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金属污染区水稻降镉增硒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460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区水稻降镉增硒修复方法,先将改性复合钝化剂在插秧前7~10天施撒到田中,再将生石灰在插秧前7~10天施撒到田中,然后施撒改性复合钝化剂和生石灰后翻耕田地,使钝化剂均匀分布;最后在水稻孕穗期喷施水溶性硅肥,从而有效降低了稻米中镉的含量,还增加了有益元素硒的含量,提升了稻米价值,同时没有造成土壤中养分流失,没有造成水稻减产。没有造成水稻减产。没有造成水稻减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金属污染区水稻降镉增硒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区水稻降镉增硒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湘江流域特别是洞庭湖区因历史上用受重金属污染的湘江水灌溉,导致农田大面积污染,稻田及稻米镉超标,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调查,稻田以镉污染为主,同时伴有砷铅汞等污染,是一种复合污染。
[0003]以往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土壤修复试验,效果有限。要么对土壤中镉固化时间短,容易重新释放;要么成本高,农民难以承受;要么操作复杂,不易推广。寻找一种降镉效果好、见效快、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土壤修复技术是当务之急。另经调查,洞庭湖地区土壤中硒含量高,是富硒土壤。能否在有效降低稻米中镉含量的同时,还能增加稻米中有益元素硒的含量,提升稻米品质,实现降镉增硒目的,对于实现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升大米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区水稻降镉增硒修复方法,降低了稻米中镉的含量,还增加了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金属污染区水稻降镉增硒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改性复合钝化剂在插秧前7~10天施撒到田中,每亩用量140~160kg;将生石灰在插秧前7~10天施撒到田中,每亩用量80~120kg;施撒改性复合钝化剂和生石灰后翻耕田地,使钝化剂均匀分布;在水稻孕穗期喷施水溶性硅肥,每亩用量90~110g。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区水稻降镉增硒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改性复合钝化剂在插秧前7~10天施撒到田中,每亩用量140~160kg的步骤中:所述改性复合钝化剂为2:1型结构的粘土矿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区水稻降镉增硒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矿物的粒度在

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华王雪平陈碧莹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国土空间调查监测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