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剥离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3299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剥离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按重量份计,所述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热塑丙烯酸树脂65~75份;聚酯树脂5~10份;铝银浆4~6份;稀释剂15~25份;流平剂0.05~0.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低粘度饱和聚酯树脂,可以很好的提高漆膜的韧性,其羟值较高,与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反应时间较长,延长了漆膜的固化时间,在剥离时因漆膜强度还不高的情况下,极其容易剥离而无残留。热塑丙烯酸树脂对PC素材有良好的附着力,高羟基饱和聚酯与热塑丙烯酸树脂搭配,加入固化剂,补边部分保留的涂层通过加烤完全固化后,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耐化学性能,可以对素材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使工件正面与侧面能保持一致性的装饰效果。与侧面能保持一致性的装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剥离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涂料
,尤其涉及一种易剥离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手持电话、穿戴设备发展迅速,产品逐渐朝着几大终端品牌聚集,同时竞品同质化严重,竞争越发激烈,成本一直是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手持电话为例,高端的产品外壳材质基本为金属、玻璃、陶瓷等成本较高的材料,中低端的产品外壳基本上为低成本的塑胶材质,通过涂料装饰使塑胶材质上呈现出绚丽的效果,用更低的成本来实现更高档的外观效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0003]在3C市场中,各终端品牌为了讨喜用户,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工艺新材料,希望用低廉的材质及工艺实现高档的视觉效果。其中在塑胶材质上做NCVM(不导电电镀)工艺一直是比较流行的方式。但作为一种喷涂工艺,特别是紫外光固化型的涂料(UV涂料),在喷涂外观上有自身的局限性,因紫外光固化型的涂料流动性好,在边缘效应的应力作用下,工件边缘都会有积漆现象,特别是直角边的中框工件尤为明显,造成喷涂后的成品工件外观不太完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中框工件边缘存在积漆现象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新的工艺,在中框工件(PC素材)完成真空镀膜工艺后,将工件四周边缘积漆的部份通过CNC工艺去除,素材边缘形成倒角,得到不积边的中框,再用涂料进行整体覆涂,干燥后用物理的方式剥离覆涂的涂层,而边缘CNC工艺露出素材的倒角部位的覆涂涂层有良好的附着力,进行剥离工序时保留下来(补边),从而得到一个不积边的有完整涂层的仿金属效果中框。
[0005]为达到该目的,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涂料形成该关键涂层,其对聚碳酸酯(PC)素材有很好的附着力,同时其容易从真空镀膜面漆上剥离(即对真空镀膜面漆的附着力差)。
[0006]而目前市面上的常规双组份涂料在面漆上的易剥离性不够,容易产生残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工序去除残留的涂层。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从真空镀膜面漆上剥离、不产生残留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8]一种易剥离的涂料,按重量份计,所述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
[0009][0010][0011]所述聚酯树脂为饱和聚酯,羟基含量为8~12wt%。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0013]所述的聚酯树脂粘度为2000~3000mPa.s;和/或
[0014]所述热塑丙烯酸树脂TG点为45~65℃。
[00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0016]所述的聚酯树脂质量份为5~8份。
[001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0018]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流平剂0.05~0.1份;和/或
[0019]所述稀释剂为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丁酮或二丙酮醇中的至少一种。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0021]S1.将铝银浆与第一部分稀释剂混合,得体系1。
[0022]S2.将热塑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预热,然后与第二部分稀释剂混合,得体系2。
[0023]S3.将所述体系1加入所述体系2,混合。
[0024]S4.将流平剂和剩余的稀释剂加入步骤S3所得体系,混合,即得所述涂料。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在制备电子产品外壳中的应用。
[002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子产品外壳为手机中框。
[002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包括:
[0028]在手机中框工件完成真空镀膜工艺后,将工件四周边缘积漆的部份通过CNC工艺去除,素材边缘形成倒角,得到不积边的中框。
[0029]用所述涂料进行整体覆涂并干燥,涂层覆盖真空镀膜面漆及所述倒角部位裸露的素材。
[0030]喷涂保护面漆。
[0031]用物理方式剥离真空镀膜面漆上覆涂的涂层,所述倒角部位的涂层不被剥离而保留,得到不积边并覆盖完整涂层的手机中框。
[0032]在PC素材上真空镀膜,CNC工艺去除边缘积漆,在素材边缘形成倒角,倒角部位露出素材。覆涂本专利技术的涂料形成整体涂层,覆盖真空镀膜面漆以及倒角部位裸露的素材。物理的方式剥离,正面真空镀膜面漆上的涂层容易剥离,而倒角部位的涂层保留。最终形成在倒角部位的补边效果。
[003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0034]所述手机中框工件为聚碳酸酯素材;和/或
[0035]所述真空镀膜面漆的主要成分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二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份;溶剂型聚氨酯丙烯酸酯20~30份;三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5~10份;六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份;单体5~10份;引发剂3~4份;流平剂0.2~0.8份;混合溶剂35~45份。
[003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0037]所述涂料在使用时添加占涂料质量3wt%~5wt%的异氰酸酯固化剂,及占涂料质量100

150wt%的稀释液;和/或
[0038]所述干燥是在70~75℃下烘烤12~15min;和/或
[0039]所述物理方式剥离是采用胶纸剥离。
[00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4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低粘度饱和聚酯树脂,可以很好的提高漆膜的韧性,其羟值较高,与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反应时间较长,延长了漆膜的固化时间,因此在剥离时因漆膜强度还不高的情况下,极其容易剥离而无残留。
[0042]热塑丙烯酸树脂对PC素材有良好的附着力。同时,高羟基饱和聚酯与中等TG点的热塑丙烯酸树脂搭配,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补边部分保留的涂层通过加烤完全固化后,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耐化学性能,可以对素材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使工件正面与侧面能保持一致性的装饰效果(仿电镀)。
[0043]因此,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涂料,能很好的实现NCVM工艺中框CNC后边缘补漆工艺,无需设计遮喷夹具,正面飞漆部分极易剥离,无残留,具备量产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将结合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0045]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易剥离的双组份涂料,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包括:
[0047][004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塑丙烯酸树脂TG点(玻璃化温度)在45~6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热塑丙烯酸树脂选自DIC ZHL

1063、长兴化学7117

TS

45、同德化工的AC1260、博立尔的MB
‑9‑
B中的一种或几种,其TG点在45~65℃范围内。
[004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剥离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所述聚酯树脂为饱和聚酯,羟基含量为8~12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树脂粘度为2000~3000mPa.s;和/或所述热塑丙烯酸树脂TG点为45~6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树脂质量份为5~8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流平剂0.05~0.1份;和/或所述稀释剂为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丁酮或二丙酮醇中的至少一种。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的步骤:S1.将铝银浆与第一部分稀释剂混合,得体系1;S2.将热塑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预热,然后与第二部分稀释剂混合,得体系2;S3.将所述体系1加入所述体系2,混合;S4.将流平剂和剩余的稀释剂加入步骤S3所得体系,混合,即得所述涂料。6.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在制备电子产品外壳中的应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产品外壳为手机中框。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亏山官建勇肖汉林黄巨波符绕生缪培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