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舱的拼舱与钻铆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19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舱的拼舱与钻铆生产线,方舱包括多块舱板、多个包边以及多个包角,拼舱钻铆生产线包括拼舱系统、钻铆系统、舱板转移系统以及舱体转移系统,拼舱系统包括用于对多块舱板进行定位的舱板组对工装和用于供工作人员在组装包边和所述包角时行走的走台机构,钻铆系统包括用于承接自舱板组对工装上转移来的第一方舱体的舱体支撑工装和用于对第一方舱体的设定位置进行钻铆连接的自动钻铆机构,舱板转移系统用于将多块舱板转移到舱板组对工装的设定位置,舱体转移系统用于将舱板组对工装上的第一方舱体转移到舱体支撑工装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方舱制作的精度、产品一致性、制作效率、生产可复制性以及安全性。生产可复制性以及安全性。生产可复制性以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舱的拼舱与钻铆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方舱
,尤其是涉及一种方舱的拼舱与钻铆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方舱是指用各种坚固材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其容积是固定或可扩展的,具有防护性能,可供运载的厢式工作间。方舱通俗的说法就是集装箱式的房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方舱的制作标准就是参照集装箱的,但是不止于集装箱的标准,要高于集装箱的标准。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在平板上进行拼舱,然后吊到钻铆工位进行包边铆接作业。拼舱过程主要依靠人工使用角尺、直尺等简易辅助工装完成,吊装也主要通过行车加人工辅助的方式,一方面,在拼舱过程中,一旦涉及除拼舱主要过程以外的如校平、整形等工序,将会大大降低拼舱生产效率,且加工舱体一致性差,另一方面安全性也较低,安全隐患大,一旦发生人员与大板或其他物流的碰撞,后果不堪设想。钻铆采用人工钻铆的方式,一方面加工一致性差,存在一定的漏铆现象,另一方面工作强度大,且对职业健康有一定影响。进行部分钻铆作业时,由于场地和工具的局限,对人员的工作造成较大困难,例如部分舱体底部包边和顶部包边的铆接,人员作业高度高,危险性大。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拼舱方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精度较低:拼舱的精度主要靠员工的经验和校正保证,对操作员个人能力要求高,产品一致性差;b)效率较低:拼舱时,需要采用靠尺进行定位,并预铆或焊接一根斜撑梁保持位置,然后进行包边的铆接固定,拼舱效果因人而异,效率较低;c)生产可复制性差:目前主要靠工人的技能及熟练程度保证,更换及新增人员较长时间内都难以胜任;d)有安全风险:在进行舱体包边钻铆时,工人站在活动梯上作业,有跌落的风险。如何提高方舱制作的精度、产品一致性、制作效率、生产可复制性以及安全性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方舱制作的精度、产品一致性、制作效率、生产可复制性以及安全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舱的拼舱与钻铆生产线,所述方舱包括多块舱板、多个包边以及多个包角,所述拼舱钻铆生产线包括:
[0007]拼舱系统,所述拼舱系统用于将所述多块舱板、所述多个包边以及所述多个包角预组装为第一方舱体,所述拼舱系统包括用于对所述多块舱板进行定位的舱板组对工装和用于供工作人员在组装所述包边和所述包角时行走的走台机构;
[0008]钻铆系统,所述钻铆系统用于将所述第一方舱体钻铆连接为第二方舱体,所述钻铆系统包括用于承接自所述舱板组对工装上转移来的所述第一方舱体的舱体支撑工装和用于对所述第一方舱体的设定位置进行钻铆连接的自动钻铆机构;
[0009]舱板转移系统,所述舱板转移系统用于将所述多块舱板转移到所述舱板组对工装的设定位置;
[0010]舱体转移系统,所述舱体转移系统用于将所述舱板组对工装上的第一方舱体转移到所述舱体支撑工装上。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块舱板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以及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上下平行设置且垂直于竖直方向,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前后平行设置且垂直于前后方向,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左右平行设置且垂直于左右方向;
[0012]所述拼舱系统与所述钻铆系统前后布置;
[0013]所述舱板组对工装包括:
[0014]第一底部支架,所述第一底部支架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底板的下表面的多个第一底部垫块;
[0015]侧方支架,所述侧方支架设于所述第一底部支架的前侧、左侧以及右侧,所述侧方支架上安装有用于抵持所述前侧板外表面的多个前侧垫块;
[0016]多个快速夹紧部件,所述多个快速夹紧部件安装在所述侧方支架上,所述多个快速夹紧部件用于分别夹持在所述底板的左侧边、所述底板的右侧边、所述左侧板的外表面、所述右侧板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后侧板的外表面;
[0017]多个弹性顶紧部件,所述多个弹性顶紧部件安装在所述侧方支架上,所述多个弹性顶紧部件用于分别弹性顶紧在所述前侧板的内表面、所述左侧板的内表面、所述右侧板的内表面、所述后侧板的内表面、所述包边的外角面以及所述包角的外顶角;
[0018]所述舱体支撑工装包括第二底部支架,每个所述第二底部支架上安装有支撑所述第一方舱体的下表面的多个第二底部垫块;
[0019]所述舱体转移系统包括升降移动小车,所述升降移动小车可依次将所述舱板组对工装上的第一方舱体顶起至所述舱板组对工装的上方、带动所述第一方舱体移动到所述舱体支撑工装的上方以及带动所述第一方舱体下落在所述舱体支撑工装上。
[002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方支架包括多根前侧立柱、多根左侧立柱以及多根右侧立柱,所述多根前侧立柱位于所述第一底部支架前侧且间隔距离的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多根左侧立柱位于所述第一底部支架左侧且间隔距离的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多根右侧立柱位于所述第一底部支架右侧且将距离的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左侧立柱和所述右侧立柱均沿左右方向位置可调节,靠近后侧的部分所述左侧立柱和所述右侧立柱沿前后方向位置可调节。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舱体支撑工装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底部支架,多个所述第二底部支架间隔距离的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靠近后侧的部分所述第二底部支架沿前后方向位置可调节。
[002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部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大致沿U形延伸且开口向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柱;
[0023]所述第二底部支架包括两根第二支撑梁,所述两根第二支撑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间隔距离的左右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撑柱。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走台机构包括走台、踏步以及走台升降驱动设备,所述走台大致沿U形延伸并且开口向后,所述走台围绕在所述侧方支架的前侧、左侧以及右侧以供工作人员行走,所述踏步供工作人员自地面行走至所述走台,所述走台升降
驱动设备带动所述走台升降。
[002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舱板转移系统包括用于真空吸附所述舱板并带动所述舱板在不同姿态切换的真空吸吊装置和用于带动所述真空吸吊装置平移和升降的行车。
[002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钻铆机构包括:
[0027]钻铆组件,所述钻铆组件包括钻孔模块、吸尘模块、铆接模块以及安装板,所述钻孔模块用于在待钻铆方舱体上钻出铆接孔,所述吸尘模块用于吸走钻孔时产生的尘屑,所述铆接模块用于将待铆接铆钉铆接于待钻铆方舱体的铆接孔中,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钻孔模块、所述吸尘模块以及所述铆接模块;
[0028]涂胶组件,所述涂胶组件用于在待铆接铆钉上涂胶;
[0029]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连接所述钻铆组件并用于带动所述钻铆组件的待铆接铆钉靠近和离开所述涂胶组件的涂胶位置并带动所述钻铆组件的钻头和待铆接铆钉靠近和离开待钻铆方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舱的拼舱与钻铆生产线,所述方舱包括多块舱板、多个包边以及多个包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舱钻铆生产线包括:拼舱系统,所述拼舱系统用于将所述多块舱板、所述多个包边以及所述多个包角预组装为第一方舱体,所述拼舱系统包括用于对所述多块舱板进行定位的舱板组对工装和用于供工作人员在组装所述包边和所述包角时行走的走台机构;钻铆系统,所述钻铆系统用于将所述第一方舱体钻铆连接为第二方舱体,所述钻铆系统包括用于承接自所述舱板组对工装上转移来的所述第一方舱体的舱体支撑工装和用于对所述第一方舱体的设定位置进行钻铆连接的自动钻铆机构;舱板转移系统,所述舱板转移系统用于将所述多块舱板转移到所述舱板组对工装的设定位置;舱体转移系统,所述舱体转移系统用于将所述舱板组对工装上的第一方舱体转移到所述舱体支撑工装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的拼舱与钻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舱板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以及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上下平行设置且垂直于竖直方向,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前后平行设置且垂直于前后方向,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左右平行设置且垂直于左右方向;所述拼舱系统与所述钻铆系统前后布置;所述舱板组对工装包括:第一底部支架,所述第一底部支架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底板的下表面的多个第一底部垫块;侧方支架,所述侧方支架设于所述第一底部支架的前侧、左侧以及右侧,所述侧方支架上安装有用于抵持所述前侧板外表面的多个前侧垫块;多个快速夹紧部件,所述多个快速夹紧部件安装在所述侧方支架上,所述多个快速夹紧部件用于分别夹持在所述底板的左侧边、所述底板的右侧边、所述左侧板的外表面、所述右侧板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后侧板的外表面;多个弹性顶紧部件,所述多个弹性顶紧部件安装在所述侧方支架上,所述多个弹性顶紧部件用于分别弹性顶紧在所述前侧板的内表面、所述左侧板的内表面、所述右侧板的内表面、所述后侧板的内表面、所述包边的外角面以及所述包角的外顶角;所述舱体支撑工装包括第二底部支架,每个所述第二底部支架上安装有支撑所述第一方舱体的下表面的多个第二底部垫块;所述舱体转移系统包括升降移动小车,所述升降移动小车可依次将所述舱板组对工装上的第一方舱体顶起至所述舱板组对工装的上方、带动所述第一方舱体移动到所述舱体支撑工装的上方以及带动所述第一方舱体下落在所述舱体支撑工装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舱的拼舱与钻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支架包括多根前侧立柱、多根左侧立柱以及多根右侧立柱,所述多根前侧立柱位于所述第一底部支架前侧且间隔距离的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多根左侧立柱位于所述第一底部支架左侧且间隔距离的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多根右侧立柱位于所述第一底部支架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年侠李继红王兴国赵嵘张包海李玄涛蒋通刘天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