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风电导管架的大直径吸力筒建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管桩上船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导管架的大直径吸力筒建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海上风电的建设中,风电导管架基础的建造是海上风电场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工作。由于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的体积和重量比较大,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主要由吸力筒、主结构和过渡段三部分组成。
[0003]吸力筒由筒体以及置于筒体上端的导管架腿组件组成,筒体由多个筒节焊接而成,筒体直径达14
‑
15m,板厚为26
‑
30mm,高度达16
‑
18m,直径大,板体薄,目前吸力筒的建造工艺包括:筒节通过卷板机整体卷圆成型,将卷圆后的筒节放置在滚轮架上进行轴向组装焊接,最后与导管架腿组件焊接,现有的建造工艺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筒节的直径大,板体薄,通过卷板机整体卷圆易发生变形,无法保证筒节的整圆度,对后续筒节的轴向组装产生较大难度;2、相邻两个筒节放置在滚轮架上进行轴向组对,使两个筒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风电导管架的大直径吸力筒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吸力筒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导管架腿组件(1)以及多个筒节(2),上端的一筒节(2)与导管架腿组件(1)为吸力筒上段结构(3),其余的多个筒节(2)为吸力筒下段结构(4),所述吸力筒采用先拼接吸力筒下段结构(4)再拼接吸力筒上段结构(3),最后将吸力筒上段结构(3)与吸力筒下段结构(4)合拢固定的建造方式,具体步骤包括:S1、卷制圆弧板片体(5):卷板机卷制多个圆弧板片体(5),卷制过程中通过样板检测圆弧板片体(5)的圆度,检查时将样板靠在圆弧板片体(5)的内外侧,样板与圆弧板片体(5)之间间隙不大于1mm;S2、制作单个筒节(2):在拼接组装对位设备(6)上纵向摆放多个圆弧板片体(5)形成圆形状结构,拼接组装对位设备(6)对多个圆弧板片体(5)进行内外顶紧,确保单个筒节(2)焊接前的圆形度,对相邻两个圆弧板片体(5)之间的外侧纵缝(7)进行焊接,初步连接形成第一筒节,取出第一筒节留用,再在拼接组装对位设备(6)上制作一个第一筒节,位置不变;S3、建造吸力筒下段结构:在步骤S2中与拼接组装对位设备(6)连接的第一筒节上端面纵向摆放多个圆弧板片体(5)形成圆形状结构,吊铅垂线校正垂直,测量纵缝对接错边量,上下两个筒节的错边量d≤t/10且d≤3mm,其中t为圆弧板片体(5)的板厚,调整好后通过拼接组装对位设备(6)进行内外顶紧,在第一筒节与其上方的多个圆弧板片体(5)形成的外侧环缝(8)处进行等间距点焊,对第一筒节上方相邻两个圆弧板片体(5)之间的外侧纵缝(7)依次进行焊接形成第二筒节,对第一筒节与第二筒节之间的外侧环缝(7)进行焊接,根据上述步骤,在第二筒节上依次制作其余筒节(2),最后完成吸力筒下段结构(4)的建造;S4、制作导管架腿组件(1):组装导管架腿(111)、腿内加强环(112)、顶板一(113)以及腹板一(114)形成组件A(11),组装顶板二(121)与腹板二(122)形成多个组件B(12),在圆板(13)上组装组件A(11)以及多个组件B(12)形成导管架腿组件(1);S5、建造吸力筒上段结构(3):将步骤S2中取出的第一筒节上吊装步骤S4中的导管架腿组件(1),对接处保持齐平后进行焊接;S6、建造合拢:吊装吸力筒上段结构(3)至吸力筒下段结构(4)的正上方位置,拼接组装对位设备(6)将吸力筒上段结构(3)与吸力筒下段结构(4)相接触的两个筒节(2)顶紧对位,并将相接触的两个筒节(2)的外侧环缝(8)进行焊接,完成吸力筒的合拢;S7、内缝焊接:拆卸拼接组装对位设备(6),在吸力筒的内部对内侧纵缝以及内侧环缝依次进行焊接固定;S8、喷漆:对吸力筒的外部以及内部进行喷漆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海上风电导管架的大直径吸力筒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组装对位设备(6)包括支撑底座(61),所述支撑底座(61)上具有内顶撑结构(62)以及外夹紧结构(63),每个筒节(2)的多个圆弧板片体(5)置于内顶撑结构(62)与外夹紧结构(63)之间,所述内顶撑结构(62)、外夹紧结构(63)的底部与支撑底座(61)之间均具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液压缸(64),所述第一液压缸(64)驱动内顶撑结构(62)以及外夹紧结构(63)上下升降。3.根据权利 要求2所述一种海上风电导管架的大直径吸力筒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第一筒节的上方焊接第二筒节的具体步骤包括:第一液压缸(64)顶升内顶撑结构(62)以及外夹紧结构(63),使第一筒节、第二筒节之间的环缝与内顶撑结构(62)、
外夹紧结构(63)相接触,先通过点焊使第二筒节的多个圆弧板片体(5)初步定位在第一筒节上,第一液压缸(64)继续顶升,使内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欢,张伦伟,马春龙,周升明,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