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764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包括本体,其尾部套接在副钳瓣上,头部用于穿梭或挑拨人体组织,本体呈扁条状;本体的头部圆弧过渡。本体头部圆弧过渡,增大了与人体组织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手术时划伤人体组织。体组织。体组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用于腔镜切割吻合器,具体是一种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

技术介绍

[0002]为便于腔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穿梭或挑拨人体组织,副钳瓣上一般会套接一个一次性的引导套。
[0003]如中国专利CN206761726U公开的一种用于腔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工作头的引导套,整体呈扁条状,一端相对较为尖细,手术时容易划伤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的用于腔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工作头的引导套容易划伤人体组织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包括本体,其尾部套接在副钳瓣上,头部用于穿梭或挑拨人体组织,本体呈扁条状;本体的头部圆弧过渡。
[0006]本体头部圆弧过渡,增大了与人体组织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手术时划伤人体组织。
[0007]常规的本体从尾部到头部逐渐递减,强度比较低,基于此,进一步地设计是:本体包括一体成型连接的套接部和工作部;套接部呈等宽设置,用于套接副钳瓣;工作部呈缩口状,用于穿梭或挑拨人体组织。
[0008]常规的引导套弧度固定,在手术时无法适应各种角度下的挑拨组织或者自身穿梭游走,基于此,本体包括下列两种结构,根据需求选择使用。第一种结构为:套接部和工作部位于同一平面,并构成夹角,其连接处圆弧过渡。第二种结构为:套接部和工作部相连接的平面构成夹角,其连接处圆弧过渡。
[0009]对于本体的第一种结构,强度较低,基于此,进一步地设计是:套接部和工作部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渡部,第一过渡部的厚度大于套接部和工作部。
[0010]本体第二种结构又包括三种结构,a:套接部和工作部之间的连接过渡部分与工作部的对称线垂直;b:套接部和工作部之间还设置有构成夹角的第三过渡部;套接部、第三过渡部之间的连接过渡部分与套接部的对称线构成锐角或钝角;工作部、第三过渡部之间的连接过渡部分与工作部的对称线垂直;c:与结构b对称。
[0011]对于结构a,强度较低,基于此,进一步地设计是:套接部和工作部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渡部;
[0012]第二过渡部和工作部均呈楔形;
[0013]第二过渡部的缩口端连接套接部,扩口端连接工作部的扩口端。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主视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技术第三种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本技术第三种结构的主视图;
[0024]图10是本技术第三种结构的俯视图;
[0025]图11是本技术第四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是本技术第四种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本技术第四种结构的主视图;
[0028]图14是本技术第四种结构的俯视图;
[0029]图中:1、套接部;2、工作部;3、第一过渡部;4、第二过渡部;5、第三过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包括本体。本体包括一体成型连接的套接部1和工作部2。套接部1设置有套接孔,用于套接腔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上的副钳瓣。工作部2用于穿梭或挑拨人体组织。本体呈扁条状。工作部2的端部圆弧过渡。
[0033]套接部1和工作部2位于同一平面,并构成夹角,其连接处圆弧过渡。
[0034]工作部2的端部圆弧过渡,增大了与人体组织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手术时划伤人体组织。
[0035]实施例二:
[0036]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3所示,套接部1和工作部2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渡部3,第一过渡部3的厚度大于套接部1和工作部2。第一过渡部3用于提高本体的强度。
[0037]实施例三:
[0038]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4和图5所示,套接部1和工作部2相连接的平面构成夹角,其连接处圆弧过渡。
[0039]实施例四:
[0040]与实施例三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6所示,套接部1和工作部2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渡部4。第二过渡部4和工作部2均呈楔形;第二过渡部4的缩口端连接套接部1,扩口端连接工作部2的扩口端。如此,可提高本体的强度。
[0041]实施例五:
[0042]与实施例三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7

10所示,套接部1和工作部2之间还设置有构成夹角的第三过渡部5。套接部1、第三过渡部5之间的连接过渡部分与套接部1的对称线构成锐角或钝角;工作部2、第三过渡部5之间的连接过渡部分与工作部2的对称线垂直。
[0043]实施例六:
[0044]本技术是一种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包括本体,如图11

14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五中本体的结构对称。
[0045]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包括本体,其尾部套接在副钳瓣上,头部用于穿梭或挑拨人体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扁条状;所述本体的头部圆弧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一体成型连接的套接部(1)和工作部(2);所述套接部(1)呈等宽设置,用于套接副钳瓣;所述工作部(2)呈缩口状,用于穿梭或挑拨人体组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部(1)和工作部(2)位于同一平面,并构成夹角,其连接处圆弧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部(1)和工作部(2)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渡部(3),所述第一过渡部(3)的厚度大于所述套接部(1)和工作部(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腔镜吻合器引导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部(1)和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刘珺倪海龙霍新水刘兴辰赵长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