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身与电加热一体化复合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功能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隐身与电加热一体化复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雷达隐身材料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提升装备战场生存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利用人工结构单元的可设计性及其频率选择特性可获得性能优异的隐身材料,例如专利CN201110052236.6、CN201610837738.2、CN201610330732.6、CN201610479707.4、CN201310078127.0、CN111585041A等分别公开了几种基于人工电磁材料设计的隐身材料。
[0003]对于装备的某些特殊部位,例如飞机机翼等部位,由于结冰问题会导致飞机的安全稳定性,同时也是需要进行隐身处理的部位。因此,在保证飞机隐身性能的同时实现防/除冰功能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利用电加热可以进行除冰,但是电加热和隐身性能往往相互制约,原因在于:目前的隐身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两种:吸波和散射。由于结构要实现电加热功能所以要采用导体进行电路设计后通电加热,连续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身与电加热一体化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导电反射层(1)、绝缘层(2)、电阻丝和透波介质穿刺复合层(3)、表面透波层(4);所述电阻丝和透波介质穿刺复合层(3)为编码结构单元I(31)和编码结构单元II(32)交错排列构成的M
×
M阵列结构;所述编码结构单元I(31)是由多条电阻丝I(11)在透波介质表面平行排列构成的正方形阵列结构,所述编码结构单元II(32)是由多条电阻细丝II(22)在透波介质表面平行排列构成的正方形阵列结构;电阻细丝I(11)和电阻细丝II(22)垂直;其中,M为偶数;编码结构单元I(31)和编码结构单元II(32)尺寸相同,且数量相等;电阻细丝I(11)和电阻细丝II(22)尺寸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身与电加热一体化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编码结构单元I(31)和编码结构单元II(32)的边长均为10~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身与电加热一体化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电阻细丝I(11)和电阻细丝II(22)的长度均为10~50mm。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永强,张浩军,屈冰玥,孙瑜,杨佳恒,徐卓,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