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排水检查井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596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排水检查井,包括:井壁,包括混凝土结构以及多组钢管片组件,钢管片组件包括多个钢管片,每组内的多个钢管片首尾相接并围合成一圈,混凝土结构位于多组钢管片组件的内侧,钢管片组件的外侧与土体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盖板,设置于井壁的上端面,盖板上开设有检修人孔;井筒,设置于盖板的上端面,井筒的内径与检修人孔的内径一致;井圈,设置于井筒的上端面,井圈之上扣合有井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施工方法。能够实现支护与结构同步施工,可大幅缩短检查井施工工期。同时,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开挖土体的内径无需过大,与钢管片组件的外径相适应即可,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小检查井施工开挖范围,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排水检查井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检查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排水检查井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便于管道检修和维护,在市政雨水和污水等排水管道系统中,每间隔一定距离就需要设置一个检查井。目前,常用市政排水检查井主要有砖砌、现浇和预制等结构形式,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砖砌井逐步被淘汰,目前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查井为主。
[0003]在既有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中,无论是现浇还是预制检查井结构,均需先进行基坑开挖,然后实施检查井结构,接着对基坑进行回填施工,最后还需对破除路面进行恢复,如检查井基坑回填不密实,路面后期极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市政排水检查井自身尺寸一般较小,但为了保证施工空间,基坑范围需要超挖一定空间,且通常需要进行支护。一方面,支护与排水检查井结构相互独立,支护与井结构施工工序无法并行,工期较长;另一方面开挖范围大于检查井尺寸,检查井开挖和回填土方量均较大,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同时需大面积破除既有路面结构,且如果施工中回填不密实极易造成恢复路面不均匀沉降凹陷,影响道路观感和行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复合式排水检查井,能够实现支护与结构同步施工,可大幅缩短检查井施工工期,同时,可减小检查井施工开挖范围,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上述复合式排水检查井的施工方法。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式排水检查井,包括:井壁,呈环形柱状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以及多组钢管片组件,所述钢管片组件包括多个钢管片,每组内的多个所述钢管片首尾相接并围合成一圈,多组所述钢管片组件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所述混凝土结构位于多组所述钢管片组件的内侧,所述钢管片组件的外侧与土体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盖板,设置于所述井壁的上端面,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检修人孔;井筒,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上端面,所述井筒的内径与所述检修人孔的内径一致;井圈,设置于所述井筒的上端面,所述井圈之上扣合有井盖。
[0007]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施工时,可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各层钢管片组件,并在上层钢管片组件与土体之间填充水泥砂浆后再安装下层的钢管片,在多层钢管片组件安装完成后再整体浇筑混凝土结构以形成井壁。本专利技术中,安装下层钢管片组件时,上层钢管片组件可对上层土体起到支护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钢管片组件即是支护结构也是检查井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支护与结构同步施工,可大幅缩短检查井施工工期。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开挖土体的内径无需过大,与钢管片组件的外径相适应即可,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减小检查井施工开挖范围,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井壁内部设有钢筋网,钢筋网上设置有连结钢筋,
连结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钢筋网和所述钢管片焊接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所述钢管片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式排水检查井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预制钢管片;步骤S2,垂直开挖土体,开挖土体的直径与所述钢管片的外径相同,开挖土体的深度与所述钢管片的高度相同;步骤S3,向开挖的土体内竖直放置多个所述钢管片,同层内的多个所述钢管片首尾相接围合成一圈并组成钢管片组件,向所述钢管片组件与所述钢管片组件外部的土体之间填充水泥砂浆;步骤S4,待上一层钢管片组件与土体之间的水泥砂浆初凝后,重复所述步骤S2和所述步骤S3以继续向下逐层开挖土体并设置钢管片组件,直至各层所述钢管片组件累计形成的深度达到预设值;步骤S5,架设模板,所述模板的中心与所述钢管片组件的中心重合,向所述模板与所述钢管片组件之间浇注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所述混凝土仅浇筑至井壁的顶面,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模板;步骤S6,预制盖板、井筒以及井圈,拆除所述井壁的顶面以上的所述钢管片组件,而后由下至上依次将所述盖板、所述井筒以及所述井圈置于拆除后的所述井壁之上;步骤S7,向所述盖板、所述井筒以及所述井圈的外部分层回填土体并恢复路面结构。
[0011]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支护与结构同步施工,可大幅缩短检查井施工工期。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开挖土体的内径无需过大,与钢管片组件的外径相适应即可,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减小检查井施工开挖范围,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钢管片上开设有注浆孔,在所述步骤S3中,通过所述注浆孔向所述钢管片组件与土体之间灌注所述水泥砂浆。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钢管片组件包括三个所述钢管片,每个所述钢管片由壁板、竖向端板、环向端板、竖向加强肋以及环向加强肋组成,所述壁板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外表面为弧面,所述壁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环向端板,所述壁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端板,所述竖向加强肋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竖向加强肋沿左右方向均匀排列于所述壁板的左右两端之间,所述环向加强肋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环向加强肋沿上下方向均匀排列于所述壁板的上下两端之间,多根所述竖向加强肋与多根所述环向加强肋将所述壁板分隔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均设置有所述注浆孔。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2和所述步骤S3中,在拼装完成下层的所述钢管片组件后,将下层所述钢管片组件与上层所述钢管片组件相连接。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4与所述步骤S5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捆扎底板钢筋,将所述底板钢筋弯折成L型后与最底层的所述钢管片组件焊接,而后向最底层的所述钢管片组件处浇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以形成底板。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4与所述步骤S5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捆扎钢筋网,将所述钢筋网与各层所述钢管片组件焊接连接。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井壁上沿竖直方向安装有钢塑爬梯。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井壁位置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钢管片水平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钢管片竖直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钢管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钢管片与钢筋网结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相邻钢管片之间连接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
[0028]井壁100、混凝土结构110、钢管片组件120、钢管片121、壁板121a、竖向端板121b、环向端板121c、竖向加强肋121d、环向加强肋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壁,呈环形柱状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以及多组钢管片组件,所述钢管片组件包括多个钢管片,每组内的多个所述钢管片首尾相接并围合成一圈,多组所述钢管片组件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所述混凝土结构位于多组所述钢管片组件的内侧,所述钢管片组件的外侧与土体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盖板,设置于所述井壁的上端面,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检修人孔;井筒,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上端面,所述井筒的内径与所述检修人孔的内径一致;井圈,设置于所述井筒的上端面,所述井圈之上扣合有井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内部设有钢筋网,钢筋网上设置有连结钢筋,连结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钢筋网和所述钢管片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钢管片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排水检查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预制钢管片;步骤S2,垂直开挖土体,开挖土体的直径与所述钢管片的外径相同,开挖土体的深度与所述钢管片的高度相同;步骤S3,向开挖的土体内竖直放置多个所述钢管片,同层内的多个所述钢管片首尾相接围合成一圈并组成钢管片组件,向所述钢管片组件与所述钢管片组件外部的土体之间填充水泥砂浆;步骤S4,待上一层钢管片组件与土体之间的水泥砂浆初凝后,重复所述步骤S2和所述步骤S3以继续向下逐层开挖土体并设置钢管片组件,直至各层所述钢管片组件累计形成的深度达到预设值;步骤S5,架设模板,所述模板的中心与所述钢管片组件的中心重合,向所述模板与所述钢管片组件之间浇注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所述混凝土仅浇筑至井壁的顶面,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模板;步骤S6,预制盖板、井筒以及井圈,拆除所述井壁的顶面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东沈良帅何炼黄涛卢运良夏金平丁建友袁雅静张跃刚毕子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