流机构,分流机构包括分流板。该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分流机构设置的分流板、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有利于将净化后的气体进行分流后排出,从而有利于气体快速的与大气融合后消散,提高了排气效率,解决了排气速度慢的问题,满足了人们的工作需求,值得进行推广使用。值得进行推广使用。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具体为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为了有效的对余热进行利用,需要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将余热进行再次加工利用。
[0003]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在排气时不具有分流的功能,使得气体无法快速的与大气融合,从而导致后续的气体上升速度受到有影响,进而导致气体在排出时效率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具备加快排气效率的功能,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装置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喷淋管,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蓄水段、填料段和除雾段,所述装置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的内部设置有分流机构。
[0008]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通过分流机构设置的分流板、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有利于将净化后的气体进行分流后排出,从而有利于气体快速的与大气融合后消散,提高了排气效率,解决了排气速度慢的问题,满足了人们的工作需求,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0009]优选的,所述分流板的内壁开设有若干通孔,且分流板通过若干通孔分别与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相连接,方便了分流板分别对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进行支撑。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流管与分流板呈垂直状,方便了第一分流管进行有效的排气工作。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分流管与分流板呈垂直状,且第二分流管沿分流板的轴向中心线等角度分布,方便了第二分流管对气体进行分流工作。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分流管沿分流板的轴向中心线等角度分布,且第三分流管的俯视呈倾斜状,方便了第三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呈不同方向的排气工作。
[0013]优选的,所述第四分流管沿分流板的轴向中心线等角度分布,且第四分流管与第三分流管呈错位分布,方便了第四分流管与第三分流管呈不同方向的排气工作。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内部结构一致,且第一分流管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和限位块,所述固定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漩涡弹簧,所述漩涡弹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板,通过设置的固定轴、限位块、漩涡弹簧和活动板,有利于排气时自动的进行开启,并在其他回流时进行自动关闭,从而避免了气体回流的情况,提高了排气的稳定性。
[0015]优选的,所述活动板沿第一分流管的轴向中心线等角度分布,且活动板的俯视为扇形状,且活动板的底部与限位块的顶部相互抵接,且限位块的底部正视为倾斜状,方便了对活动板向下旋转时进行限位,从而防止了回流的情况。
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分流机构设置的分流板、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和第四分流管,有利于将净化后的气体进行分流后排出,从而有利于气体快速的与大气融合后消散,提高了排气效率,解决了排气速度慢的问题,满足了人们的工作需求,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0018]2、该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设置的固定轴、限位块、漩涡弹簧和活动板,有利于排气时自动的进行开启,并在其他回流时进行自动关闭,从而避免了气体回流的情况,提高了排气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分流机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分流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第一分流管内部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第一分流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装置壳体;2、进气管;3、喷淋管;4、蓄水段;5、填料段;6、除雾段;7、排气口;8、分流机构;801、分流板;802、第一分流管;803、第二分流管;804、第三分流管;805、第四分流管;806、固定轴;807、限位块;808、漩涡弹簧;809、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6]本技术所提供的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装置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2,装置壳体1
的另一侧设置有喷淋管3,装置壳体1的内部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蓄水段4、填料段5和除雾段6,装置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口7,排气口7的内部设置有分流机构8。
[0027]分流机构8包括分流板801,分流板801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802、第二分流管803、第三分流管804和第四分流管805,通过分流机构8设置的分流板801、第一分流管802、第二分流管803、第三分流管804和第四分流管805,有利于将净化后的气体进行分流后排出,从而有利于气体快速的与大气融合后消散,提高了排气效率,解决了排气速度慢的问题,满足了人们的工作需求,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0028]本实施例中,分流板801的内壁开设有若干通孔,且分流板801通过若干通孔分别与第一分流管802、第二分流管803、第三分流管804和第四分流管805相连接,方便了分流板801分别对第一分流管802、第二分流管803、第三分流管804和第四分流管805进行支撑。
[0029]更进一步的,第一分流管802与分流板801呈垂直状,方便了第一分流管802进行有效的排气工作。
[0030]更进一步的,第二分流管803与分流板801呈垂直状,且第二分流管803沿分流板801的轴向中心线等角度分布,方便了第二分流管803对气体进行分流工作。
[0031]更进一步的,第三分流管804沿分流板801的轴向中心线等角度分布,且第三分流管804的俯视呈倾斜状,方便了第三分流管804与第二分流管803呈不同方向的排气工作。
[0032]更进一步的,第四分流管805沿分流板801的轴向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2),所述装置壳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喷淋管(3),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部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蓄水段(4)、填料段(5)和除雾段(6),所述装置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口(7),所述排气口(7)的内部设置有分流机构(8);所述分流机构(8)包括分流板(801),所述分流板(801)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802)、第二分流管(803)、第三分流管(804)和第四分流管(8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801)的内壁开设有若干通孔,且分流板(801)通过若干通孔分别与第一分流管(802)、第二分流管(803)、第三分流管(804)和第四分流管(805)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管(802)与分流板(801)呈垂直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淋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管(803)与分流板(801)呈垂直状,且第二分流管(803)沿分流板(80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男周德敬黄骏峰王康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丰远德热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