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旋转接头、可导通油液的回转驱动装置机械臂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338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时间导通互相回转的两部分管路之间高压油液稳定传输并且便于维护清理和修复的液压旋转接头,以及包含有该液压旋转接头的可导通油液的回转驱动装置机械臂。其中的液压旋转接头包含有互相贴合抵接的第一回转导通件和第二回转导通件,形成同时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和第二回转导通件的第一导通油路,以及同时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和第二回转导通件的第二导通油路,在两个回转导通件的抵接处分别形成有独立的第一可回转导通腔和第二可回转导通腔,使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绕共同的中心轴线转动时,第一导通油路和第二导通油路各自能够保持连接畅通。路和第二导通油路各自能够保持连接畅通。路和第二导通油路各自能够保持连接畅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旋转接头、可导通油液的回转驱动装置机械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回转传动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压旋转接头,以及包含有该液压旋转接头的可导通油液的回转驱动装置机械臂。

技术介绍

[0002]旋转接头是一种旋转的机械密封装置,它是能够实现连接安装在两端的管路进行相对转动的同时,保证内部介质仍然能够稳定导通传输的部件。可以应用于旋转接头的传导介质多种多样,包括蒸汽、水、导热油、液压油和冷却液等等。由于旋转接头大多具有耐腐蚀、结构强度高以及使用寿命更长的优势特性,常被应用于液压传动机构中,以保证两端管路不论怎样进行相对回转运动,内部所导通的高压油液始终能够稳定高效地进行流动。当然,目前现有的许多成熟的旋转接头,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液压驱动装置、液压设备中。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510205671.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一种高压高速双通路旋转接头,包括法兰旋转轴、孔用弹性挡圈、孔用组合挡圈支撑套、孔用组合挡圈卡环、推力球轴承、隔套、油嘴、深沟球轴承、轴用卡环、轴用弹性挡圈、第一组合密封圈、第二螺纹通路、第二组合密封圈、壳体、第四螺纹通路、止转螺纹孔、第三螺纹通路、第一螺纹通路,其特征在于:孔用弹性挡圈、孔用组合挡圈支撑套、孔用组合挡圈卡环在壳体内依次设置,推力球轴承外圈固定设置在壳体内,推力球轴承内圈固定镶嵌在法兰旋转轴上,隔套设置在推力球轴承内圈和深沟球轴承内圈之间。该旋转接头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适用于高压高速旋转并满足双通路介质传送。
[0004]又如申请号为CN201621360315.8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一种多通道高速高压旋转接头,包括:旋转单元和固定单元;旋转单元为一个接头体,接头体上布置多个旋转单元压力油通道;固定单元包括:壳体、法兰盖、油封、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壳体上布置多个固定单元压力油通道;第一轴承组外圈安装壳体内;法兰盖安装在壳体上;固定单元通过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支撑在所述的接头体上;油封安装在壳体上,与接头体接触,用于密封壳体内的低压油,油封能相对接头体高速旋转;固定单元上有泄压油通道;泄压油通道与固定单元和旋转单元形成的环形槽相联;固定单元与旋转单元之间有间隙。该旋转接头能够在高转速高压力下运行,并且能够实现多通道压力油的输入和输出。
[0005]在常见的这些液压旋转接头中,通常都采用了在外壳体上开设圆环形的油液槽和与该油液通道相联通的外油道,同时在内部的接头体上开设由径向段和轴向段联通形成、且与圆环形的油液槽相联通的内油道,从而实现外壳体与接头体相对转动时,油液能够稳定传输。但是,由于该结构的旋转接头在实际进行工作时,内部油液不断与各部分金属部件接触摩擦,因此在长时间运转后必然会造成内部油路的局部为位置发生磨损消耗。作为两部分相对转动的油路交汇位置点,圆环形的油液槽的必然最容易发生磨损破坏,而上述传统结构的旋转接头中,由于圆环形油液槽开设于外壳体的内侧,对其进行检测和修复都非常地不便;此外,在内油道的弯折处容易发生碎屑杂的积累,而一旦这样的累积堵塞严重,
要进行清理是十分困难的,此时油液不能够顺畅流动,只能够完全更换接头体甚至是整个旋转接头,从而造成资源消耗以及设备使用成本升高。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长时间导通互相回转的两部分管路之间高压油液稳定传输并且便于维护清理和修复的液压旋转接头,以及包含有该液压旋转接头的可导通油液的回转驱动装置机械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长时间导通互相回转的两部分管路之间高压油液稳定传输并且便于维护清理和修复的液压旋转接头,以及包含有该液压旋转接头的可导通油液的回转驱动装置机械臂。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液压旋转接头,包含有呈圆柱形的第一回转导通件和第二回转导通件,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的前端面互相贴合抵接,形成同时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和第二回转导通件的第一导通油路,以及同时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和第二回转导通件的第二导通油路,所述第一导通油路和所述第二导通油路在两个回转导通件的抵接处分别形成有独立的第一可回转导通腔和第二可回转导通腔,使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绕共同的中心轴线转动时,所述第一导通油路和所述第二导通油路各自能够保持连接畅通。
[0009]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导通油路包含有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上的第一导通油路前段和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上的第一导通油路后段;所述第二导通油路包含有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上的第二导通油路前段和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上的第二导通油路后段。
[0010]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可回转导通腔由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端面上的环形半槽与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端面上的环形半槽互相对接形成,所述第二可回转导通腔由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端面上的环形半槽与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端面上的环形半槽互相对接形成。
[0011]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可回转导通腔由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端面上的环形半槽与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端面上的环形半槽互相对接形成,所述第二可回转导通腔整体呈圆柱形,所述第二可回转导通腔由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端面上的圆柱形段与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端面上的另一圆柱形段互相对接形成。
[0012]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还包含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外侧的外壳体和盖合板,所述外壳体内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互相抵接所形成的整体相对应,所述盖合板安装于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并将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限制于所述收容腔的内部,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或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还安装有回转轴承。
[0013]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之间形成有若干道互相独立的导通油路。
[0014]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呈中空的圆柱形管状,所述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互相抵接相连后形成位于内部的
圆柱形导油空腔,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上固定连接有中空且呈圆柱形的油路分隔管套,所述油路分隔管套穿过所述圆柱形导油空腔并将所述圆柱形导油空腔分隔为互相独立的位于外侧的所述第一导通油路和位于内侧的所述第二导通油路两部分。
[0015]一种可导通油液的回转驱动装置,包含有前述的液压旋转接头,在所述液压旋转接头的外侧套接安装有空心轴液压马达,所述空心轴液压马达的转子部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相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液压马达的定子部与所述外壳体相固定连接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还包含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的输入轴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齿盘,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盘,所述驱动齿盘与所述从动齿盘互相啮合。
[0016]一种可导通油液的回转驱动装置机械臂,包含有安装于底部的液压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呈圆柱形的第一回转导通件(A1)和第二回转导通件(A2),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A1)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A2)的前端面互相贴合抵接,形成同时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A1)和第二回转导通件(A2)的第一导通油路(A1a),以及同时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A1)和第二回转导通件(A2)的第二导通油路(A2a),所述第一导通油路(A1a)和所述第二导通油路(A2a)在两个回转导通件的抵接处分别形成有独立的第一可回转导通腔(A3a)和第二可回转导通腔(A3b),使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A1)相对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A2)绕共同的中心轴线转动时,所述第一导通油路(A1a)和所述第二导通油路(A2a)各自能够保持连接畅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油路(A1a)包含有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A1)上的第一导通油路前段(A101)和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A2)上的第一导通油路后段(A201);所述第二导通油路(A2a)包含有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A1)上的第二导通油路前段(A102)和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A2)上的第二导通油路后段(A2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回转导通腔(A3a)由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A1)端面上的环形半槽(A4)与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A2)端面上的环形半槽(A4)互相对接形成,所述第二可回转导通腔(A3b)由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A1)端面上的环形半槽(A4)与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A2)端面上的环形半槽(A4)互相对接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回转导通腔(A3a)由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A1)端面上的环形半槽(A4)与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A2)端面上的环形半槽(A4)互相对接形成,所述第二可回转导通腔(A3b)整体呈圆柱形,所述第二可回转导通腔(A3b)由开设于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A1)端面上的圆柱形段与开设于所述第二回转导通件(A2)端面上的另一圆柱形段互相对接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压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回转导通件(A1)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顺李东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耀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