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张拉槽施工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292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张拉槽施工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方法,属于张法施工技术领域。依次进行如下操作:步骤1,安装梁底膜、绑扎柱筋预留出水平方向预应力孔道;步骤2,按照设计矢高焊接钢筋托架,对预应力孔道的布设和固定;步骤3,采用扎丝进行绑扎固定波纹管并将预应力筋穿入孔道;步骤4,安装梁两侧模板、绑扎钢筋、支设张拉槽模板并且将预应力结构和张拉槽结构一同浇筑;步骤5,拆除预应力梁侧模和超出张拉槽内模;6,在张拉槽内采用高压油泵驱动的穿心式千斤顶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步骤7,切除多余钢绞线并进行灌浆、封锚;步骤8,对张拉槽进行封堵;步骤9,灌浆料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拆除底膜及支撑。拆除底膜及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张拉槽施工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后张法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张拉槽施工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后张法是指先浇筑混凝土,并在构件体内按预应力筋的位置流出相应的空岛,待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在预留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的端部,依靠构件端部的锚具将预应力筋的预张拉力传递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最后在预留孔道内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通过预埋管道、穿筋、张拉、灌浆等工序为混凝土结构建立预应力以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在混凝土构件中产生预压应力,张拉完后灌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可靠粘结,充分发挥材料强度并使所建立的预压应力有更好的保障。
[0003]为控制大跨超长混凝土现浇结构的裂缝和挠度,以达到提高构件承受重荷载及耐久性等要求,很多大跨度现浇结构中设置了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现有技术中,后张法通过采用预留结构洞口的方式作为进行预应力筋张拉作业的操作空间,张拉结束后,再通过搭设架体、支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完成,因此,现有技术中后张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操作步骤过于繁琐、工程效率低下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张拉槽施工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张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操作步骤过于繁琐、工程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通过张拉槽施工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关键步骤:步骤1,安装梁底膜、绑扎柱筋以及除钩筋外的所有梁筋并在梁柱节点位置预留出水平方向预应力孔道;步骤2,按照设计矢高在箍筋上画出预应力坐标位置并焊接钢筋托架,并对梁水平拉钩件进行预应力孔道的布设和固定;步骤3,待波纹管穿束完成后,采用扎丝进行绑扎固定波纹管,预应力筋穿入孔道;步骤4,波纹管安装就位后,安装梁两侧模板、绑扎楼板钢筋、支设张拉槽模板并且将预应力结构和张拉槽结构一同浇筑;步骤5,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拆除预应力梁侧模和超出张拉槽内模;6,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时,在张拉槽内采用高压油泵驱动的穿心式千斤顶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步骤7,张拉完成后切除多余钢绞线,外露钢绞线长度不小于30mm,进行灌浆封锚,从张拉端锚板的灌浆孔处进行灌浆,至另一端排气孔出浆为止,持荷2~3min后封闭灌浆孔;灌浆后检查泌水情况并及时进行补浆,留同条件试块,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进行封锚;步骤8,采用不低于原构件砼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对张拉槽进行封堵;步骤9,灌浆料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拆除底膜及支撑。
[000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波纹管单根长度为六米,采用接头管连接,胶带密封,接头管的长度为300mm,并且在波纹管每波波峰处安装泌水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波纹管通过箍筋或腰筋上附加C12@1000的支架,附加支架与箍筋或腰筋采用扎丝绑扎牢固,波纹管与支架绑扎牢固。
[000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采取控制应力和伸长值双控措施,伸长值偏差控制在
±
6%之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中灌浆采用P.O42.5水泥,浆体水灰比0.4~0.42之间,浆体强度不小于M40,灌浆压力约为0.6MPa。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对施工工艺的优化,减少了张拉结束后,再搭设架体、支设模板、绑扎钢筋的工序,二次浇筑混凝土的放量减少。本施工工艺中,制成架体、模板、钢筋一次性施工完成,除封堵张拉槽的非受力混凝土外,其余混凝土全部一次性浇筑完成,结构整体性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张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操作步骤过于繁琐、工程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张拉槽施工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关键步骤:步骤1,安装梁底膜、绑扎柱筋以及除钩筋外的所有梁筋并在梁柱节点位置预留出水平方向预应力孔道;步骤2,按照设计矢高在箍筋上画出预应力坐标位置并焊接钢筋托架,并对梁水平拉钩件进行预应力孔道的布设和固定;步骤3,待波纹管穿束完成后,采用扎丝进行绑扎固定波纹管,预应力筋穿入孔道;步骤4,波纹管安装就位后,安装梁两侧模板、绑扎楼板钢筋、支设张拉槽模板并且将预应力结构和张拉槽结构一同浇筑;步骤5,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拆除预应力梁侧模和超出张拉槽内模;6,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时,在张拉槽内采用高压油泵驱动的穿心式千斤顶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步骤7,张拉完成后切除多余钢绞线,外露钢绞线长度不小于30mm,进行灌浆封锚,从张拉端锚板的灌浆孔处进行灌浆,至另一端排气孔出浆为止,持荷2~3min后封闭灌浆孔;灌浆后检查泌水情况并及时进行补浆,留同条件试块,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进行封锚;步骤8,采用不低于原构件砼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对张拉槽进行封堵;步骤9,灌浆料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拆除底膜及支撑。
[0014]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3中波纹管单根长度为六米,采用接头管连接,胶带密封,接头管的长度为300mm,并且在波纹管每波波峰处安装泌水管。
[001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3中波纹管通过箍筋或腰筋上附加C12@1000的支架,附加支架与箍筋或腰筋采用扎丝绑扎牢固,波纹管与支架绑扎牢固。
[0016]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6中采取控制应力和伸长值双控措施,伸长值偏差控制在
±
6%之内。
[0017]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7中灌浆采用P.O42.5水泥,浆体水灰比0.4~0.42之间,浆体强度不小于M40,灌浆压力约为0.6Mpa,调配好灌浆水泥后,观察钢绞线的锚固情况,然后再进行孔道灌浆,灌浆后端部应尽早用不低于原构件砼强度微膨胀
细石混凝土对张拉端进行封堵,用砂轮切割机切断多余钢绞线使得外露钢绞线应保留30~50mm范围内,灌浆后检查泌水情况并及时进行补浆,留同条件试块,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进行封锚。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有益效果仅仅是在特定情况下与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实施方案相比达到更好的有益效果,而不是要在行业中直接达到最优秀使用效果。
[001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张拉槽施工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关键步骤:步骤1,安装梁底膜、绑扎柱筋以及除钩筋外的所有梁筋并在梁柱节点位置预留出水平方向预应力孔道;步骤2,按照设计矢高在箍筋上画出预应力坐标位置并焊接钢筋托架,并对梁水平拉钩件进行预应力孔道的布设和固定;步骤3,待波纹管穿束完成后,采用扎丝进行绑扎固定波纹管,预应力筋穿入孔道;步骤4,波纹管安装就位后,安装梁两侧模板、绑扎楼板钢筋、支设张拉槽模板并且将预应力结构和张拉槽结构一同浇筑;步骤5,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拆除预应力梁侧模和超出张拉槽内模;6,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时,在张拉槽内采用高压油泵驱动的穿心式千斤顶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步骤7,张拉完成后切除多余钢绞线,外露钢绞线长度不小于30mm,进行灌浆封锚,从张拉端锚板的灌浆孔处进行灌浆,至另一端排气孔出浆为止,持荷2~3min后封闭灌浆孔;灌浆后检查泌水情况并及时进行补浆,留同条件试块,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进行封锚;步骤8,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成龙石鹏唐伟耀胡泽坤樊元晔贾晓琳李嘉张斌杨济宇周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