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地连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264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地连墙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制构件单元工厂预制,在施工现场使用UHPC完成预制构件单元的水平方向的拼装,水平连接节点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连接第二空腔的方式封堵,延长了渗流路径,从而使连接构件单元形成整体,确保了预制地连墙的抗渗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构件为方便运输和吊装,将单幅地连墙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进行拆分,在预制构件工厂生产最小构件单元后在现场拼装,并且通过在预制构件内设置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可以通过现场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减小截面面积,从而控制构件单元的重量和尺寸,可以提升地下连续墙的尺寸精度、浇筑质量和使用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地连墙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地连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地下连续墙以其施工振动小,噪音低,适用性强等优点已经成为了上海地区的主要基坑支护方式。现阶段地连墙以现浇工法为主,由于水下浇筑混凝土过程全程在地下槽孔内完成,因此存在质量差,且施工占地面积大,工程周期长等问题;而现有的预制地连墙方案大多以减小单幅尺寸的方式控制单个构件的重量和尺寸从而实现构件的吊装运输,这就导致了分幅过多且深度受限,从而减小了地连墙结构的抗渗性能和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地连墙及其施工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地连墙,包括:
[0005]多个左右依次连接的通长的预制构件单元,其中,每个通长的预制构件单元的中部设置有通长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包括一次连接的四个侧壁,所述第一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开口;所述第一空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空腔,每个第二空腔的一侧、顶部和底部开口;相邻的两个预制地连墙单元的第二空腔的一侧的开口通过高性能混凝土拼接。
[0006]进一步的,在上述预制地连墙中,每个预制构件单元的顶部和底部伸出有钢筋,上、下相邻的两个预制构件单元的钢筋通过螺栓和套筒连接。
[0007]进一步的,在上述预制地连墙中,还包括:
[0008]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通长的预应力钢绞线,上、下相邻的两个预制构件单元的预应力钢绞线通过预应力套筒连接。
[0009]进一步的,在上述预制地连墙中,底部的预制墙体通过固化泥浆与围护土体连接。
[0010]进一步的,在上述预制地连墙中,底部的预制墙体设置于槽段内。
[0011]进一步的,在上述预制地连墙中,所述第一空腔的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
[0012]进一步的,在上述预制地连墙中,所述第二空腔的截面为半正方形或半矩形。
[0013]进一步的,在上述预制地连墙中,所述第二空腔的截面为半多边形。
[0014]进一步的,在上述预制地连墙中,所述第二空腔的截面为半八边形。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预制地连墙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任意项所述的预制地连墙,所述包括:
[0016]在工厂事先制作预制构件单元;
[0017]在施工现场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将相邻的预制构件单元进行横向拼接,以形成各块预制墙体;
[0018]在待安装预制地连墙的位置的地面开槽形成槽段,在槽段内灌注泥浆;
[0019]将底部的预制墙体吊装入槽段,在底部的预制墙体上依次竖向拼接其他预制墙体;
[0020]在每个预制构件单元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吊放钢筋笼和预应力钢绞线后,浇筑混凝土;
[0021]对槽段中的泥浆进行固化处理。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构件单元可以工厂预制,在施工现场使用UHPC完成预制构件单元的水平方向的拼装,水平连接节点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连接第二空腔的方式封堵,延长了渗流路径,从而使连接构件单元形成整体,确保了预制地连墙的抗渗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构件为方便运输和吊装,将单幅地连墙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进行拆分,在预制构件工厂生产最小构件单元后在现场拼装,并且通过在预制构件内设置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可以通过现场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减小截面面积,从而控制构件单元的重量和尺寸,可以提升地下连续墙的尺寸精度、浇筑质量和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提升了围护结构质量,控制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更贴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预制地连墙的单幅截面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预制地连墙的拆分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预制地连墙的渗水路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地连墙,包括:
[0028]多块上下依次连接预制墙体,其中,每块预制墙体,包括:
[0029]多个左右依次连接的通长的预制构件单元,其中,每个通长的预制构件单元的中部设置有通长第一空腔1,所述第一空腔1包括一次连接的四个侧壁,所述第一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开口;所述第一空腔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空腔2,每个第二空腔2的一侧、顶部和底部开口;相邻的两个预制地连墙单元的第二空腔2的一侧的开口通过高性能混凝土(UHPC)拼接。
[0030]在此,目前地连墙主要采用现浇工法,该工法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浇筑质量难以控制,易出现气泡孔,墙体夹泥,钢筋裸露等质量问题,导致出现更多渗流路径,极大降低防渗墙的抗渗性能。
[0031]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构件单元可以工厂预制,在施工现场使用UHPC完成预制构件单元的水平方向的拼装,如图3所示,水平连接节点采用高性能混凝土(UHPC)浇筑连接第二空腔的方式封堵,延长了渗流路径,从而使连接构件单元形成整体,确保了预制地连墙的抗渗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构件为方便运输和吊装,将单幅地连墙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进行拆分,在预制构件工厂生产最小构件单元后在现场拼装,并且通过在预制构件内设置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可以通过现场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减小截面面积,从而控制构件单元的重量和尺寸,可以提升地下连续墙的尺寸精度、浇筑质量和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提升了围护结构质量,控制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更贴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0032]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地连墙一实施例中,每个预制构件单元的顶部和底部伸出有钢筋,
上、下相邻的两个预制构件单元的钢筋通过螺栓和套筒连接。
[0033]在此,预制构件完成水平方向浇筑拼装后,起吊就位过程中使用螺栓套筒连接上下两个预制墙体的钢筋,同时用螺栓的方式在吊装就位阶段进行竖向连接和拼装。
[0034]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地连墙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0035]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通长的预应力钢绞线,上、下相邻的两个预制构件单元的预应力钢绞线通过预应力套筒连接。
[0036]在此,本实施例中增设了预应力钢绞线,预制地墙内竖向预设通长预应力套筒,吊装就位后张拉预应力钢绞线,一方面增加了截面强度,降低了用钢量,另一方面提升了拼装后墙体的整体性。
[0037]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地连墙一实施例中,底部的预制墙体通过固化泥浆与围护土体连接。
[0038]在此,地下连续墙吊装完成后,通过泥浆固化的方式保护预制构件和围护土体,进一步保证了预制构件的抗渗性,耐久性和质量。
[0039]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地连墙一实施例中,底部的预制墙体设置于槽段内。
[004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地连墙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腔的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
[0041]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地连墙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腔的截面为半正方形或半矩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地连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上下依次连接预制墙体,其中,每块预制墙体,包括:多个左右依次连接的通长的预制构件单元,其中,每个通长的预制构件单元的中部设置有通长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包括一次连接的四个侧壁,所述第一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开口;所述第一空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空腔,每个第二空腔的一侧、顶部和底部开口;相邻的两个预制地连墙单元的第二空腔的一侧的开口通过高性能混凝土拼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地连墙,其特征在于,每个预制构件单元的顶部和底部伸出有钢筋,上、下相邻的两个预制构件单元的钢筋通过螺栓和套筒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地连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通长的预应力钢绞线,上、下相邻的两个预制构件单元的预应力钢绞线通过预应力套筒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地连墙,其特征在于,底部的预制墙体通过固化泥浆与围护土体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地连墙,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跃强龙莉波陈宇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