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分复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82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波分复用器,包括外套管,设置于所述外套管一端的为反射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另一端的为透射组件;所述的反射组件设置有双光纤尾纤、第一套管,第一球透镜、滤波片、第二套管;所述透射组件为单光纤准直器;所述反射组件中的双光纤尾纤毛细管为平面,不需要研磨角度和镀膜;而穿出毛细管平面的光纤线为带角度且镀有光学增透膜的裸光纤;柱形球透镜的球面朝向光纤头的平面,另一平面安装滤波片,光纤头的平面和第一透镜的球面安装于第二套管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是球透镜替换自聚焦透镜,可以减小设备体积、节约物料成本、降低器件加工的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加工的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加工的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波分复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波分复用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波分复用器是光通信系统中所需的重要的无源器件之一,而光波分复用技术在现代光纤网络传输中已成为成熟常规化的传输手段,随着通信容量的增加和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市场上对于波分复用器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使用要求,在波分复用器件中,现有技术多采用自聚焦透镜,从而导致物料成本较高,设备体积较大、且生产工艺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波分复用器件,解决现有技术中波分复用器件的生产成本较高、设备体积较大,工艺难度较高的技术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外套管、设置于所述外套管一端的反射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另一端的透射组件;所述反射组件包括:双光纤尾纤,所述双光纤尾纤通过第一套管安装于所述外套管的一端,双光纤尾纤毛细管朝向球透镜的端面为平面;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球透镜,第一透镜的球面朝向双光纤尾纤毛细管的平面,第一透镜的另一平面安装滤波片,双光纤尾纤毛细管的平面和第一透镜的球面安装于第二套管内部;滤波片,所述的滤波片的反射面安装于第一透镜的平面,且位于第二套管的外部;所述透射组件为单光纤准直器,单光纤准直器包括:单光纤尾纤;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球透镜,球透镜的球面朝向滤波片,球透镜的斜面与单光纤尾纤毛细管的斜面相平行;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将所述单光纤尾纤和第二透镜安装于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
[0004]进一步地,所述的双光纤尾纤的毛细管平面无需研磨角度和镀膜。
[0005]进一步地,所述双光纤尾纤的双光纤线为穿出毛细管平面且带有角度的裸光纤,裸光纤端面增加了光学镀膜。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球面和平面、第二透镜的球面和斜面都镀有光学增透膜。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直径与双光纤尾纤直径、第二透镜的直径与单光纤头的直径相匹配。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均为玻璃管。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双光纤尾纤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套管外壁与所述外套管内壁配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透镜外壁、双光纤尾纤的外壁间隙配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套管内壁与所述单光纤尾纤和第二透镜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间隙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特殊的双光纤毛细管端面不需要研磨角度和镀膜,可以降低成本;而在裸光纤端面增加光学镀膜,可以增加激光透射或者反射功能;并且准直球透镜的球面与双光纤尾纤线的角度面不再平行,从而降低回波损耗,且不影响光纤准直器的性能。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安装,采用球面透镜替换现有的自聚焦透镜,节约成本,降低了器件生产的工艺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波分复用器件物料成本高、设备体积较大,生产工艺难度较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波分复用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反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示波分复用器件中单光纤准直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

第一套管;2

双光纤尾纤;3

第二套管;4

第一透镜;5

滤波片;6

单光纤准直器;601

第二透镜;602

单光纤尾纤;603

第三套管;7

外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波分复用器件:包括外套管7、设置于外套管7一端的反射组件以及设置于外套管7另一端的透射组件。其中,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套管1、双光纤尾纤2、第二套管3、第一透镜4、滤波片5;透射组件为单光纤准直器6,包括第二透镜601、单光纤尾纤602、第三套管603。
[0014]外套管7为连接位于两端的反射组件和单光纤准直器6的关键元件。具体地,双光纤尾纤2通过第一套管1安装于外套管7的一端,单光纤准直器6安装于外套管7的另一端。双光纤尾纤2毛细管朝向球透镜的端面为平面,无需研磨角度和镀膜,双光纤尾纤2的双光纤线为穿出毛细管平面(位于第二套管3)且带有角度的裸光纤,裸光纤端面增加了光学镀膜。该双光纤尾纤2不限于普通间距、大间距(从125~180um间距)类型等,单光纤准直器6为接收透射光的关键元件。
[0015]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波分复用器件的安装过程为,如图1所示,第一套管1、双光纤尾纤2、第二套管3、第一透镜4、滤波片5构成反射组件,先将该反射组件组装完成,再将反射组件的公共端口作为器件的进光,单光纤准直器6作为出光端口进行透射光学耦合,用外套管7将耦合的反射组件和单光纤准直器6连接起来形成三端口器件。
[0016]具体地,如图2所示,反射组件的组装过程为,先将滤波片5贴到第一透镜4的平面上,再将双光纤尾纤2平面与第一透镜4球面对齐,将双光纤尾纤2的两根光纤的其中一根光
纤定义为公共端口,则另一根光纤为反射端口。从公共端口进光,反射端口接收光进行光学耦合,耦合后用第二套管3将第一透镜组件的球面和双光纤尾纤的平面套在第二套管的内部,就完成反射组装。最后在双光纤尾纤2上再套入第一套管1,即完成反射组件的组装。
[0017]其中反射组件使用到的第一透镜4为球透镜,球透镜的球面朝向双光纤尾纤2毛细管的平面,滤波片5为薄膜滤波片,粘接在第一透镜4的平面;具体地,如图3所示,单光纤准直器6包括单光纤尾纤602、第二透镜601和第三套管603,第二透镜601为球透镜,将第二透镜601的斜面与单光纤尾纤602毛细管的斜面平行对齐,进行光学耦合后通过第三套管603安装于外套管7的另一端。
[0018]优选的,第一透镜4的球面和平面、第二透镜601的球面和斜面都镀有光学增透膜。
[0019]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套管7、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3、第三套管603均为玻璃管,玻璃管具有较好的光通过率,且能够支撑内部光学器件。
[0020]第一透镜4直径与双光纤尾纤2直径、第二透镜601的直径与单光纤尾纤602的直径相匹配。在实际连接时,为了保证连接可靠性和便利性,第一套管1的内壁与双光纤尾纤2的外壁间隙配合,第一套管1外壁与外套管7内壁配合;第二套管3的内壁与第一透镜4外壁、双光纤尾纤2的外壁间隙配合;第三套管603内壁与单光纤尾纤602和第二透镜601外壁间隙配合,第三套管603的外壁与外套管7的内壁间隙配合;所有的间隙和交接面都是通过胶水粘接。
[002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加以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意性而不是加以局限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分复用器件,包括外套管、设置于所述外套管一端的反射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另一端的透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包括:双光纤尾纤,所述双光纤尾纤通过第一套管安装于所述外套管的一端,双光纤尾纤毛细管朝向球透镜的端面为平面;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球透镜,第一透镜的球面朝向双光纤尾纤毛细管的平面,第一透镜的另一平面安装滤波片,双光纤尾纤毛细管的平面和第一透镜的球面安装于第二套管内部;滤波片,所述的滤波片的反射面安装于第一透镜的平面,且位于第二套管的外部;所述透射组件为单光纤准直器,单光纤准直器包括:单光纤尾纤;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球透镜,球透镜的球面朝向滤波片,球透镜的斜面与单光纤尾纤毛细管的斜面相平行;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将所述单光纤尾纤和第二透镜安装于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分复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光纤尾纤的毛细管平面无需研磨角度和镀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分复用器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丽平敖燕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创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