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电控减震器及双模式切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模电控减震器及双模式切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减震器常见的为双筒式结构,双筒即贮油筒和工作缸,活塞杆与活塞部分受到来自车身的激励下从而被动地在工作缸中运动,减震器内部的油液通过活塞阀和压缩阀循环流动在工作缸和贮油筒之间,油液在流动中通过间隙节流产生阻尼力,阻尼力根据活塞速度大小而变化。
[0003]现有技术的缺点是阻尼力仅根据活塞运动速度而变化,不能根据实时路况和驾驶行为做出及时调整,一般整车的调校即便做到极致,也只能满足多数常规路面工况下的固定而有限的驾乘感受,且受限于最终用户的意见,特别是在颠簸路况驾乘体验较差,且没有任何用户的主动参与感。
[0004]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9114151A)公开了一种用于双筒减震器的外置式阻尼调节电磁阀,包括有壳体,壳体一端固设于双筒减震器主体外并与双筒减震器主体相连通,壳体远离减震器主体的一端设有电磁性套管,电磁性套管包括有电磁性套管主体及与电磁性套管主体同心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电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阀(1)、活塞杆(4)、压缩阀(5)、工作缸(6)和贮油筒(7),所述贮油筒(7)套设在工作缸(6)外形成双筒式结构,贮油筒(7)与工作缸(6)之间形成用于存储油液的贮油腔(22),工作缸(6)内腔置入活塞阀(1)和活塞杆(4),活塞阀(1)将工作缸(6)的内腔分隔为活塞上腔(23)和活塞下腔(24),活塞杆(4)通过阀组件连接带动活塞阀(1);所述压缩阀(5)设于所述双筒式结构底部,用于连通活塞下腔(24)与贮油腔(22),活塞杆(4)从所述双筒式结构上端穿出,并通过所述双筒式结构上端的油封(9)实现滑动密封;所述阀组件包括套设在活塞阀(1)上的低压阀(2)和固定在活塞杆(4)上的电磁阀(3),低压阀(2)和电磁阀(3)相互连接,在所述阀组件内设有用于连通活塞上腔(23)和活塞下腔(24)的低阻尼通道,该低阻尼通道常关闭,并由电磁阀(3)控制开启,电磁阀(3)与车辆的ECU控制单元(25)电连接,通过信号进行控制;活塞阀(1)上开设若干活塞节流孔(19),用于连通活塞上腔(23)和活塞下腔(24),形成常开启的高阻尼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电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为中空结构,供电磁阀线圈线束(11)穿过,电磁阀(3)通过电磁阀线圈线束(11)与ECU控制单元(25)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电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还包括密封连接在低压阀(2)与电磁阀(3)之间的分流器(12),分流器(12)内设置分流腔(13),分流腔(13)通过分流器(12)外壁上开设的若干分流孔(14)与活塞上腔(23)连通,电磁阀(3)的动铁(15)一端滑动设置在分流腔(13)内,用于控制分流孔(14)的开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电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15)的另一端通过弹簧(17)安装在电磁阀(3)内,电磁阀(3)内的线圈(16)通过触片(34)与电磁阀线圈线束(11)电连接;当线圈(16)不通电时,动铁(15)的外壁将各分流孔(14)堵住;当线圈(16)通电时,动铁(15)通过外壁上的导流槽(35)将各分流孔(14)与分流腔(1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模电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