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O2货物传输及存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O2货物处理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CO2货物传输及存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下,CCUS(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未来我国减少CO2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构建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海洋碳封存相比于陆上碳封存潜力巨大,远离人居区域,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上更具优势。CO2海工平台、CO2浮式存储装置、CO2运输船等海洋结构物是海洋CCUS产业链中的关键装备,上述装备必须解决CO2货物传输和存储功能需求。CO2气体体积是液体的500倍以上,以液体状态驳运存储可以大大提高CO2运输船舶的转运和存储效率。CO2通常以低压液体状态(存储压力通常低于20bara)接收存储,可以大大降低CO2液货舱的制造成本。
[0003]CO2三相点为:压力约5.2bara,温度约
‑
56℃,在CO2货物装卸载和存储操作过程中,如果货物压力和温度控制接近三相点,轻微的压力及温度波动即会引发固态干冰的产生,干冰会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2货物传输及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相集管(1),第二气相集管(2),第一液相集管(5),第三气相集管(3),第四气相集管(4),第二液相集管(6),CO2液货舱(13),货物蒸发/加热器(33)和货物压缩机单元(34);所述第一气相集管(1),所述第二气相集管(2),所述第一液相集管(5)置于船舶左舷侧,所述船舶左舷侧的集管排列顺序依次为所述第一气相集管(1)、所述第一液相集管(5)、所述第三气相集管(3);所述第三气相集管(3),所述第四气相集管(4),所述第二液相集管(6)置于船舶右舷侧,所述船舶右舷侧的集管排列顺序依次为所述第三气相集管(3)、所述第二液相集管(6)、所述第四气相集管(4);所述第一气相集管(1),所述第二气相集管(2),所述第一液相集管(5),所述第三气相集管(3),所述第四气相集管(4),所述第二液相集管(6)为船舶对外管路接口;所述第一气相集管(1)和第二气相集管(2)上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气相阀(7),两个所述第一气相阀(7)下游管路汇总处与第二气相阀(8)连接,所述第二气相阀(8)与第一气相管路(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气相集管(3)和第四气相集管(4)上分别再设置一个第一气相阀(7),所述第一气相阀(7)下游管路汇总处与第三气相阀(51)连接,所述第三气相阀(51)与第一气相管路(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液相集管(5)上依次设置第一液相阀(10)和第二液相阀(11),所述第二液相阀(11)的出口端与液相管路(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液相集管(6)上依次设置第四液相阀(52)和第五液相阀(53),所述第五液相阀(53)的出口端与液相管路(12)连接;所述第一气相管路(9)与所述液相管路(12)的连通处设有第四气相阀(54);所述第一气相管路(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相集管(1),所述第二气相集管(2),所述第三气相集管(3),所述第四气相集管(4)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五气相阀(55),所述第五气相阀(55)通过管道与第六气相阀(56)连接,所述第六气相阀(56)再通过管路与第七气相阀(57)连接,所述第七气相阀(57)的出口端连接在所述CO2液货舱(13)的顶端;所述第五气相阀(55)的进口端设置一条分管路,所述分管路与第八气相阀(58)连接,所述第八气相阀(58)通过管道与第九气相阀(59)连接,所述第九气相阀(59)的出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七气相阀(57)的进口端的管路上;所述第六气相阀(56)与所述第九气相阀(59)下游管路汇总处设有一条管路与第二吹扫泄放管路(16)连接,所述与第二吹扫泄放管路(16)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调节阀(50),所述第二吹扫泄放管路(16)另一端为透气出口(19);所述第一气相管路(9)上的所述第六气相阀(56)与所述第七气相阀(57)之间再设置一条分管路,所述分管路上安装第一吹扫阀(14)并连接至所述CO2液货舱(13)内的顶部吹扫管路(15);所述第一气相管路(9)上的所述第六气相阀(56)与所述第七气相阀(57)之间设置第三条分管路,所述第三条分管路上安装一个第二吹扫阀(18)并与第一吹扫泄放管路(17)连接,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明,片成荣,吉航,陈澄,孙强,吕岩,张梅,马俊,常立勇,杨阳,孙凯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