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场雨污分流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485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8
一种机场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包括雨水管、雨污分流设施、汇流处理设施和集中处理设施。其中,雨污分流设施设置在排水明沟两侧,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槽、清水槽和污水槽;汇流处理设施设置在雨污分流设施末端,包括一级进水板、二级进水板、出水板和沉泥井,集中处理设施设置在端部联络道之外并连通雨水管,集中处理设施包括依次设置雨水蓄水沉淀池、过滤池和消毒设备,消毒设备末端设置加压设施并连通用水点。该系统在控制机场初期雨水污染水体的同时对雨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该系统布置方便,适用性较强,可适用于新建机场或改扩建机场,可适用于机场海绵城市达标改造。机场海绵城市达标改造。机场海绵城市达标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场雨污分流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场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机场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和其设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机场跑到和机场滑行道之间设置了平地区,若干平地区之间设有中间联络道,两端的平地区端部设有端部联络道,现有技术中,是在平地区中种植植物并挖设贯通所有平地区的排水沟将雨水引入排水沟并排至机场外,排水沟分为排水明沟和排水暗沟,位于平地区内的排水沟为暴露在底面的排水明沟,而中间联络道与端部联络道处则通过埋设在地下的排水暗沟连通排水明沟。
[0003]机场降雨时,初期雨水冲刷道面使得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污染杂质,一方面,这些污染杂质会淤积在排水沟内,造成排水沟堵塞,引发积水危害;另一方面,带有污染杂质的雨水排入场外水体会造成水体污染,引发环境危害。并且,由于机场面域较大,降雨后积水资源丰富,现阶段机场降雨大都通过排水沟直接排至机场外,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提供一种能将机场内雨水进行分质收集、处理后回收利用,并解决污染杂质淤积造成水危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场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和设置该系统的方法。
[0005]一种机场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雨水管、雨污分流设施、汇流处理设施和集中处理设施;所述雨水管设置在排水沟旁并与排水沟平行,并在雨水管路径上设置雨水检查井;雨污分流设施设置在排水明沟两侧,包括限位槽、清水槽和污水槽,限位槽一侧通过限位板固定在排水明沟沟壁上,限位槽另一侧依次连接清水槽和污水槽,清水槽为四面封闭的槽体,并在远离限位槽一侧的槽壁上部开设清水孔,污水槽为顶面开放的槽体,其两边的侧板分别为粘贴立板和拦砂立板,其中粘贴立板连接在开设了清水孔的清水槽壁中部且粘贴立板位于清水孔下方;平地区边缘到拦砂立板之间形成具有坡度的砂质堆积区;所述汇流处理设施设置在雨污分流设施末端,包括一级进水板、二级进水板、出水板和沉泥井,与污水槽断面尺寸匹配的一级进水板、二级进水板和出水板依次设置在污水槽内部末端,一级进水板上开设一级进水孔,二级进水板上开设二级进水孔,出水板上开设出水孔,一级进水板与二级进水板之间形成一级截污区并填充大径砾石,二级进水板与出水板之间形成二级截污区并填充小径砾石;污水槽与清水槽末端共同接入沉泥井,沉泥井底部一侧为沉泥区,另一侧通过连通管与雨水检查井连通,并在沉泥井口设置沉泥井盖板;所述集中处理设施设置在端部联络道之外并连通雨水管,集中处理设施包括依次设置的雨水蓄水沉淀池、过滤池和消毒设备,消毒设备末端设置加压设施并连通用水点。
[0006]优选地,所述限位板高度不低于15cm,清水槽宽度不低于30cm,深度不低于40cm,
污水槽宽度不低于20cm,粘贴立板高度不低于20cm,拦砂立板高度不低于30cm,且顶部与限位槽及清水槽顶面齐平,砂质堆积区深度不低于20cm。
[0007]优选地,所述污水槽的粘贴立板通过粘贴带粘贴连接在清水槽壁上。
[0008]优选地,所述清水孔孔径不小于2cm,布置净距不小于2cm。
[0009]优选地,所述雨水管与排水沟的间距不小于1m,雨水管埋设的覆土厚度不低于0.7m,纵向布置坡度不低于0.005
°
,雨水管管径不小于500mm。
[0010]优选地,所述雨水检查井设置在雨水管直线间隔不超过40m处、拐弯处、坡度改变处和管径改变处。
[0011]优选地,所述一级进水孔孔径不大于2cm,布置净距不小于2cm;二级进水孔孔径不大于1cm,布置净距不小于1cm,出水孔孔径不大于1cm,布置净距不小于1cm;一级进水板与二级进水板间距不小于0.5m,二级进水板与出水板间距不小于0.5m;所述大径砾石粒径为2

3cm;所述小径砾石粒径为1

2cm。
[0012]优选地,所述沉泥井深度不小于0.8m,井宽不小于0.5m,沉泥区深度不小于0.25m。
[0013]优选地,所述连通管管径不低于300mm。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机场飞行区初期雨水通过具有坡度的砂质堆积区完成第一道过滤,通过砂质堆积区内种植的植物将大块杂质滞留在,流入污水槽的雨水经过截污和沉泥后再通过集中处理设施处理用于机场绿化、浇洒等用水点;雨水过多时,污水槽上部含杂质较少的雨水也会从清水孔流入清水槽再排入沉泥井进行沉泥后处理利用,在控制机场初期雨水污染水体的同时对雨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该系统布置方便,适用性较强,可适用于新建机场或改扩建机场,可适用于机场海绵城市达标改造。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机场雨污分流处理系统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16]图2为雨污分流设施布置示意图。
[0017]图3为雨污分流设施断面示意图。
[0018]图4为雨污分流设施立体示意图。
[0019]图5为清水槽与污水槽之间粘贴带示意图。
[0020]图6为汇流处理设施平面示意图。
[0021]图7为汇流处理设施断面示意图。
[0022]图8为一级截污区与二级截污区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一级进水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二级进水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出水板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一种机场雨污分流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图。
[0027]其中:1

雨污分流设施,101

限位槽,102

清水槽,103

污水槽,104

限位板,105

清水孔,106

粘贴立板,107

拦砂立板,108

粘贴带,2

平地区,3

排水明沟,4

排水暗沟 5

中间联络道,6

端部联络道 7

雨水管,8

雨水检查井,9

汇流处理设施,901

一级截污区,902

二级截污区,903

一级进水板,904

一级进水孔,905

二级进水板,906

二级进水孔,
907

出水板,908

出水孔,909

沉泥井,910

沉泥区,911

沉泥井盖板,912

连通管,10

集中处理设施,11

砂质堆积区,12

雨水蓄水沉淀池,13

过滤池,14

消毒设备,15

用水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场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雨水管、雨污分流设施、汇流处理设施和集中处理设施;所述雨水管设置在排水沟旁并与排水沟平行,并在雨水管路径上设置雨水检查井;雨污分流设施设置在排水明沟两侧,包括限位槽、清水槽和污水槽,限位槽一侧通过限位板固定在排水明沟沟壁上,限位槽另一侧依次连接清水槽和污水槽,清水槽为四面封闭的槽体,并在远离限位槽一侧的槽壁上部开设清水孔,污水槽为顶面开放的槽体,其两边的侧板分别为粘贴立板和拦砂立板,其中粘贴立板连接在开设了清水孔的清水槽壁中部且粘贴立板位于清水孔下方;平地区边缘到拦砂立板之间形成具有坡度的砂质堆积区;所述汇流处理设施设置在雨污分流设施末端,包括一级进水板、二级进水板、出水板和沉泥井,与污水槽断面尺寸匹配的一级进水板、二级进水板和出水板依次设置在污水槽内部末端,一级进水板上开设一级进水孔,二级进水板上开设二级进水孔,出水板上开设出水孔,一级进水板与二级进水板之间形成一级截污区并填充大径砾石,二级进水板与出水板之间形成二级截污区并填充小径砾石;污水槽与清水槽末端共同接入沉泥井,沉泥井底部一侧为沉泥区,另一侧通过连通管与雨水检查井连通,并在沉泥井口设置沉泥井盖板;所述集中处理设施设置在端部联络道之外并连通雨水管,集中处理设施包括依次设置的雨水蓄水沉淀池、过滤池和消毒设备,消毒设备末端设置加压设施并连通用水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场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高度不低于15cm,清水槽宽度不低于30cm,深度不低于4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近孙文超罗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