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和水重力冲击发电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5334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压缩空气和水重力冲击发电储能装置,包括底部循环水池和多组小型水力发电机,多组小型水力发电机均安装在底部循环水池上,还包括顶部充能板、蓄能机构和泄压充能机构,顶部充能板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底部循环水池上,顶部充能板上固定安装有顶部蓄水箱,顶部蓄水箱内纵向滑动安装有顶部蓄水池,顶部蓄水箱和底部循环水池之间安装有低功耗供液机构,用于将底部循环水池内的水分供入顶部蓄水池内,蓄能机构包括水压蓄能组件、气压蓄能组件和至少两个空压罐,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以实现水循环发电,又可利用压缩空气实现储能,是集水循环发电和储能于一体的装置。装置。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空气和水重力冲击发电储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发电
,具体涉及压缩空气和水重力冲击发电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发展新型清洁能源的规模越来越大,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发电对我国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风能和太阳能是一种随机性、间歇性的能源,发电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抽水蓄能具有可靠性、经济性、寿命周期长等诸多优点,可以很好地缓解风电和光伏发电给电力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0003]但目前水力发电受到诸如地点、环境和枯水期、发电效率、成本和收益等条件限制,不能很好的进行推广和应用,另外,目前弃风弃光问题和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问题以及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的问题,这些问题急需通过储能技术来改变。
[0004]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提出了一种压缩空气和水重力冲击发电储能为一体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压缩空气和水重力冲击发电储能装置,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水力发电受到诸如地点、环境和枯水期、发电效率、成本和收益等条件限制,不能很好的进行推广和应用,另外,目前弃风弃光问题和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问题以及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压缩空气和水重力冲击发电储能装置,包括底部循环水池和多组小型水力发电机,多组所述小型水力发电机均安装在所述底部循环水池上,还包括顶部充能板、蓄能机构和泄压充能机构;
[0009]所述顶部充能板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底部循环水池上,所述顶部充能板上固定安装有顶部蓄水箱,所述顶部蓄水箱内纵向滑动安装有顶部蓄水池,所述顶部蓄水箱和所述底部循环水池之间安装有低功耗供液机构,用于将底部循环水池内的水分供入顶部蓄水池内;
[0010]所述蓄能机构包括水压蓄能组件、气压蓄能组件和至少两个空压罐,至少两个所述空压罐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顶部充能板上,所述水压蓄能组件安装在所述顶部蓄水箱和所述顶部充能板之间,并且所述水压蓄能组件与至少两个所述空压罐之间相连通,通过顶部蓄水池的载重,用于对至少两个空压罐进行加压,所述气压蓄能组件安装在所述顶部充能板上,用于对水压蓄能组件和至少两个空压罐进行加压,至少两个所述空压罐均通过排气管连通有充能主气管,至少两个所述排气管上均安装有排气阀门;
[0011]所述泄压充能机构包括多组泄压充能组件,多组所述泄压充能组件均与所述充能主气管和所述顶部蓄水池之间相连通,多组所述泄压充能组件分别与多组所述小型水力发
电机之间相对应,通过水压和气压的双重作用,用于带动多组小型水力发电机进行发电。
[0012]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低功耗供液机构包括低功耗抽水泵、补水管一和补水管二;
[0013]所述低功耗抽水泵安装在所述底部循环水池上,所述补水管一的一端与所述低功耗抽水泵的输入端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部循环水池的内部并固定安装有滤渣罩,所述补水管二的一端与所述低功耗抽水泵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顶部蓄水箱的内部并与所述顶部蓄水池相对应。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压蓄能组件包括多个气压蓄能器、蓄压管网和至少两个水压充能管;
[0015]多个所述气压蓄能器均阵列安装在所述顶部蓄水箱上,并且多个所述气压蓄能器均与所述蓄压管网之间相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气压蓄能器包括蓄能筒、蓄能杆和蓄能推头,所述蓄能筒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顶部蓄水箱上,另一端与所述蓄压管网之间相连通,所述蓄能推头密封且纵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蓄能筒的内部,所述蓄能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蓄能推头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蓄能筒延伸至所述顶部蓄水箱内并与所述顶部蓄水池之间相接触,所述蓄压管网通过多个稳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顶部充能板上,至少两个所述水压充能管的一端均连通在所述蓄压管网上,至少两个所述水压充能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空压罐之间相连通,并且至少两个所述水压充能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一和水压充能阀门。
[0016]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气压充能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气体增压泵;
[0017]至少两个所述气体增压泵均通过气泵架安装在所述顶部充能板上,至少两个所述气体增压泵的输出端均通过三通管连通有罐体增压管和筒体增压管,至少两个所述罐体增压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空压罐之间相连通,至少两个所述筒体增压管的另一端均连通在所述蓄压管网上,至少两个所述罐体增压管和至少两个所述筒体增压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二和供气阀门。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一组所述泄压充能组件包括压力主管、高压喷头、多个高压水管和多个高压气管;
[0019]多个所述高压水管和多个所述高压气管均与所述压力主管的一端相连通并部分位于所述压力主管的内部,所述高压喷头连通在所述压力主管的另一端上,多个所述高压水管和多个所述压力主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三和泄压阀门,所述顶部蓄水箱上开设有多个调节通孔,其中所述高压水管与所述顶部蓄水池之间连通与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部分位于所述调节通孔的内部,所述高压气管与所述充能主气管之间连通有供气管。
[0020]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多组所述小型水力发电机均包括发电机组和水轮驱动头,所述底部循环水池上连通有回水罩体,多个所述水轮驱动头均设置在所述回水罩体的内部,多个所述压力主管均安装在所述回水罩体上,多个所述高压喷头均位于所述回水罩体的内部,并且多个所述高压喷头分别与多个所述水轮驱动头之间相对应,所述回水罩体上开设有多个排气孔。
[0021]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多个辅助支撑柱和升降驱动组件;
[0022]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筒、升降杆、升降齿板、驱动电机、变速箱、升降主齿轮
和升降从齿轮,所述升降筒固定安装在所述底部循环水池上,所述升降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顶部充能板上,所述升降杆的部分滑动安装在所述升降筒的内部,所述升降杆上开设有升降凹槽,所述升降齿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凹槽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变速箱均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所述底部循环水池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之间固定安装,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主齿轮之间固定安装,所述升降从齿轮上转动安装有U型杆,所述U型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筒的一侧,所述升降从齿轮的部分穿过所述升降筒至所述升降凹槽的内部并与所述升降齿板之间相啮合,并且所述升降从齿轮与所述升降主齿轮之间相啮合,所述升降筒上安装有用于防护升降主齿轮和升降从齿轮的齿轮箱;
[0023]其中一个所述辅助支撑柱包括支撑杆、支撑筒和限位螺栓,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部循环水池上,所述支撑筒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顶部充能板上,所述支撑杆的部分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筒的内部,所述限位螺栓安装在所述支撑筒和所述支撑杆上,用于对支撑杆和支撑筒的位置进行限制,并且所述支撑杆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缩空气和水重力冲击发电储能装置,包括底部循环水池(1)和多组小型水力发电机(2),多组所述小型水力发电机(2)均安装在所述底部循环水池(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充能板(3),所述顶部充能板(3)通过升降机构(004)安装在所述底部循环水池(1)上,所述顶部充能板(3)上固定安装有顶部蓄水箱(4),所述顶部蓄水箱(4)内纵向滑动安装有顶部蓄水池(5),所述顶部蓄水箱(4)和所述底部循环水池(1)之间安装有低功耗供液机构(001),用于将底部循环水池(1)内的水分供入顶部蓄水池(5)内;蓄能机构(002),所述蓄能机构(002)包括水压蓄能组件、气压蓄能组件和至少两个空压罐(6),至少两个所述空压罐(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顶部充能板(3)上,所述水压蓄能组件安装在所述顶部蓄水箱(4)和所述顶部充能板(3)之间,并且所述水压蓄能组件与至少两个所述空压罐(6)之间相连通,通过顶部蓄水池(5)的载重,用于对至少两个空压罐(6)进行加压,所述气压蓄能组件安装在所述顶部充能板(3)上,用于对水压蓄能组件和至少两个空压罐(6)进行加压,至少两个所述空压罐(6)均通过排气管(7)连通有充能主气管(8),至少两个所述排气管(7)上均安装有排气阀门(9);泄压充能机构(003),所述泄压充能机构(003)包括多组泄压充能组件,多组所述泄压充能组件均与所述充能主气管(8)和所述顶部蓄水池(5)之间相连通,多组所述泄压充能组件分别与多组所述小型水力发电机(2)之间相对应,通过水压和气压的双重作用,用于带动多组小型水力发电机(2)进行发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和水重力冲击发电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耗供液机构(001)包括低功耗抽水泵(10)、补水管一(11)和补水管二(12);所述低功耗抽水泵(10)安装在所述底部循环水池(1)上,所述补水管一(11)的一端与所述低功耗抽水泵(10)的输入端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部循环水池(1)的内部并固定安装有滤渣罩(13),所述补水管二(12)的一端与所述低功耗抽水泵(10)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顶部蓄水箱(4)的内部并与所述顶部蓄水池(5)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空气和水重力冲击发电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压蓄能组件包括多个气压蓄能器(14)、蓄压管网(15)和至少两个水压充能管(16);多个所述气压蓄能器(14)均阵列安装在所述顶部蓄水箱(4)上,并且多个所述气压蓄能器(14)均与所述蓄压管网(15)之间相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气压蓄能器(14)包括蓄能筒(17)、蓄能杆(18)和蓄能推头(19),所述蓄能筒(17)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顶部蓄水箱(4)上,另一端与所述蓄压管网(15)之间相连通,所述蓄能推头(19)密封且纵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蓄能筒(17)的内部,所述蓄能杆(18)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蓄能推头(19)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蓄能筒(17)延伸至所述顶部蓄水箱(4)内并与所述顶部蓄水池(5)之间相接触,所述蓄压管网(15)通过多个稳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顶部充能板(3)上,至少两个所述水压充能管(16)的一端均连通在所述蓄压管网(15)上,至少两个所述水压充能管(16)的另一端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空压罐(6)之间相连通,并且至少两个所述水压充能管(16)上均安装有单向阀一(20)和水压充能阀门(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空气和水重力冲击发电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充能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气体增压泵(22);至少两个所述气体增压泵(22)均通过气泵架安装在所述顶部充能板(3)上,至少两个
所述气体增压泵(22)的输出端均通过三通管(23)连通有罐体增压管(24)和筒体增压管(25),至少两个所述罐体增压管(24)的另一端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空压罐(6)之间相连通,至少两个所述筒体增压管(25)的另一端均连通在所述蓄压管网(15)上,至少两个所述罐体增压管(24)和至少两个所述筒体增压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涛余翔李朝峰余立锴
申请(专利权)人:新能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新能量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