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501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带搬运路,其在上游侧分别具有供载带行进的第二搬运路径及位于第二搬运路径的上方的第一搬运路径,且第二搬运路径与第一搬运路径合流而向下游方向引导载带的行进;第一带搬运部,其将带搬运路的比第二搬运路径与第一搬运路径合流的位置靠下游侧的载带定位于带搬运路的部件取出位置;带保持部,其在第一搬运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保持载带;第二带搬运部,其将保持于带保持部的载带向带搬运路的下游方向搬运;以及带保持解除机构,其使保持于带保持部的载带向第二搬运路径落下,带保持解除机构利用第二带搬运部的驱动源的动力来工作。力来工作。力来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部件供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将部件向部件装配装置供给的部件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能够在收纳有部件的在先的载带(在先带)之后将后续的载带(后续带)连续地向部件取出位置供给的带馈送器。
[0003]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馈送器在带搬运路的上游侧具备保持前端插入到带投入口的后续带的带保持单元。带保持单元具有能够通过作业者的操作而沿上下方向位移的带保持部,并构成为能够通过使带保持部沿上下方向位移从而使保持着的后续带向下方落下。
[0004]在该带馈送器中,当在先带被排出而后续带成为在先带并开始部件的供给时,作业者操作带保持单元使在先带从带保持单元落下而修改在先带的位置。由此,成为能够补充后续带的状态。之后,使新的后续带保持于带保持单元,并且将其前端向带投入口插入而完成载带的补充作业。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178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以往的带馈送器中,由于使在先带向下方放出的动作由作业者手动进行,因此作业者可能忘记带放出作业。在该情况下,当在先带的部件被全部安装时无法向部件装配装置补给部件,必须停止部件装配装置的装配作业,存在生产率降低的情况。另外,由于从在先带向后续带的切换由作业者手动进行,因此难以使向部件装配装置的部件供给实现自动化或者节省人力化。
[0010]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并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生产率并且使向部件装配装置的部件供给实现自动化或者节省人力化的部件供给装置。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部件供给装置具备:带搬运路,其在上游侧分别具有供载带插入的第一搬运路径以及位于第一搬运路径的下方的第二搬运路径,且第一搬运路径与第二搬运路径合流而向下游方向引导载带的行进;第一带搬运部,其将带搬运路的比第一搬运路径与第二搬运路径合流的位置靠下游侧的载带向带搬运路的部件取出位置依次搬运;带保持部,其在第一搬运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保持载带;第二带搬运部,其将保持于带保持部的载带向带搬运路的下游方向搬运;以及带保持解除机构,其使保持于带保持部的载带从第一搬运路径向第二搬运路径落下,带保持解除机构利用第二带搬运部的驱动源的动力来工作。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提高生产率并且使向部件装配装置的部件供给实现自动化或者节省人力化的部件供给装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装配装置的概要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供给装置的概要图。
[0017]图3是部件供给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是部件供给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5是部件供给装置的带保持部的仰视图。
[0020]图6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第二带搬运部以及带保持解除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1]图7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第二带搬运部以及带保持解除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2]图8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第二带搬运部以及带保持解除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3]图9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第二带搬运部以及带保持解除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4]图10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第二带搬运部以及带保持解除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5]图11是对载带的放出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1的(a)是示出保持着带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的(b)以及(c)是示出可动构件向上方位移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的(d)是示出通过可动构件的位移而使载带落下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的(e)是示出可动构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6]图12是部件供给装置的闸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13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闸门以及锁定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8]图14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闸门以及锁定部的动作的侧视图。
[0029]图15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闸门以及锁定部的动作的侧视图。
[0030]图16是部件供给装置的带限位部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17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带限位部的动作的侧视图。
[0032]图18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带限位部的动作的侧视图。
[0033]图19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0034]图20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带供给的流程的流程图。
[0035]图21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带保持解除机构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36]图22是示出部件供给装置的带保持解除机构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37]图23是对变形例中的载带的放出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3的(a)是示出侧壁部在带保持位置保持着载带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3的(b)是示出通过侧壁部向解除位置的位移而使载带落下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3的(c)是示出侧壁部返回到带保持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具备:带搬运路,其在上游侧分别具有供载带插入的第一搬运路径以及位于第一搬运路径的下方的第二搬运路径,且第一搬运路径与第二搬运路径合流而向下游方向引导载带的行进;第一带搬运部,其将带搬运路的比第一搬运路径与第二搬运路径合流的位置靠下游侧的载带向带搬运路的部件取
出位置依次搬运;带保持部,其在第一搬运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保持载带;第二带搬运部,其将保持于带保持部的载带向带搬运路的下游方向搬运;以及带保持解除机构,其使保持于带保持部的载带从第一搬运路径向第二搬运路径落下,带保持解除机构利用第二带搬运部的驱动源的动力来工作。
[003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第二带搬运部具备能够正转以及反转的马达来作为驱动源,当马达正转时第二带搬运部将载带向带搬运路的下游方向搬运,当马达反转时驱动带保持解除机构。
[004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在第二方案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带保持部能够从保持载带的保持位置向解除载带的保持的解除位置位移,带保持解除机构使带保持部向解除位置位移。
[004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任一个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带保持解除机构具备在马达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的棘轮机构以及在棘轮机构的作用下摆动的杆,带保持部在杆的摆动的作用下向保持位置或者解除位置位移。
[004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在第四方案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解除位置是从第一搬运路径向上方分离的位置。
[004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在第五方案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带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部件供给装置具备:带搬运路,其在上游侧分别具有供载带插入的第一搬运路径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搬运路径的下方的第二搬运路径,且所述第一搬运路径与所述第二搬运路径合流而向下游方向引导载带的行进;第一带搬运部,其将所述带搬运路的比所述第一搬运路径与所述第二搬运路径合流的位置靠下游侧的所述载带向所述带搬运路的部件取出位置依次搬运;带保持部,其在所述第一搬运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保持所述载带;第二带搬运部,其将保持于所述带保持部的所述载带向所述带搬运路的下游方向搬运;以及带保持解除机构,其使保持于所述带保持部的所述载带从所述第一搬运路径向所述第二搬运路径落下,所述带保持解除机构利用所述第二带搬运部的驱动源的动力来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带搬运部具备能够正转以及反转的马达来作为所述驱动源,当所述马达正转时所述第二带搬运部将所述载带向所述带搬运路的下游方向搬运,当所述马达反转时驱动所述带保持解除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带保持部能够从保持所述载带的保持位置向解除所述载带的保持的解除位置位移,所述带保持解除机构使所述带保持部向所述解除位置位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带保持解除机构具备在所述马达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的棘轮机构以及在所述棘轮机构的作用下摆动的杆,所述带保持部在所述杆的摆动的作用下向所述保持位置或者所述解除位置位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中,所述解除位置是从所述第一搬运路径向上方分离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部件供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口悟史礒端美伯三岛一成山村达雄缀木邦巳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