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573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共价改性,在六钛酸钾晶须表面接枝活性多孔氧化石墨烯,当与聚乙烯复合时,改善了六钛酸钾晶须与聚乙烯基体之间界面结合能力差的问题,得到了兼具高机械性能和高耐磨性能的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改性晶须增强聚合物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一种典型的无机功能相材料,晶须材料因其高长径比、低密度、低热膨胀系数、高强度、高模量、高熔点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六钛酸钾晶须(PTW)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耐磨性等优点,可作为功能相材料增强聚合物。但是,六钛酸钾晶须因其表面光滑且极性较强,难以与聚合物基体间产生强界面作用,且易在基体中产生团聚,在复合过程中易产生界面缺陷,导致材料性能下降。所以在复合之前,需要对六钛酸钾晶须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其和聚合物之间的界面问题和分散问题。目前常用的改性方法有两种:1、偶联剂对PTW进行表面改性;2、纳米颗粒对PTW进行表面物理包覆。
[0003]硅烷偶联剂是最常用的PTW改性试剂,且改性效果良好。其改性机理为:硅烷偶联剂易水解为硅醇,硅醇与PTW表面的羟基官能团发生聚合,形成Si

O

Ti共价键。同时,硅烷分子的硅醇又相互缔合缩聚形成网状结构,覆盖在晶须表面,实现PTW表面改性,降低PTW的表面能,从而提高其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对PTW表面进行物理包覆也是一种常见的改性方法。通过在PTW表面包覆上一层纳米颗粒,降低其表面极性,同时提高其表面粗糙度,使得PTW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有所提升。但由于PTW表面活性位点较少,使得这些改性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0004]聚乙烯(PE)具有易加工成型、成本低、加工温度较低特点,被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聚乙烯的力学强度相对较低、易剪切、耐磨性能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缩短了使用寿命。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将PTW或改性PTW用于增强PE,但效果仍不理想,难以有效提高PE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PTW与PE界面结合强度低,致使增强效果不显著的问题,以获得兼具高机械性能和高耐磨性能的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采用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随后进行化学刻蚀,得到多孔氧化石墨烯(PGO);
[0009](2)将步骤(1)得到的多孔氧化石墨烯(PGO)通过强酸再次氧化,得到二次氧化多孔氧化石墨烯(O

PGO)粉体;
[0010](3)将步骤(2)得到的二次氧化多孔氧化石墨烯(O

PGO)粉体进行共价改性,得到羧基官能团改性的活性多孔氧化石墨烯(PGO

COOH)粉体;
[0011](4)取步骤(3)得到的活性多孔氧化石墨烯(PGO

COOH)粉体,超声分散在二氯亚砜中,进行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去除未反应的二氯亚砜,得到酰氯改性的活性多孔氧化石墨烯(PGO

COCl)粉体;
[0012](5)取六钛酸钾晶须(PTW),使用偶联剂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六钛酸钾晶须(MPTW);
[0013](6)取步骤(5)得到的酰氯改性的活性多孔氧化石墨烯(PGO

COCl)粉体和步骤(5)得到的改性六钛酸钾晶须(MPTW),在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超声分散,进行共价改性,反应完成后,洗涤产物,真空干燥,得到多孔氧化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PTW@PGO);
[0014](7)取步骤(6)得到的多孔氧化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PTW@PGO),与聚乙烯(PE)充分混合熔融共混并注塑,即得PTW@PGO/PE复合材料。
[0015]具体地,步骤(1)中,所述的氧化石墨GO采用Hummers法,将制备的氧化石墨超声剥离、清洗、离心,得到GO浆料;然后采用氧化刻蚀法或者纳米颗粒催化刻蚀法,在GO表面形成大量的纳米孔。
[0016]优选地,步骤(1)中,采用双氧水对GO进行化学刻蚀,双氧水的浓度为20~40wt.%,反应时间为2~5小时,反应温度为85~110℃,刻蚀出的纳米孔尺寸为1~2nm。
[0017]优选地,步骤(2)中,采用浓硝酸或浓硫酸对PGO进行再次氧化,反应温度为80~100℃,反应时间为3~10小时,反应结束后使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离心,冷冻干燥。优选地,所述强酸为浓硝酸,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为5~7小时。化学刻蚀后,PGO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还原,使得其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减少,不利于GO的分散和共价改性。二次氧化能够增加PGO的含氧官能团,如羧基和羟基。其中羧基为活性官能团可直接参与原位聚合反应,增强GO与PI的界面结合强度;而羟基可用于进行共价改性,以进一步增强活性官能团的含量。
[0018]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共价改性试剂采用氯乙酸、丁二酸酰基过氧化物或氨基己酸中的任意一种,实现在羟基处接枝羧基,改性后使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离心,冷冻干燥。优选试剂为氯乙酸,反应时间为1~3小时,改性机理为:首先是亲电官能团碳酰氯与羟基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然后是酰氯的消除反应,从而在羟基处接枝羧基。与O

PGO相比,PGO

COOH的羧基含量增加,活性及活性位点含量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改性后使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离心至中性,冷冻干燥。
[0019]优选地,步骤(4)中,PGO

COOH粉体与二氯亚砜的质量体积比为1~2g/L,反应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加热反应的温度为60~90℃,反应时间为4~24小时,反应结束后,在40~60℃下减压蒸馏,去除未反应二氯亚砜。
[0020]优选地,步骤(5)中,采用氨基类硅烷偶联剂KH550、HD540、HD792或HD602对PTW进行改性,PTW与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100:1,反应温度为60~100℃,反应时间为6~12小时。优选硅烷偶联剂KH550。
[0021]优选地,步骤(6)中,MPTW和PGO

COCl粉体的质量比为100~1000:1,共价改性温度为70~90℃,反应时间为4~24小时。优选反应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8~12小时,MPTW和PGO

COCl的质量比为500~1000:1。其接枝原理为:PGO

COCl的

COCl与MPTW表面的

NH2发生酰胺化反应,形成酰胺键,从而将PGO

COCl接枝到PTW表面。
[0022]优选地,步骤(7)中,PE与PGO

COCl的质量比为9~50:1,挤出机的一区温度为150~165℃,二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随后进行化学刻蚀,得到多孔氧化石墨烯;(2)将步骤(1)得到的多孔氧化石墨烯通过强酸再次氧化,得到二次氧化多孔氧化石墨烯粉体;(3)将步骤(2)得到的二次氧化多孔氧化石墨烯粉体进行共价改性,得到羧基官能团改性的活性多孔氧化石墨烯粉体;(4)取步骤(3)得到的活性多孔氧化石墨烯粉体,超声分散在二氯亚砜中,进行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去除未反应的二氯亚砜,得到酰氯改性的活性多孔氧化石墨烯粉体;(5)取六钛酸钾晶须,使用偶联剂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六钛酸钾晶须;(6)取步骤(5)得到的酰氯接枝活性多孔氧化石墨烯粉体和步骤(5)得到的改性六钛酸钾晶须,在N,N

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超声分散,进行共价改性,反应完成后,洗涤产物,真空干燥,得到多孔氧化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7)取步骤(6)得到的多孔氧化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与聚乙烯充分混合熔融共混并注塑,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氧化石墨烯采用Hummers法,将制备的氧化石墨超声剥离、清洗、离心,得到氧化石墨烯浆料;然后采用氧化刻蚀法或者纳米颗粒催化刻蚀法,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形成大量的纳米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用双氧水对氧化石墨烯进行化学刻蚀,双氧水的浓度为20~40wt.%,反应时间为2~5小时,反应温度为85~110℃,刻蚀出的纳米孔尺寸为1~2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接枝六钛酸钾晶须/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浓硝酸或浓硫酸对多孔氧化石墨烯进行再次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暴宁钟吴健翁洋洋沈丽明张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