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593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它属于沉淀池排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自动搅拌装置,玻璃容器,精准天枰,排水管路上的电磁阀门,布置在沉淀池排泥管路上的电磁阀门,布置在沉淀池底部自动排泥阀门,布置在沉淀池中部的污泥取样口,PLC控制装置以及沉淀,用于玻璃容器清洗的清水管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不同含泥量的单位排泥水质量的不同,实时测量不同阶段排泥水的单位质量,通过计算不同阶段排泥水的密度,设定排泥水密度的控制范围,可实现沉淀池排泥的在线化、自动化及连续化,实现无人值守。避免因人为测量沉淀池沉降比的误差及滞后性,有效提升沉淀池的沉降效果,降低了沉淀池出水浊度指标。降低了沉淀池出水浊度指标。降低了沉淀池出水浊度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它采用地表水、水库水、地下水以及城市中水作为原水的预处理沉淀池排泥系统,是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作为水处理系统中第一道处理工序,尤其独特的作用,通常针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胶体、浊度都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为保证沉淀池的高效运行,在沉淀池入口加入混凝剂、絮凝剂等化学药剂,提高沉淀池的混凝效果,降低沉淀池的出水浊度。同时,混凝澄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絮凝物,逐步堆积在底部形成淤泥。沉淀池长期运行中排泥方式有连续性或者间断性排放,通过测定淤泥沉降比来判定是否需要排泥。
[0003]沉淀池排泥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沉淀比的测定。沉降比是指曝气摇匀后的污泥迅速倒进1000ml的量筒中,静置30min后,污泥形成的沉淀容积占比比例。一般原水沉淀池通过控制沉降比在10%

20%之间运行,沉降比的变化与污泥种类、絮凝性能和污泥浓度都有关系。
[0004]实际运行中人工测量沉降比的受到很多干扰,测试结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具有一定的偏差,取样位置不同测定结果也不同,不能及时反馈沉淀池里污泥存量。不同测试人员的测试习惯存在一定的测试偏差,这种人为误差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从取样到测定结果,通过需要1

2个小时,测试结果存在滞后性。且污泥沉降比反映的是污泥沉降的速度,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污泥沉降的效果。
[0005]公开日为2022年03月25日,公开号为CN216125236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沉淀池排泥系统”的技术专利。该专利包括固定底板和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顶部两侧,支撑底板顶部安装有排泥机构,排泥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离心泵、抽吸管、排送管、履带轮、传动履带以及叶轮,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撑底板顶部表面一侧,离心泵安装在支撑底板顶部表面另一侧,抽吸管嵌入在两个离心泵外壁之间,排送管嵌入在两个离心泵顶端之间。虽然该专利可以解决传统沉淀池排泥需要施工人员频繁登池,人工提升污泥泵,操作过程安全性较差的问题,但是无法实现对沉淀池排泥控制的在线化和自动化,故其还是存在上述缺陷。
[0006]因此,为了消除人工采样、传统测量沉降比的方式带来的误差和滞后性,通过重量法测试水体中密度的变化,实现对沉淀池排泥控制的在线化和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控制可靠,有效提升沉淀池的沉降效果,降低了沉淀池出水浊度指标的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
包括自动搅拌装置、玻璃容器、PLC控制装置、沉淀池以及用于玻璃容器清洗的清水管路,所述自动搅拌装置与玻璃容器匹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精确分析天平、污泥取样口和自动排泥阀门,所述精确分析天平位于玻璃容器底部,污泥取样口布置在沉淀池中部,自动排泥阀门布置在沉淀池底部。
[0009]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电磁阀门一和电磁阀门二,所述电磁阀门一布置在玻璃容器排水管路上,电磁阀门二布置在沉淀池排泥管路上。
[0010]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玻璃容器采用1000ml玻璃容器。
[0011]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精确分析天平的精度达0.01g。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0013]通过精确分析天平测定清水质量M0,再测定不同时间段排泥的M
n
,可计算不同时段的沉淀排泥水的密度ρ
n
,设定沉淀池ρ
n
的运行区间,实现沉淀池排泥的在线化、自动化、连续化;
[0014]排泥系统控制的公式如下:
[0015]1.02≤ρ
n
=M
n
/ M0≤1.05
ꢀꢀꢀꢀꢀꢀꢀꢀ
(1)
[0016]式中:ρ
n
为排泥水密度,无量纲;M
n
为排泥水实时质量,g;M0为清水质量,g。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利用不同含泥量的单位排泥水质量的不同,实时测量不同阶段排泥水的单位质量,通过计算不同阶段排泥水的密度,设定排泥水密度的控制范围,可实现沉淀池排泥的在线化、自动化及连续化,实现无人值守;避免因人为测量沉淀池沉降比的误差及滞后性,有效提升沉淀池的沉降效果,降低了沉淀池出水浊度指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基于总量控制的循环水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0019]图中:自动搅拌装置1,玻璃容器2,精确分析天平3,电磁阀门一4,电磁阀门二5,污泥取样口6,自动排泥阀门7,PLC控制装置8,沉淀池9,清水管路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1]实施例
[0022]参见图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包括自动搅拌装置1,玻璃容器2,精确分析天平3,布置在玻璃容器2排水管路上的电磁阀门一4,布置在沉淀池9排泥管路上的电磁阀门二5,布置在沉淀池9底部自动排泥阀门7,布置在沉淀池9中部的污泥取样口6,PLC控制装置8以及沉淀池9,用于玻璃容器清洗的清水管路10。
[0023]本实施例自动排泥控制系统是采用重量测量原理,实现全自动取样称量、密度计算、数据分析对比等步骤,有效避免人工取样化验分析所带来的误差,而且可以实现化验分析在线化,避免了人工化验结果的滞后性。
[0024]鉴于精确天平精确测量技术已十分常规,本实施例采用精确分析天平3,精度达
0.01g即可。
[0025]本实施例所述沉淀池排泥控制方法,是基于所述精准天平3提供的数据之上进行计算比对。控制逻辑方式如下:通过精准天平测定清水质量M0,再测定不同时间段排泥的M
n
,即可计算不同时段的沉淀排泥水的密度ρ
n
,设定沉淀池ρ
n
的运行区间,可实现沉淀池排泥的自动化、连续化及在线化。
[0026]假设1000ml玻璃容器2加入清水1000ml,在无杂质的条件下,ρ
n
为1,无量纲;当沉淀池9排泥阶段开始,1000ml玻璃容器2排入排泥水,测量质量为M
n
,此时ρ
n
=M
n
/M0为将随着沉淀池中含泥量的变化而变化。常规ρ
n
的控制范围在1.02

1.05之间,可实现沉淀池9中的污泥含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能够快速指导沉淀池排泥过程,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包括自动搅拌装置(1)、玻璃容器(2)、PLC控制装置(8)、沉淀池(9)以及用于玻璃容器(2)清洗的清水管路(10),所述自动搅拌装置(1)与玻璃容器(2)匹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精确分析天平(3)、污泥取样口(6)和自动排泥阀门(7),所述精确分析天平(3)位于玻璃容器(2)底部,污泥取样口(6)布置在沉淀池(9)中部,自动排泥阀门(7)布置在沉淀池(9)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阀门一(4)和电磁阀门二(5),所述电磁阀门一(4)布置在玻璃容器(2)排水管路上,电磁阀门二(5)布置在沉淀池(9)排泥管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容器(2)采用1000ml玻璃容器(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重量法的沉淀池排泥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同辉龙涛刘畅刘刚刘威赵晨严宏园尤良洲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