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261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后台、充电单元、预约单元、直流主电源线、支电源线、主控制线路、支控制线路、通信线路、分支单元,若干个所述充电桩接在后台上,后台同时管理若干个充电桩,所述充电桩上设有充电单元、预约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改良用户充电体验,增加用户粘性,减少无效投资,增加单台充电设备的有效使用时长,从而提高运营方投资收益,错峰用电,削峰填谷。削峰填谷。削峰填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的
,特别是智能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直流快充桩充电容量与枪头数匹配,反过来说,每把枪都配有专属的固定容量。一枪一车位,充完需马上驶离。
[0003]现有直流充电技术与方法的特性,决定了车辆充电完成后需立即拔枪驶离充电位,否则将造成该其它等候充电的车辆,无法继续使用该充电枪进行充电。而直流充电桩充电速度又很快(根据桩的功率,充电时间一般在40

60分钟至90%),充电用户一般只能选择充电期间在现场值守。
[0004]而有人值守充电的方式,在有些场景下,给用户带来了不便甚至困扰,给投资方带来了收益的减少,也不利于有序充电的配网工程与削峰填谷。下面将通过几个场景进行说明:
[0005]场景一:旅游景区停车场充电站(类似应用场景:商务办公楼地下停车场)
[0006]对于电动车自驾游的游客来说,到达景区停车时,最关注的就是附近的充电设施。而传统充电桩的充电模式,导致了游客要么是在到达时先充完电再游玩,或者游玩过后再给车辆充电。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充电期间车主都需在现场值守,这无形中减少了游客的游玩及消费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游客充电体验甚至游玩体验。
[0007]对于停车场充电桩投资者来说,因为游客的充电行为一般发生在游客到达高峰与离去高峰,而中间的游玩高峰期间,充电桩反而使用率反而不高,降低了单桩使用时长,降低了其投资收益。
[0008]场景二,只有地面公共停车位的居民小区
[0009]居民小区是晚间至早间停车最为集中的场所,且所停车辆具有停靠数量稳定,停车时段稳定,停车时间长,停靠车型稳定的特点。故如在小区内建设直流充电桩将大大方便小区内的电车用户,也将有力的黏住用户,
[0010]但目前建有直流充电桩的小区极少,建有的直流充电桩使用效率也极低。
[0011]归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0012]a,小区是个相对封闭的场景,其内的公共充电桩使用者一般都为小区内用户,故单充电桩覆盖车辆数量相对有限。
[0013]b,小区内的停车主要是下班后至次日早间,但私家车主的充电习惯却是晚间11电之前,只有5个小时左右的充电时段,再晚了影响车主休息与次日的工作。故即使只投少量直流充电桩以匹配小区内的电车数量,但因使用时段非常短,每台桩的单日收益也很难提升。
[0014]故而目前即使是有需求的小区,绝大部分还是没有建设直流充电桩。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私家车主只能在下班后,或者在中午工作时间前去充电。而他们合适的充电时段,又
是充电的峰值时段:或者说,合适大众的充电时段,必将变成充电的高峰时段。高峰时段充电价格高,充电功率小,需排队,占用下班后的自由时间,这些事项都将给充电用户带来不友好的充电体验。
[0015]场景三,公共停车场及停车楼
[0016]目前在城市内停车困难的区域(如老城区),政府都有建设或者计划建设专用停车场或者停车楼,或是租用附近大型企业单位的停车场,以满足附近居民的晚间停车需求。而在这些停车场所中,充电桩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
[0017]但传统充电桩的功能,车主无法解决停车充电一次性完成的目的,只能在充完电后驶离充电位,重新找空位泊车后方能安心回家。这样不仅耗费了车主的自由活动时间,停车场营运方也必须拿出部分车位作专用充电车位,浪费了该部分车位的停车功能及收益。
[0018]为此,如申请号201910259814.X公开了充电桩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该充电桩充电控制系统,可自动实现汽车的排序充电,无需用户人工进行排序,有效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了由于充电排序所导致的时间耗费,通过对待充电车辆是否满足充电条件的判断,以准确的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排序,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充电桩充电控制方法的排序充电准确性。
[0019]上述充电桩充电控制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自动实现汽车的排序充电,无需用户人工进行排序,有效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0020]1、上述充电桩充电控制系统所有充电枪均与充电桩相连,而充电桩每次只能给有限的几个车充电,充电桩匹配过多的充电枪,会导致后面排序的用户等待过长的时间;
[0021]2、容量池分配充电,最开始容量需求大,快充满时容量需求小,容量变小后剩余容量能够用于其他充电枪,但是由于上述充电桩充电控制系统是根据充电时间段排序的,因此在快充满时,会有过多的剩余容量未得到有效使用,进而造成了容量浪费;
[0022]3、上述充电桩充电控制系统通过充电时间段来排序,但是充电池未必在设置的时间段内刚好充满,因此会存在充电时间浪费或者不足的情况,若是设置的充电时间因为过多浪费了,会延误后面充电车的充电时间,若是设置的充电时间不足,则会造成本充电车未充满电。
[002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智能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2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智能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能够改良用户充电体验,增加用户粘性,减少无效投资,增加单台充电设备的有效使用时长,从而提高运营方投资收益,错峰用电,削峰填谷。
[002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智能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后台、充电单元、预约单元、直流主电源线、支电源线、主控制线路、支控制线路、通信线路、分支单元,若干个所述充电桩接在后台上,后台同时管理若干个充电桩,所述充电桩上设有充电单元、预约单元,若干个分支单元与充电桩相连,分支单元包含直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分支控制箱、分支充电枪,分支控制箱内设有直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充电单元枪线端子处延伸出直流主电源线,直流主电源线、分支控制箱之间连有支电源线,支电源线上设有直流接触器,充电单元输出端设有主控制线路,主控制线路、分支控制箱之间连有支控制线路,支控制线路上设
有中间继电器,预约单元、分支控制箱之间连有通信线路,分支控制箱引出一把分支充电枪,分支充电枪接入到分支控制箱上的支电源线、支控制线路、通信线路,每把分支充电枪通过对应的分支控制箱独立连接到充电桩的逻辑控制单元。
[0026]作为优选,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步骤一,充电车在相应车位停车后,运行分支单元,分支充电枪枪头与充电车充电枪座相连,枪线中的通信线路直接与预约单元相连,插枪后将插枪信号传输至预约单元;
[0028]步骤二,预约单元的PLC检测到插枪信号后,预约单元告知后台此分支充电枪符合预约条件,此时用户扫描二维码预约该分支充电枪的充电时段或次序;
[0029]步骤三,当收到后台发来的该分支充电枪的预约充电信息后,对其充电预约进行排序,添加到当前的充电队列当中;
[0030]步骤四,当轮到该分支充电枪充电时,预约单元向分支单元发出建立握手协议通讯指令,收到指令后,分支控制箱首先吸合本单元中支电源线上的直流接触器,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1)、后台(10)、充电单元(11)、预约单元(12)、直流主电源线(2)、支电源线(21)、主控制线路(3)、支控制线路(31)、通信线路(4)、分支单元(5),若干个所述充电桩(1)接在后台(10)上,后台(10)同时管理若干个充电桩(1),所述充电桩(1)上设有充电单元(11)、预约单元(12),若干个分支单元(5)与充电桩(1)相连,分支单元(5)包含直流接触器(22)、中间继电器(32)、分支控制箱(51)、分支充电枪(52),分支控制箱(51)内设有直流接触器(22)、中间继电器(32),充电单元(11)枪线端子处延伸出直流主电源线(2),直流主电源线(2)、分支控制箱(51)之间连有支电源线(21),支电源线(21)上设有直流接触器(22),充电单元(11)输出端设有主控制线路(3),主控制线路(3)、分支控制箱(51)之间连有支控制线路(31),支控制线路(31)上设有中间继电器(32),预约单元(12)、分支控制箱(51)之间连有通信线路(4),分支控制箱(51)引出一把分支充电枪(52),分支充电枪(52)接入到分支控制箱(51)上的支电源线(21)、支控制线路(31)、通信线路(4),每把分支充电枪(52)通过对应的分支控制箱(51)独立连接到充电桩(1)的逻辑控制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系统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充电车在相应车位停车后,运行分支单元(5),分支充电枪(52)枪头与充电车充电枪座相连,枪线中的通信线路(4)直接与预约单元(12)相连,插枪后将插枪信号传输至预约单元(12);步骤二,预约单元(12)的PLC检测到插枪信号后,预约单元(12)告知后台(10)此分支充电枪(52)符合预约条件,此时用户扫描二维码预约该分支充电枪(52)的充电时段或次序;步骤三,当收到后台(10)发来的该分支充电枪(52)的预约充电信息后,对其充电预约进行排序,添加到当前的充电队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顾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沃达丰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