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夹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606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装配领域,尤其是涉及工夹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以及装配工艺数据,根据特征数据,确定与特征数据对应的工夹具分类集合,工夹具分类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工夹具;根据特征数据以及装配工艺数据,确定待装配产品与工夹具分类集合中一个或多个工夹具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管理待装配产品的工夹具。通过上述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柔性装配技术领域无法满足跨种类产品装配需求的问题。跨种类产品装配需求的问题。跨种类产品装配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夹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装配领域,尤其是涉及工夹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们对各类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产品生产模式也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这导致与生产相关的产品装配需求也日益复杂。
[0003]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采用了柔性装配线满足产品的装配需求。柔性装配线是指用于装配不同规格产品(比如尺寸、型号不同的产品)的装配线,其核心是通过某类执行器,如人工、机械臂等,使用不同的工具、夹具,对产品的各类零件按照产品装配工艺的要求完成装配。然后这个过程会根据待装配产品而引入大量的装配工具,夹具。
[0004]比如装配某个型号的手机时需要一系列的工具夹具,当该手机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可能,重新装配对应新型号手机时,会需要一些新的工具和夹具。不难理解,这必然涉及到大量工具、夹具的管理。
[0005]而上述工具、夹具的管理仅仅是针对同一类产品装配时所需要的,目前的柔性装配线可以满足该需求。
[0006]但对于跨类产品的装配,比如面对手机产品系列、耳机产品系列、智能手表产品系列,甚至是阀体、连接器、自行车等等产品系列的装配时,需要更多乃至数以千计的工、夹具。面对如此庞大的工夹具系统,如何有效管理工夹具,并且快速给出单个装配单元、多个装配单元组成的装配线、多条装配线等不同层级要求的工、夹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7]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夹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柔性装配
无法满足跨种类产品装配需求的问题。
[000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夹具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以及装配工艺数据,根据特征数据,确定与特征数据对应的工夹具分类集合,工夹具分类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工夹具;根据特征数据以及装配工艺数据,确定待装配产品与工夹具分类集合中一个或多个工夹具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映射关系,管理待装配产品的工夹具。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待装配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智能耳机、自行车、平板电脑等等需要装配的设备。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包括不限于该装配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的结构特征,尺寸参数特征。获取这些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是为了能够根据待装配产品的
特征数据设计出符合待装配产品特征的工夹具,以便于后续形成该待装配产品对应的工夹具分类集合。
[0012]可以理解,因为每个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是不同的,对应的,每个待装配产品所需的工夹具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管理每一种待装配产品的工夹具,需要针对每一种待装配产品的特征设计与该特征匹配的工夹具,也因此,需要获取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工夹具分类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工夹具,这些工夹具是针对上述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设计好的。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待装配产品、待装配产品的工夹具分类集合以后,再根据预设的匹配方法,将工夹具分类集合的工夹具与待装配产品联系起来,也即建立工夹具分类集合中工夹具与待装配产品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便后续可根据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为待装配产品从工夹具分类集合中确定合适的工夹具。
[0015]通过上述方法,针对每一种待装配产品都可以设计与之对应的工夹具分类集合,并且工夹具分类集合中的工夹具与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如此,在针对待装配产品进行装配的时候,即可根据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设计并管理待装配产品的工夹具。
[001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待装配产品的装配工艺数据,根据装配工艺数据、特征数据以及映射关系,输出与待装配产品对应的工夹具。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待装配产品的装配工艺数据包括装配待装配产品时的工序、工步。其中,装配待装配产品的工步包括装配组成待装配产品的零件对应的步骤,装配待装配产品的工序包括装配组成待装配产品的零件时的先后顺序。举例来说明,假设待装配产品是手机,那么组成待装配产品的零件包括手机电池、手机外壳,而手机电池中又包括很多细小的其他零件,例如电极、电路板等等,则装配手机的工步可以包括“将手机电池置入手机外壳”这一步,而装配手机的工序可以包括“先安装手机电池,再安装手机外壳”。
[0018]通过上述方法,即可从工夹具分类集合中众多的工夹具中,为待装配产品的每一个工步、工序选择适合的工夹具,实现待装配产品的装配。
[0019]结合第一方面以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包括:获取待装配产品的三维模型,通过特征提取算法提取三维模型的特征数据。
[0020]由于待装配产品会有对应的三维模型,而且该三维模型可以反映待装配产品的各种特征数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获取待装配产品对应的三维模型,然后通过特征提取算法提取三维模型的特征数据,以此获取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特征提取算法包括深度学习算法,也可以包括利用软件、应用程序等工具中内置的函数。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0022]结合第一方面以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特征数据,确定与特征数据对应的工夹具分类集合包括:至少按照特征数据对应的第一属性、第二属性以及第三属性,确定特征数据的第一属性值、第二属性值以及第三属性值,第一属性、第二属性以及第三属性及其对应的第一属性值、第二属性值以及第三属性值,构成工夹具分类集合。
[0023]可以理解,每一个待装配产品都具有多种属性,比如原理、特性、参数等等,而这些属性决定待装配产品所适用的工夹具。因此,可以根据待装配产品的原理、特性、参数等属性,对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进行划分,以得到这些特征数据对应的工夹具,然后针对这些第一属性、第二属性、第三属性分别进行编码,得到第一属性值、第二属性值以及第三属性值,以便后续可以根据编码从工夹具分类集合中确定对应的工夹具。可以理解,上述属性、对应的属性值以及工夹具,构成了待装配产品特征数据对应的工夹具分类集合。
[0024]通过上述方法,即可实现对待装配产品的工夹具的有效管理,而且还可以在装配待装配产品时,根据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为待装配产品确定合适的工夹具。
[0025]结合第一方面以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属性包括特征数据的原理,第二属性包括特征数据的特性,第三属性包括特征数据的参数。
[0026]结合第一方面以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待装配产品与工夹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夹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获取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以及装配工艺数据,根据所述特征数据,确定与所述特征数据对应的工夹具分类集合,所述工夹具分类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工夹具;S2:根据所述装配工艺数据以及所述特征数据,确定所述待装配产品与所述工夹具分类集合中一个或多个工夹具之间的映射关系;S3:基于所述映射关系,管理所述待装配产品的工夹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装配工艺数据、特征数据以及映射关系,输出与所述待装配产品对应的工夹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艺数据包括所述待装配产品的装配工步以及装配工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待装配产品的特征数据包括:获取所述待装配产品的三维模型,通过特征提取算法提取所述三维模型的特征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特征数据,确定与所述特征数据对应的工夹具分类集合包括:至少按照所述特征数据对应的第一属性、第二属性以及第三属性,确定所述特征数据的第一属性值、第二属性值以及第三属性值,所述第一属性、第二属性以及第三属性及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属性值、第二属性值以及第三属性值,构成所述工夹具分类集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属性包括特征数据的原理,所述第二属性包括特征数据的特性,所述第三属性包括特征数据的参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装配工艺数据以及所述特征数据,确定待装配产品与工夹具分类集合中一个或多个工夹具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龙胡松徐赵博冯平法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