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52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样本容器,其包括主体、中盖以及上盖,主体设有可存放样本的容腔以及与容腔连通的腔口;中盖设于主体,并部分遮盖腔口;中盖设有连通容腔和外界的进样通道,中盖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导向部,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导向部和进样通道与外界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导向部面向第一限位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导向面,导向面的至少部分表面呈斜面或弧面设置;上盖可拆卸设于中盖,并遮盖进样通道;上盖的内周壁设有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导向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卡接,第二导向部与第一导向部抵接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样本容器进行加样操作的效率更高。进行加样操作的效率更高。进行加样操作的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样本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样本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实验室内的样本检测环节中,为保证样本管、试剂瓶等样本容器内具有足量可取用的样本,需要向样本容器内添加样本,此即为样本容器的加样操作。
[0003]在相关技术中,样本容器以容器盖封盖和密封,样本容器与其容器盖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向样本容器内进行上述加样操作时,需先旋转容器盖进行开盖操作。在开盖操作中,容器盖需要旋转多圈才能与样本容器分离,导致样本容器的加样操作耗时较长,样本容器的加样操作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样本容器,旨在提升对样本容器进行加样操作的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样本容器,所述样本容器包括:
[0006]主体,所述主体设有可存放样本的容腔以及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腔口;
[0007]中盖,所述中盖设于所述主体,并部分遮盖所述腔口;所述中盖设有连通所述容腔和外界的进样通道,所述中盖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进样通道与外界的连通处之间;所述第一导向部面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至少部分表面呈斜面或弧面设置;以及
[0008]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设于所述中盖,并遮盖所述进样通道;所述上盖的内周壁设有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卡接,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抵接限位;
[0009]其中,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中盖转动时,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导向面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脱离。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中盖的外壁的周向方向设置;
[0011]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0012]所述上盖与所述中盖连接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面向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一侧抵接限位。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中盖的外壁的周向方向设置;
[0014]所述第二导向部面向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呈波浪形设置,所述第一导向部的所述第一导向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的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形状相匹配。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盖包括相连接的引流段和封盖段;
[0016]所述引流段设有引流通道,所述封盖段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过渡通道,所述过
渡通道与所述引流通道连通形成所述进样通道;
[0017]所述封盖段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段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遮盖所述引流通道。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样本容器还包括取样件;
[0019]所述取样件的一端穿过所述过渡通道并插接于所述引流通道内,所述取样件位于所述引流通道内的一端与所述引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过样间隙,所述过样间隙与所述过渡通道连通。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取样件位于所述引流通道内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棱筋和第二棱筋;
[0021]各所述第一棱筋沿所述取样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棱筋连接相邻两所述第一棱筋,并位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棱筋之间;
[0022]每一所述第一棱筋与所述引流通道的内壁抵接限位,每一所述第二棱筋与所述引流通道的内壁相间隔,各所述第二棱筋与所述引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过样间隙。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棱筋背向所述取样件的一侧设有沟槽,所述沟槽沿所述取样件的长度方向设置。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棱筋具有凸出于所述取样件远离所述过渡通道的一端的延伸部;
[0025]各所述第一棱筋的延伸部围合形成与所述过样间隙连通的过滤空间。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延伸部的外壁设有第三导向面,所述延伸部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取样件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取样件的一端的逐渐减小。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取样件位于所述引流通道内的一端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过渡通道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过渡通道的一端逐渐减小。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取样件远离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穿过所述过渡通道伸入所述容腔内;
[0029]所述取样件远离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设有取样槽。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通道与所述引流通道连通处的周缘设有密封棱筋,所述密封棱筋位于所述过渡通道内,并与所述过渡通道的侧壁围合形成密封槽;
[0031]所述主体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密封槽内。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棱筋的外壁设有第四导向面,所述密封棱筋靠近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密封棱筋远离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的横截面积。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面向所述密封棱筋的侧壁设有避空面,所述密封槽靠近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的内宽小于所述密封槽远离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的内宽。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通道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主体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中盖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的配合与所述主体螺接;
[0035]所述过渡通道的内宽从靠近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逐渐增大。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内壁设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插接于所述进
样通道内,并密封所述进样通道;
[0037]且/或,所述上盖的外壁设有断胶槽;
[0038]且/或,所述上盖的外壁设有旋向标识。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的外壁设有限位凸台,所述中盖的端部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限位。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容腔的底部空间沿所述容腔的腔口朝向所述容腔的底壁的方向逐渐收缩。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容腔的腔口的一端设有支撑部;
[0042]所述支撑部环设于所述容腔的底部空间的外周,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容腔的腔口的一侧形成有支撑平面。
[004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样本容器的主体上盖设中盖,在中盖上盖设上盖,使中盖具有连通主体的容腔的进样通道,并使上盖遮盖中盖的进样通道设置,通过上盖对进样通道进行隔离保护,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悬浮物进入容腔内污染样本。同时,在中盖的外周壁设置间隔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导向部,使第一导向部具有面向第一限位部设置且至少部分表面为斜面或弧面的第一导向面;在上盖上对应第一限位部设置第二限位部,对应第一导向部设置第二导向部,让上盖与中盖装配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卡接,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抵接限位,实现上盖与中盖的相互固定。在对本样本容器进行加样操作时,通过小幅旋转上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样本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容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可存放样本的容腔以及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腔口;中盖,所述中盖设于所述主体,并部分遮盖所述腔口;所述中盖设有连通所述容腔和外界的进样通道,所述中盖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进样通道与外界的连通处之间;所述第一导向部面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的至少部分表面呈斜面或弧面设置;以及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设于所述中盖,并遮盖所述进样通道;所述上盖的内周壁设有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卡接,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抵接限位;其中,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中盖转动时,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导向面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脱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中盖的外壁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上盖与所述中盖连接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面向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一侧抵接限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中盖的外壁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向部面向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呈波浪形设置,所述第一导向部的所述第一导向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的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形状相匹配。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样本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包括相连接的引流段和封盖段;所述引流段设有引流通道,所述封盖段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与所述引流通道连通形成所述进样通道;所述封盖段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段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遮盖所述引流通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本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容器还包括取样件;所述取样件的一端穿过所述过渡通道并插接于所述引流通道内,所述取样件位于所述引流通道内的一端与所述引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过样间隙,所述过样间隙与所述过渡通道连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本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件位于所述引流通道内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棱筋和第二棱筋;各所述第一棱筋沿所述取样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棱筋连接相邻两所述第一棱筋,并位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棱筋之间;每一所述第一棱筋与所述引流通道的内壁抵接限位,每一所述第二棱筋与所述引流通道的内壁相间隔,各所述第二棱筋与所述引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过样间隙。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容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棱筋背向所述取样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志勇吉斌李孟达易小钧谭兵刁维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威科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