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回流防沥油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059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回流防沥油瓶盖,包括盖体和上盖,所述盖体包括包装状态时防止油液从桶中流出的隔板,所述隔板为向下凹陷的球面结构,所述隔板上设有开启状态时能将油液从桶中倒出的通流孔,所述通流孔上设有与盖体一体成型的切片,所述切片上设有方便将切片从通流孔上分离的拉环。该瓶盖首先将盖体和平台设计为一体结构,有效防止上盖的丢失和掉落,有利于卫生,上盖与瓶体采用铰接方式,开启和闭合方便,可单手操作,且密封效果好,瓶盖设有防沥油结构,有效防止流延的同时,将产生的油液通过回油槽回收,回油槽设有会有坡度,更加有利于油液的回流。有利于油液的回流。有利于油液的回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回流防沥油瓶盖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塑料瓶盖,具体是指一种自回流防沥油瓶盖。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塑料瓶盖在瓶体包装领域有着即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的食用油(酱油、醋、调味品等)瓶盖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防沥油效果差,自回流效果差。
[0003]无论是普通1L作用的瓶体,2

10L的中型桶,或者10L以上的大桶等,都存在上述现象。特别是大桶油,其特点是桶体大,装有的油体较多,比如10L的油桶,在使用时一般用到一次性用油较多的场所,比如炸油条场所等等,瓶口要保证一定的通流量,才能方便油的快速倒出,方便使用。
[0004]目前的大桶油瓶口虽然设计的较大,但结构较为简单,防沥油效果差,上盖和瓶体采用分体设计,两者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虽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但使用时极为不便,通常是使用者在旋盖过程中,瓶盖粘油后油腻、顺滑,不方便将上盖旋在盖体上,还有的因为是分体设计,所以经常出现上盖掉落,或者丢失,掉落地上捡起后会粘有灰尘等,影响卫生,丢失后则无法对桶内油进行密封保存。
[0005]目前瓶盖结构设计简单,瓶口无防沥油结构,流涎现象属于常见现象,另外也没有回流结构设计,瓶盖上粘油,即便是有的瓶盖上设有回流的设计,但回流槽为平面,当油量较多时才能回流,回流油量也不大,很多还会停留在回流槽内部,回油效果差。
[0006]针对上述问题,我司研发设计一款自回流防沥油瓶盖,无论是应用到大桶油桶上还是普通瓶体上,都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特申请专利予以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回流防沥油瓶盖,该瓶盖首先将盖体和平台设计为一体结构,有效防止上盖的丢失和掉落,有利于卫生,上盖与瓶体采用铰接方式,开启和闭合方便,可单手操作,且密封效果好,瓶盖设有防沥油结构,有效防止流延的同时,将产生的油液通过回油槽回收,回油槽设有会有坡度,更加有利于油液的回流。
[0008]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自回流防沥油瓶盖,包括盖体和上盖,所述盖体包括包装状态时防止油液从桶中流出的隔板,所述隔板为向下凹陷的球面结构,所述隔板上设有开启状态时能将油液从桶中倒出的通流孔,所述通流孔上设有与盖体一体成型的切片,所述切片上设有方便将切片从通流孔上分离的拉环。
[0009]作为优选,所述通流孔周边设有向上成环形结构设计的一级挡边圈,所述一级挡边圈顶部边缘设有向外设置的翻边。
[0010]作为优选,所述盖体上呈环形设有二级挡边圈,所述二级挡边圈位于一级挡边圈外部,所述一级挡边圈的高度大于二级挡边圈的高度。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一级挡边圈和二级挡边圈之间设有间隙,一级挡边圈、二级挡边圈和隔板形成顶部开口的回油槽。
[0012]作为优选,所述回油槽底部倾斜设置,临近一级挡边圈的位置低于临近二级挡边圈的位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盖体和上盖之间为一体设计,并通过铰链连接。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当边圈上设有方便油液回流的缺口部,所述缺口部位于临近铰链处的位置。
[0015]作为优选,所述二级挡边圈的外圈尺寸小于盖体的外圈尺寸,所述盖体上设有与二级挡边圈配合的锁紧凸起,所述锁紧凸起成环形设置。
[0016]作为优选,所述隔板底部边缘设有能够保证油液紊流的缓冲挡片,所述缓冲挡片呈环形设置在通流孔周边;或者所述的缓冲挡片呈半环形设置在远离铰链一侧的通流孔周边。
[0017]作为优选,所述盖体上有方便上盖开启的帽檐部,所述盖体底部设有与桶体连接的环形卡槽。
[0018]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0019]1、易开启:拉环处位于缺口部,空间相对较大,方便操作者操作。
[0020]2、自回流:利用球面结构的隔板,隔板底部向下凹陷,当产生流延情况时,油液会经过一级挡边圈和二级挡边圈之间的回油槽回流,回油槽底面倾斜设置,更加有利于回油。
[0021]3、防沥油:一级挡边圈设置翻边,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防沥油,加入因操作不当导致油液从一级挡边圈外侧流延,可利用二级挡边圈对流延的油液进行阻挡,实现二级防沥油,且油可通过回油槽回流,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沥油。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

A处的截面图。
[0024]图3为图1中B

B处的截面图。
[0025]图4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所示:1、盖体,2、上盖,3、隔板,4、通流孔,5、切片,6、拉环,7、一级挡边圈,8、翻边,9、二级挡边圈,10、回油槽,11、铰链,12、缺口部,13、锁紧凸起,14、缓冲挡片,15、帽檐,16、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的自回流防沥油瓶盖做详细说明。
[0028]如图1至图4中所示,一种自回流防沥油瓶盖,包括盖体1和上盖2,所述盖体1包括包装状态时防止油液从桶中流出的隔板3,所述隔板3为向下凹陷的球面结构,所述隔板3上设有开启状态时能将油液从桶中倒出的通流孔4,所述通流孔4上设有与盖体1一体成型的切片5,所述切片5上设有方便将切片5从通流孔4上分离的拉环6。因为装油的桶和密封桶用的盖是分别制造的,所以在瓶盖制造过程中,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技术,将盖体、切片注塑为一体结构,在不开启状态情况下,切片可将通流孔密封,阻止桶中的油液流出,只有通过外
力作用下,也就是使用时,将切片从通流孔中取下,才能将桶中的油液通过通流孔倒出。
[0029]所述通流孔4周边设有向上成环形结构设计的一级挡边圈7,所述一级挡边圈7顶部边缘设有向外设置的翻边8,如果操作恰当,技术娴熟,一级挡边圈配合翻边完全可以有效防沥油,但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一级挡边圈并不能很好的实现防沥油,所以会在一级挡边圈外部设置二级挡边圈;所述盖体1上呈环形设有二级挡边圈9,所述二级挡边圈9位于一级挡边圈7外部,所述一级挡边圈7的高度大于二级挡边圈9的高度,所述一级挡边圈7和二级挡边圈9之间设有间隙,一级挡边圈7、二级挡边圈9和隔板3形成顶部开口的回油槽10;所述回油槽10底部倾斜设置,临近一级挡边圈7的位置低于临近二级挡边圈9的位置,此处之所以设计为倾斜结构,主要因为隔板整体为球面结构,一级挡边圈是从球面结构的隔板上向上凸起,二级挡边圈的位置会高压一级挡边圈,所以为倾斜设置,更好的实现了油液的回流。
[0030]所述盖体1和上盖2之间为一体设计,并通过铰链11连接,利用注塑模具一次成型,避免了瓶盖分体设计容易掉落或丢失现象的产生。
[0031]所述一级当边圈上设有方便油液回流的缺口部12,所述缺口部12位于临近铰链11处的位置,方便倒油的同时,也方便了油液回流。
[0032]所述二级挡边圈9的外圈尺寸小于盖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回流防沥油瓶盖,包括盖体(1)和上盖(2),其特征是:所述盖体(1)包括包装状态时防止油液从桶中流出的隔板(3),所述隔板(3)为向下凹陷的球面结构,所述隔板(3)上设有开启状态时能将油液从桶中倒出的通流孔(4),所述通流孔(4)上设有与盖体(1)一体成型的切片(5),所述切片(5)上设有方便将切片(5)从通流孔(4)上分离的拉环(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回流防沥油瓶盖,其特征是:所述通流孔(4)周边设有向上成环形结构设计的一级挡边圈(7),所述一级挡边圈(7)顶部边缘设有向外设置的翻边(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回流防沥油瓶盖,其特征是:所述盖体(1)上呈环形设有二级挡边圈(9),所述二级挡边圈(9)位于一级挡边圈(7)外部,所述一级挡边圈(7)的高度大于二级挡边圈(9)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回流防沥油瓶盖,其特征是:所述一级挡边圈(7)和二级挡边圈(9)之间设有间隙,一级挡边圈(7)、二级挡边圈(9)和隔板(3)形成顶部开口的回油槽(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回流防沥油瓶盖,其特征是:所述回油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笪久来笪贤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九星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