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门控环振的时间域ADC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据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门控环振的时间域ADC。
技术介绍
[0002]时间域折叠模数转换器(Analog
‑
to
‑
Digital Converter,ADC)是实现超高速,低功耗ADC的一种有效的架构,由电压时间转换电路(Voltage
‑
to
‑
Time Converter,VTC)和时间数字转换电路(Time
‑
to
‑
Digital Converter,TDC)两部分组成。它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电压时间转换电路完成对输入信号的采样,并将其转化为一个时间脉冲,脉冲的宽度正比于采样得到的电压值;然后时间数字转换电路利用其自身产生的时间基准,完成对脉冲宽度的测量,并最终得到数字编码。在传统的基于环形振荡器的时间数字转换器中,环形振荡器一直会工作在自由振荡的状态,这会使得采用此种结构的TDC功耗非常大,进而导致时间域ADC的功耗很大。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门控环振的时间域ADC,其特征在于,包括:VTC电路(10)和TDC电路(20);所述VTC电路(10)将输入的差分电压信号转化为差分阶跃信号输入至后级的TDC电路(20);其中,所述TDC电路(20)包括:使能信号产生电路(30)、动态比较器(40)、门控环形振荡器(50)、DFF寄存器电路(60)和数字译码电路(70);所述使能信号产生电路(3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VTC电路(10)的输出端,所述使能信号产生电路(3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门控环形振荡器(50)的输入端;所述门控环形振荡器(5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DFF寄存器电路(60)的输入端;所述动态比较器(4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VTC电路(10)的输出端;所述数字译码电路(70)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动态比较器(40)的输出端和所述DFF寄存器电路(60)的输出端;所述使能信号产生电路(30)用于根据所述差分阶跃信号产生使能信号,以控制所述门控环形振荡器(50)的开闭;所述动态比较器(40)用于判别所述差分阶跃信号得到符号位Sign;所述门控环形振荡器(50)用于产生所述TDC电路(20)量化的时间基准,输出反映所述差分阶跃信号时间间隔的数字码;所述DFF寄存器电路(60)用于在使能结束后对所述数字码进行寄存,得到寄存数字码;所述数字译码电路(70)用于对所述符号位Sign和所述寄存数字码进行逻辑译码,得到时间域ADC的量化结果,并对其进行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门控环振的时间域ADC,其特征在于,所述VTC电路(10)通过低失配恒定电流源对输入的所述差分电压信号充电,将其转换为差分阶跃信号,所述差分阶跃信号包括:正相差分阶跃信号(Vop)和反相差分阶跃信号(Von);所述正相差分阶跃信号(Vop)和所述反相差分阶跃信号(Von)之间的时间差正比于所述差分电压信号的电压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门控环振的时间域ADC,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信号产生电路(30)包括:NMOS管MN1、NMOS管MN2、NMOS管MN3、NMOS管MN4、NMOS管MN5、NMOS管MN6、PMOS管MP1、PMOS管MP2、PMOS管MP3、PMOS管MP4、PMOS管MP5和PMOS管MP6;所述NMOS管MN1的栅极连接所述PMOS管MP1的栅极,并输入所述正相差分阶跃信号(Vop);所述NMOS管MN1的源极连接接地端(GND),所述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1的漏极,并输出翻转正相差分阶跃信号(Vop
‑
);所述PMOS管MP1的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端(VDD);所述NMOS管MN2的栅极连接所述PMOS管MP2的栅极,并输入所述反相差分阶跃信号(Von);所述NMOS管MN2的源极连接所述接地端(GND),所述NMOS管MN2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2的漏极,并输出翻转反相差分阶跃信号(Von
‑
);所述PMOS管MP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电压端(VDD);所述NMOS管MN3的栅极输入所述翻转反相差分阶跃信号(Von
‑
),所述NMOS管MN3的源极连接所述NMOS管MN4的漏极;所述NMOS管MN3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4的漏极;所述NMOS管MN4的栅极输入所述翻转正相差分阶跃信号(Vop
‑
),所述NMOS管MN4的源极
连接所述NMOS管MN6的源极,并连接所述接地端(GND);所述NMOS管MN5的栅极输入所述反相差分阶跃信号(Von),所述NMOS管MN5的源极连接所述NMOS管MN6的漏极,所述NMOS管MN5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6的漏极;所述NMOS管MN6的栅极输入所述正相差分阶跃信号(Vop);所述PMOS管MP3的栅极输入所述反相差分阶跃信号(Von);所述PMOS管MP3的源极连接所述PMOS管MP5的源极,并连接所述电源电压端(VDD);所述PMOS管MP3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4的源极;所述PMOS管MP4的栅极输入所述翻转正相差分阶跃信号(Vop
‑
);所述PMOS管MP5的栅极输入所述正相差分阶跃信号(Vop);所述PMOS管MP5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6的源极;所述PMOS管MP6的栅极输入所述翻转反相差分阶跃信号(Von
‑
);所述PMOS管MP4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6的漏极,并作为所述使能信号产生电路(30)的输出端输出正相使能信号(EN)和反相使能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门控环振的时间域ADC,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比较器(40)包括:NMOS管MN7、NMOS管MN8、NMOS管MN9、NMOS管MN10、NMOS管MN11、NMOS管MN12、PMOS管MP7、PMOS管MP8、PMOS管MP9、PMOS管MP10、PMOS管MP11、PMOS管MP12和PMOS管MP13;所述NMOS管MN7的栅极输入锁存比较器复位信号(RST),所述NMOS管MN7的源极、所述NMOS管MN8的源极、所述NMOS管MN9的源极和所述NMOS管MN10的源极均连接所述接地端(GND);所述NMOS管MN7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NMOS管MN8的漏极、所述NMOS管MN9的栅极、所述NMOS管MN11的栅极、所述PMOS管MP9的栅极、所述PMOS管MP10的漏极和所述PMOS管MP12的栅极;所述NMOS管MN8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NMOS管MN9的漏极、所述NMOS管MN10的漏极、所述PMOS管MP8的栅极和所述PMOS管MP11的漏极;所述NMOS管MN10的栅极输入所述锁存比较器复位信号(RST);所述NMOS管MN11的源极连接所述接地端(GND),所述NMOS管MN11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NMOS管MN12的栅极、所述PMOS管MP12的漏极和所述PMOS管MP13的栅极;所述NMOS管MN12的源极连接所述接地端(GND),所述NMOS管MN12的漏极连接所述PMOS管MP13的漏极,并作为所述动态比较器(40)的输出端输出符号位Sign;所述PMOS管MP7的栅极输入所述锁存比较器复位信号(RST),所述PMOS管MP7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电压端(VDD);所述PMOS管MP7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PMOS管MP8的源极和所述PMOS管M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力宏,冯韬,朱樟明,单光宝,刘术彬,李竹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