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风道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477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7
本申请提供一种消声风道及系统。消声风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贯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风腔;其中,消声风道的内部具有多个谐振腔,消声风道朝向风腔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部,每个谐振腔通过至少一个连通部与风腔连通,以通过共振吸收风腔中的声波的能量;其中,消声风道在风腔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消声模组,至少一个消声模组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谐振腔。上述消声风道具有宽频的声波吸收效果,以及减少空间占用减小扩张比、使消声风道模块化降低制备难度的效果。模块化降低制备难度的效果。模块化降低制备难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声风道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消声
,特别是涉及一种消声风道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中央空调逐渐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户。然而,家用中央空调的风道内气体扰动现象明显,极易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这类风道噪声从末端辐射出来,严重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消声风道,以减少风道噪声。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消声风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贯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风腔;
[0005]其中,所述消声风道的内部具有多个谐振腔,所述消声风道朝向所述风腔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部,每个所述谐振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部与所述风腔连通,以通过共振吸收所述风腔中的声波的能量;
[0006]其中,所述消声风道在所述风腔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消声模组,至少一个所述消声模组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谐振腔。
[0007]上述消声风道,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08]1、消声风道内部设置有谐振腔,当风腔中的声波频率与谐振腔的固有频率基本一致时,可使谐振腔内的空气发生剧烈振动从而与谐振腔侧壁摩擦生热,实现声能向机械能再向内能的转化,最终实现对风腔中的声波的能量吸收;
[0009]2、谐振腔设置为多个,可利用各谐振腔之间的近场耦合作用产生多个耦合谐振频率,进而有利于拓宽声波的吸声频率范围,提高消声风道的消声性能;
[0010]3、通过在风腔延伸方向上设置多个消声模组,使各消声部分内伸,可有效减少消声风道的横向空间占用,降低消声风道的扩张比,并且,使消声风道模块化可无需一体制备长度较大的风道,从而有利于降低消声风道的制备难度,进而降低制备成本;
[0011]4、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上述消声风道本身具有消声作用,从而在相同消声需求下,可有效减少额外的多孔吸声材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空间占用,降低扩张比,并进一步降低制备成本。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消声模组具有相对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以及贯通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的空腔,各所述空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风腔;其中,每个所述消声模组朝向其空腔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部,并且,每个所述消声模组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谐振腔,每个所述谐振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通部与所述风腔连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消声模组包括沿其周向设置的多个超构消声基板;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超构消声基板朝向所述风腔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部,并且,至少一个所述超构消声基板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谐振腔,每个所述谐振腔通过至
少一个所述连通部与所述风腔连通。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超构消声基板包括多个亥姆霍兹谐振器,所述亥姆霍兹谐振器包括:罩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风腔且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及,至少一个插管,每个所述插管与每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连接并向所述第二侧延伸;至少一个所述消声模组中:所述通孔的穿孔率的取值范围包括5%~40%;和/或,所述通孔的直径的取值范围包括0.5mm~20mm;和/或,所述插管的长度的取值范围包括2mm~20mm。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声风道还包括设于所述风腔的至少一个消声插板;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消声插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部,所述至少一个消声插板的内部具有至少两个所述谐振腔,每个所述谐振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通部与所述风腔连通。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消声插板包括背靠背设置的多个超构消声基板,每个所述超构消声基板暴露于所述风腔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部,并且,每个所述超构消声基板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谐振腔,每个所述谐振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通部与所述风腔连通。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消声插板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朝向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和/或,至少一个所述消声插板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风腔侧方的多孔吸声材料。
[001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消声风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贯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风腔;其中,所述消声风道在所述风腔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消声模组,每个所述消声模组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谐振腔,每个所述谐振腔通过共振吸收所述风腔中的声波的能量。
[0020]上述消声风道,基于各谐振腔的局域共振效应,同样具有宽频的声波吸收效果,以及减少空间占用减小扩张比、使消声风道模块化降低制备难度的效果,同时可包含更多类型的谐振腔,有利于进一步满足消声风道的定制化设计需求。
[0021]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系统,包括动力发生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动力发生装置的进气口和/或出气口的如前文所述的消声风道。
[0022]上述系统,使用前述消声风道作为连接动力发生装置的进气口和/或出气口的连通管道,可有效降低系统内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发生装置可以包括压缩机、油压机、发动机、风机等。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消声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消声风道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消声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所示消声模组的正视示意图;
[0029]图5为图4所示消声模组A

A面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6示出了图3所示消声模组的传递损失曲线;
[0031]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超构消声基板的正视示意图;
[0032]图8为图7所示超构消声基板B

B面的截面示意图;
[0033]图9示出了图7所示超构消声基板的吸声系数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0034]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消声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消声风道的俯视示意图;
[0036]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消声风道的俯视示意图;
[0037]图13为图12所示消声风道C

C面的截面示意图;
[0038]图14示出了图12所示消声风道的传递损失曲线;
[0039]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0]元件标号说明:
[0041]1、系统;
[0042]10、消声风道,11、第一端,12、第二端,13、风腔,14、连通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声风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贯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风道的内部具有多个谐振腔,所述消声风道朝向所述风腔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部,每个所述谐振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通部与所述风腔连通,以通过共振吸收所述风腔中的声波的能量;其中,所述消声风道在所述风腔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消声模组,至少一个所述消声模组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谐振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风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消声模组具有相对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以及贯通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的空腔,各所述空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风腔;其中,每个所述消声模组朝向其空腔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部,并且,每个所述消声模组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谐振腔,每个所述谐振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通部与所述风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风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消声模组包括沿其周向设置的多个超构消声基板;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超构消声基板朝向所述风腔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部,并且,至少一个所述超构消声基板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谐振腔,每个所述谐振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通部与所述风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声风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超构消声基板包括多个亥姆霍兹谐振器,所述亥姆霍兹谐振器包括:罩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风腔且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及,至少一个插管,每个所述插管与每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连接并向所述第二侧延伸;至少一个所述消声模组中:所述通孔的穿孔率的取值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斯文陈龙虎陈建栋鞠福瑜吕梦圆马仁杰李涛张立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秦光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