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素类物质在潜血痕迹显现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51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荧光素类物质在潜血痕迹显现中的应用。所述荧光素类物质为式Ⅰ或式Ⅱ所示化合物,基于所述荧光素类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潜血痕迹显现剂,为由荧光素类物质与下述任一种溶剂形成的溶液: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DMSO和DMF;溶液的pH值为3~5,优选4.3~4.9。本发明专利技术显现的方法适用于多种非渗透客体上的潜血痕迹显现,适用客体范围广,尤其对深色客体以及粗糙客体上的潜血痕迹有较好的显现效果,得到的纹线荧光亮度强,纹线较清晰、连贯,纹线与背景反差大。纹线与背景反差大。纹线与背景反差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素类物质在潜血痕迹显现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素类物质在潜血痕迹显现中的应用,属于法庭科学


技术介绍

[0002]当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时,能发射出波长和强度与入射光都不相同的光线,停止入射光的照射时,这些光线就会立刻或者逐渐消失,这些光线就是荧光。关于荧光现象的研究,西班牙的植物学家N.Monardes在1575年最早发现且记录了荧光现象。1852年,Stokes在研究叶绿素和奎宁后证实了荧光是发射光,发现它们的荧光波长比照射光波长要长一些,是物质吸收光能后重新发射出的光。科学家Bayer于1871合成出荧光素,直至今日它们的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的分子检测、DNA杂化分析和标记抗体等方面。
[0003]荧光素是具有刚性共平面大共轭结构的物质,一个由氧桥键把两个苯环固定在同一个平面上,它在激光的照射下可以产生很强的黄绿色荧光。荧光素类物质生物相容性好、荧光量子产率高等优点,常被用作生物染色剂、荧光光度分析剂和氧化

还原指示剂。随着测试仪器科技的进步,建立在荧光这一相关测试指标的分析方法逐步完善,特别是经过修饰的荧光素类物质荧光分析法,在生物、化学分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004]近年来在生物诊断领域检测快速发展起来的荧光探针法,就是运用荧光素发光原理。荧光素类小分子物质与生物体内核酸、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结构相互作用,可用于研究这些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性质和行为。通过荧光探针法与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的结合,在不破坏生物细胞活性的条件下很好的对组织和细胞中的物质进行了在线检测。收集细胞后装载探针的样品可以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酶标仪或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表明,荧光探针法相比别的检测方法具备容易操作、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等优点,且荧光探针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也能使检测对象免遭破坏等诸多优点,目前普遍应用在生物、环境、医学、化学等领域中。
[0005]潜血手印是犯罪现场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痕迹,对于侦查破案有着较强的指向性。血液成分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结合荧光探针法原理将犯罪嫌疑人遗留的潜血手印清晰地显现、提取下来,对于侦破案件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荧光素类物质在刑侦领域实现运用的重要开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荧光素类物质在潜血痕迹显现中的应用,可为法庭审判提供痕迹物证;经显现后的潜血痕迹(手印)经激光激发后和背景反差明显,可拍照提取,为法庭提供潜血手印痕迹物证。
[0007]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荧光素类物质为式Ⅰ或式Ⅱ所示化合物:
[0008][0009]式中,R1、R2、R3、R4、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和含1~4个碳原子的烷基;
[0010]R7和R8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羧基、异硫氰酸酯基、苯磺酰基或取代苯磺酰基、苯甲酰基或取代苯甲酰基、氨基、含1~4个碳原子的伯胺基和含1~4个碳原子的仲胺基;
[0011]式Ⅰ或式Ⅱ中,各取代基优选为:
[0012]R1、R2、R3、R4、R5和R6的取代情况如下:1)R1、R2、R3、R4、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原子;2)R2、R3、R4和R6独立地选自氢原子,R1和R5独立地选自氯原子和溴原子;3)R2、R3、R4和R6独立地选自氯原子和溴原子,R1和R5独立地选自氢原子;
[0013]R7和R8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羧基、异硫氰酸酯基、苯甲酰基和取代苯甲酰基,优选为:R7和R8为氢原子,R7为羧基、R8为氢原子,R7为异硫氰酸酯基、R8为氢原子。
[0014]基于所述荧光素类物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潜血痕迹显现剂,为由所述荧光素类物质与下述任一种溶剂形成的溶液:
[0015]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DMSO和DMF;
[0016]所述溶液的pH值为3~5,优选4.3~4.9。
[0017]所述溶剂优选甲醇和/或乙酸乙酯,在不能完全溶解澄清时候可适当加入少量DMF,甚至加热溶解澄清。
[0018]所述溶液中,所述荧光素类物质的浓度可为1
×
10
‑7mol/L~1
×
10
‑6mol/L。
[0019]可采用缓冲液调节所述溶液的pH值,根据溶解情况,保证溶液澄清透明,不能出现固体物质析出;
[0020]所述缓冲液为醋酸盐缓冲液。
[0021]所述荧光素类物质或所述潜血痕迹显现剂在潜血痕迹显现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所述潜血痕迹优选为潜血手印。
[002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现潜血痕迹的方法,包括采用所述荧光素类物质或所述潜血痕迹显现剂进行显现的步骤;
[0024]具体地,所述显现的方式可为喷显、滴显或涂显,具体可以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选择显现操作方法。。
[0025]具体地,将所述荧光素类物质或所述潜血痕迹显现剂应用于含有潜血痕迹的客体
上之后,于室温下放置10~60分钟(优选10~20分钟),滴加双氧水溶液,然后进行观察。
[0026]所述双氧水溶液的质量浓度可为30~35%,优选30%,使客体润湿即可。
[0027]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观察:
[0028]采用445nm激光激发,透过495nm滤光波片进行观察。
[0029]所述潜血痕迹位于非渗透客体上;
[0030]所述非渗透客体为玻璃、塑料、陶瓷或铝箔。
[003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荧光素类物质带有羧酸官能团,血液细胞蛋白质的氨基部分接与其接触后发生成盐反应,使得血液细胞与荧光素结合成整体。血液中血红蛋白是双氧水高效催化剂,反应产生极强氧化性自由基,蛋白质上结合的荧光素分子被该强氧化剂在特定的pH范围内氧化,成为荧光性物质,经过445nm的激光激发产生荧光,透过495nm的滤光片进行观察,能获得清晰的黄绿色荧光手印,为潜血手印显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0032]本专利技术显现的方法适用于多种非渗透客体上的潜血痕迹显现,适用客体范围广,尤其对深色客体以及粗糙客体上的潜血痕迹有较好的显现效果,得到的纹线荧光亮度强,纹线较清晰、连贯,纹线与背景反差大。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采用荧光素2

(6

羟基
‑3‑
氧代

3H

呫吨
‑9‑
基)苯甲酸(图1(a))、3',6'

二羟基
‑3‑
氧代

3H

螺[异苯并呋喃

1,9'

氧杂蒽]‑5‑
羧酸(图1(b))和3',6'

二羟基
‑5‑
异硫氰酸酯基

3H

螺[异苯并呋喃

1,9'

氧杂蒽]‑3‑
酮(图1(c))在黑色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血痕迹显现剂,为由荧光素类物质与下述任一种溶剂形成的溶液: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DMSO和DMF;所述荧光素类物质为式Ⅰ或式Ⅱ所示化合物:式中,R1、R2、R3、R4、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和C1

C4烷基;R7和R8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羧基、异硫氰酸酯基、苯磺酰基或取代苯磺酰基、苯甲酰基或取代苯甲酰基、氨基、含1~4个碳原子的伯胺基和含1~4个碳原子的仲胺基;所述溶液的pH值为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血痕迹显现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中,所述由荧光素类物质的浓度为1
×
10
‑7mol/L~1
×
10
‑6mol/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潜血痕迹显现剂,其特征在于:采用缓冲液调节所述溶液的pH值;所述缓冲液为醋酸盐缓冲液。4.荧光素类物质或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潜血痕迹显现剂在潜血痕迹显现中的应用;所述荧光素类物质为式Ⅰ或式Ⅱ所示化合物:式中,R1、R2、R3、R4、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和含1~4个碳原子的烷基;R7和R8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羧基、异硫氰酸酯基、苯磺酰基或取代苯磺酰基、
苯甲酰基或取代苯甲酰基、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静吕昱帆李孝君秦旗王子政宋丰发韩柯曲会英刘寰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安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