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凝胶剂及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76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中药凝胶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中药凝胶剂,所述中药凝胶剂包括中药膏体层、医用磁疗片以及坎离砂层;所述中药膏体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干姜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凝胶剂及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凝胶剂
,尤其涉及一种中药凝胶剂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慢性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且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我国慢性腹泻的发病率约5%,病因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功能性腹泻和胃

结肠反射亢进,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内脏高敏性,消化道动力与分泌功能障碍、5

HT信号传导失常、大脑信息处理异常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慢性腹泻病情缠绵难愈,易复发,重者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吸收不良及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通过解痉止痛类药、调节肠道菌群、止泻药物、抗菌药物、抗焦虑药物等,虽然有一些治疗效果,但临床效果有限,且副作用多。
[0003]慢性腹泻可归属中医理论中的“久泻”范畴,其病程长,日久不愈累及肾,常常出现一系列脾肾阳虚证的表现,常予健脾温阳中药汤剂口服可奏效,但口服中药会增添病人胃肠道负担,往往致使患者不能坚持服用;也有部分研究采用针灸、灌肠、中药外敷等方法外治法取得一些疗效,但疗效不稳定,多为个案或小样本报道,缺乏统一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凝胶剂,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药凝胶剂,所述中药凝胶剂包括中药膏体层、医用磁疗片以及坎离砂层,所述中药膏体层贴于脐部,所述医用磁疗片位于中药膏体层和坎离砂层之间;其中,所述中药膏体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干姜 15

20 份,木香 15

20 份,乳香 15

20份,乌药 15

20份,吴茱萸 15

25份,小茴香 15

20 份,公丁香 15

25 份,人参片15

25份,大枣10

15份,生姜8

12份。
[0006]优选地,所述中药膏体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羟苯乙酯0.1

0.2份,冰片0.1

0.2份,麻油20

30份,聚乙二醇1500 20

30份、蜂蜡20

30份。
[0007]优选地,所述中药膏体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干姜 20 份,木香 20 份,乳香20份,乌药20份,吴茱萸 18份,小茴香20 份,公丁香15 份,人参片18份,大枣12份,生姜10份。
[0008]优选地,所述医用磁疗片为直径2

3cm的圆形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凝胶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羟苯乙酯0.1

0.2份,置于容器,用95%食用乙醇研溶,得到羟苯乙酯溶液,称取冰片0.1

0.2份,用低温超微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冰片极细粉;(2)称取干姜、木香、乳香、乌药、吴茱萸、小茴香、公丁香、人参片、大枣、生姜,拣净
杂质,用低温超微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中药极细粉;(3)称取麻油20

30份置于热熔罐,加热后开启搅拌,依次加入聚乙二醇1500 20

30份、蜂蜡20

30份,直至完全融化,继续搅拌,加入上述中药极细粉快速搅拌均匀,再加入冰片极细粉搅匀至滴水成珠状,最后加入羟苯乙酯溶液,搅拌均匀得到中药膏体;(4)将中药膏体滩涂于无纺布上,离型纸覆盖,分切成中药膏体层,无纺布上层贴附医用磁疗片;(5)将坎离砂18

22份装入无纺布小袋,附着并黏合于医用磁疗片上层,即可。
[001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冰片极细粉为200目。
[0011]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中药极细粉为120目。
[0012]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麻油加热至80

85℃。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药凝胶剂,针对患者“脾胃阳虚、阴寒内生、中气乏源”这一病机“根本”,主要功效为益气温元,行气消滞,组成成分为干姜、木香、乳香、乌药、吴茱萸、小茴香、公丁香、人参片、大枣、生姜,还包括冰片等,该方是《伤寒论》中经典名方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既能温胃暖肝祛寒,又能和胃降逆,其中小茴香、乌药温中散寒、扶助中焦脾阳,顾护中土,共为君药,解决患者阳虚之根本矛盾;木香、公丁香为臣药,畅通中焦气机,降逆导滞,恢复患者中气的升降出入;冰片为佐药,芳香开窍,引药入经直达病所;乳香同佐助药,辛窜走散,涤痰通络、活血化瘀,诸药共奏益气温元、健脾行气、化瘀通络之功。坎离砂遇空气自行发热,使得贴膏平均温度恒定在45℃,具有与人体辐射吸收相应波长的远红外辐射率,与人体接触后,辐射出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产生共振吸收及穿透皮层组织,起到改善人体微循环,激活人体细胞,改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活性,有助于生物酶的生长,加强人体组织的再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调节植物神经紊乱;通过热疗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组织缺氧,缓解局部器官、组织的疼痛,同时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流,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所含挥发性成份不断从药贴中透出,在患处形成具有一定温湿度的“药雾”,在热力的作用下,直达患部,迅速渗入病灶深部组织,促进外用中药方透皮吸收更淋漓尽致;该中药透皮肽在使用时,是贴于脐部,敷脐法的原理,是有生理基础的,经脉是人体信息传输的通道,经脉系统由经脉、络脉、奇经、经筋、皮部等多个部分组成,而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形态、骨髓孔窍、筋骨皮肉的营养灌输、联络输布都有赖于经络的中介及滋润濡养等作用而实现,脐位于人体正中线上,为任脉的一个穴位神阀,脐既和奇经八脉相通,又和十二经脉相联,继而沟通筋肉、肢体、官窍,药物从脐部进入体内,无异于从口而入,然而敷脐所用药物必得气味浓厚,药性流转,或力猛有毒,则可通达经络,钻窍入骨,统药物长驱直入,直中病变之所在;从现代医学解剖结构方面说,脐部生理结构是小分子的药物经脐部渗透到血液中,快速显现药效的根本,脐部位置低,一方面适合放药,再者是腹部肌肤最单薄的部分,几乎无脂肪组织覆盖,且有众多的血管和淋巴管,中药的有效分子成分渗透过皮肤后可长驱直入到血管网络中随血液循环而起到治疗效应,且药物经脐部直接进入体循环,不经胃肠道、肝脏,可免除肝脏首过消除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此外,胸部诸多神经纵横交错地散步于腹部各器官和腹部网膜,肋间神经重叠交织于脐部组织等,神经的感知性高,易于传送信息,敷脐法有简便易行、廉价安全、吸收迅速、药物利用率高等特点;
该中药凝胶剂借助药力综合作用于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凝胶剂包括中药膏体层、医用磁疗片以及坎离砂层,所述中药膏体层贴于脐部,所述医用磁疗片位于中药膏体层和坎离砂层之间;其中,所述中药膏体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干姜 15

20 份,木香 15

20 份,乳香 15

20份,乌药 15

20份,吴茱萸 15

25份,小茴香 15

20 份,公丁香 15

25 份,人参片15

25份,大枣10

15份,生姜8

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膏体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羟苯乙酯0.1

0.2份,冰片0.1

0.2份,麻油20

30份,聚乙二醇1500 20

30份、蜂蜡20

3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膏体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干姜 20 份,木香 20 份,乳香20份,乌药20份,吴茱萸 18份,小茴香20 份,公丁香15 份,人参片18份,大枣12份,生姜1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磁疗片为直径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艺馨王德财杨明会张印李绍旦王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