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328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底框和供给部件,底框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输送辊,两个第一输送辊外表面之间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套设有第一输送带,底框两侧相对内表壁之前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二输送辊,三个第二输送辊外表面之间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套设有第二输送带。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使用时,通过底框内部顶面和隔板底部适合位置能够进行现有日光模拟设备的安装设置,进而提高黑水虻不同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温度,以及方便培育人员的观察培育状态,再通过储物框能够进行黑水虻幼虫初步培养所需物质的存储,进而将承载黑水虻幼虫以及培育物质的储物框放置于两个第一输送带顶部。育物质的储物框放置于两个第一输送带顶部。育物质的储物框放置于两个第一输送带顶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设备
,具体为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黑水虻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经过不同的变态过程,导致幼虫至成虫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培养条件具有较为明显差异,而黑水虻实际培育周期较短,导致为满足实际生产生活需求,致使黑水虻实际培育量较大,进而导致培育过程需进行较为频繁的调整黑水虻培养物的状态,整体操作量较大,导致实际培养过程较为不便,同时实际培养过程需要较为专业人员进行黑水虻状态的监测,进而方便进行下一步养殖条件的调节,而培养物的调节状况的不一致,容易导致不同培养物内部黑水虻发育成长状态不一,进而无法较为全面进行黑水虻的同步养殖,导致整体养殖进度不一,提高实际养殖成本和困难程度,导致实际养殖状况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同步黑水虻的养殖程度,同时能够便捷进行黑水虻养殖环境状态的调节,有效减少实际培养成本并提高实际培养成果的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底框和供给部件,所述底框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输送辊,两个所述第一输送辊外表面之间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套设有第一输送带,所述底框两侧相对内表壁之前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二输送辊,三个所述第二输送辊外表面之间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套设有第二输送带,所述底框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转动连接有分隔板,所述供给部件设置于底框上;
[0006]存储机构,所述存储机构设置于输送机构上,所述存储机构共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存储机构均包括储物框,所述储物框放置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上,所述储物框两侧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储物框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输气管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外表面套设有蜗轮和第一变速齿轮;以及
[0007]繁育机构,所述繁育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放置于隔板顶部,所述安装架外表面等距套设有多个载板和垫圈。
[0008]其中,所述底框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沿水平方向等距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所述底框两侧内表壁均等距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三支撑辊。
[0009]其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输送辊一端延伸至底框外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输送辊
外表面套设有第一旋转齿轮。
[0010]其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输送辊一端延伸至底框外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输送辊外表面套设有第二旋转齿轮。
[0011]其中,所述底框一侧外表面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第一旋转齿轮与第二旋转齿轮均啮合,所述底框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驱动齿轮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框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封板。
[0012]其中,所述供给部件包括投料管、雾化喷管和集料框,所述投料管连通设置于隔板顶部,所述雾化喷管贯穿于隔板底部,所述集料框固定连接于隔板顶部。
[0013]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一组连动轴,每组所述连动轴共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连动轴外表面均套设有限位轮,其中多个所述连动轴外表面均套设有蜗杆,每组两个所述连动轴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一连动轮,每组两个所述第一连动轮外表面之间均套设有第一连动带,每个所述蜗杆和对应蜗轮均啮合。
[0014]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一侧内表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变速齿轮,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每个所述第二变速齿轮和对应第一变速齿轮均啮合,每个所述转盘一侧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推杆,每个所述第一推杆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推杆,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一侧内表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管,每个所述密封管内部均滑动嵌设有密封片,每个所述密封片和对应第二推杆均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密封管外表面均连通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和单向排气阀,每个所述单向排气阀一端和对应输气管均转动连接。
[0015]其中,每个所述输气管和对应支撑轴外表面之间均套设有两组第二连动轮,每组所述第二连动轮共设置有两个,每组两个所述第二连动轮外表面之间均套设有第二连动带,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动带相对外表面之间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
[0016]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初步养殖:通过底框内部顶面和隔板底部适合位置能够进行现有日光模拟设备的安装设置,进而提高黑水虻不同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温度,以及方便培育人员的观察培育状态,再通过储物框能够进行黑水虻幼虫初步培养所需物质的存储,进而将承载黑水虻幼虫以及培育物质的储物框放置于两个第一输送带顶部,进而通过控制启动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能够带动驱动齿轮进行旋转,旋转的驱动齿轮能够带动第一旋转齿轮和第二旋转齿轮进行同步旋转,旋转的第一旋转齿轮和第二旋转齿轮能够带动对应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进行旋转,进而使旋转的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能够带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进行旋转,旋转的第一输送带能够根据设定旋转时间和旋转速度移动调节其顶部放置的储物框,当首次放置的储物框移动至一定位置后,进行第二批次储物框的放置,进而使储物框能够按照设定的时间以及位置移动距离进行位置移动;
[0018]S2、控制调节:在储物框发生位置移动过程中,限位轮能够挤压贴合底框一侧内表壁,进而使限位轮能够带动对应连动轴进行旋转,旋转的连动轴能够带动对应第一变速齿轮进行旋转,进而使第一变速齿轮配合第二变速齿轮能够带动对应转盘进行旋转,旋转的转盘能够通过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移动调节密封片使用位置,进而在单向进气阀和单向排气阀的作用下,使密封片配合密封管向对应输气管中注入适量空气,同时旋转的连动轴能够带动对应蜗杆进行旋转,进而使旋转的蜗杆配合蜗轮能够带动对应支撑轴进行旋转,使
旋转的支撑轴能够通过第二连动轮和连动带能够带动输气管和搅拌杆进行旋转,进而使搅拌杆在进行位置移动过程中能够不断调节储物框中培养物状态的推送调节,同时使输送管注入的空气能够疏散注入培养物中,进而能够调节黑水虻的培养状态,同时通过投料管能够进行一定程度培养状态下储物框内部培养物的添加;
[0019]S3、循环养殖:当储物框通过第一输送带移动至第二输送带末端位置过程中,储物框顶部将持续将分隔板支撑起一定使用角度,进而使发育出的成虫能够在分隔板的阻隔下只能向隔板上方飞行聚集,进而通过集料框的内部培养物的饲养,使成虫能够充分成长,同时在适当情况下使成虫能够在载板间隙间进行繁殖,进而使培育人员能够直接通过替换收集载板间的虫卵能够进行另一批次成虫的培育养殖,同时第二输送带顶部储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构(1),所述输送机构(1)包括底框(101)和供给部件,所述底框(101)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输送辊(102),两个所述第一输送辊(102)外表面之间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套设有第一输送带(103),所述底框(101)两侧相对内表壁之前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二输送辊(105),三个所述第二输送辊(105)外表面之间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套设有第二输送带(106),所述底框(101)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111),所述隔板(111)顶部转动连接有分隔板(114),所述供给部件设置于底框(101)上;存储机构(2),所述存储机构(2)设置于输送机构(1)上,所述存储机构(2)共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存储机构(2)均包括储物框(201),所述储物框(201)放置于第一输送带(103)和第二输送带(106)上,所述储物框(201)两侧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储物框(201)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输气管(202)和支撑轴(203),所述支撑轴(203)外表面套设有蜗轮和第一变速齿轮(211);以及繁育机构(3),所述繁育机构(3)包括安装架(301),所述安装架(301)放置于隔板(111)顶部,所述安装架(301)外表面等距套设有多个载板(302)和垫圈(3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01)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沿水平方向等距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辊(104)和第二支撑辊(107),所述底框(101)两侧内表壁均等距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三支撑辊(10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输送辊(102)一端延伸至底框(101)外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输送辊(102)外表面套设有第一旋转齿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输送辊(105)一端延伸至底框(101)外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输送辊(105)外表面套设有第二旋转齿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01)一侧外表面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109),所述驱动齿轮(109)和第一旋转齿轮与第二旋转齿轮均啮合,所述底框(101)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10),所述驱动电机(110)的输出端和驱动齿轮(109)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框(101)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封板(115)。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部件包括投料管(112)、雾化喷管(113)和集料框(116),所述投料管(112)连通设置于隔板(111)顶部,所述雾化喷管(113)贯穿于隔板(111)底部,所述集料框(116)固定连接于隔板(111)顶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两侧相对内表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一组连动轴,每组所述连动轴共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连动轴外表面均套设有限位轮(206),其中多个所述连动轴外表面均套设有蜗杆(207),每组两个所述连动轴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一连动轮(208),每组两个所述第一连动轮(208)外表面之间均套设有第一连动带,每个所述蜗杆(207)和对应蜗轮均啮合。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一侧内表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变速齿轮(210),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10)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209),每个所述第二变速齿轮(210)和对应第一变速齿轮(211)均啮合,每个所述转盘
(209)一侧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推杆(212),每个所述第一推杆(212)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推杆(213),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一侧内表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管(214),每个所述密封管(2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超辉陈喜生余娟杨望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市思博盈动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