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自动风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46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矿用自动风帘,涉及矿用自动风帘装置技术领域,主要结构包括驱动机构、检测机构、门板和滑轨;滑轨设置于巷道壁两侧,门板的两侧设置于滑轨上,驱动机构设置于巷道顶部,驱动机构与门板传动连接;检测机构设置于巷道上方和滑轨两侧并与驱动机构电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矿用自动风帘,采用多片铰链设计的涡轮硬质门板,能够垂直升降并卷曲收纳的同时耐受200Pa风压配备雷达探测感应功能,行人车辆进入感应范围内自动升起,并在离开后自动关闭。同时配备的控制箱具有紧急停止和供电应急开启功能,且控制箱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的同时设置了除湿装置,能够适用于井下潮湿环境。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自动风帘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用自动风帘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矿用自动风帘。

技术介绍

[0002]矿井通风是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风帘是矿井通风系统的重要调节装置,能够控制某条风路上的风量大小、风路的通断,从而实现通风系统的调节。因此,风帘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对井下生产、人员和车辆的通行有着重要影响。
[0003]公开号为CN205172622U的专利中公开了煤矿井下回风巷风门控制装置,具体为手动风门闭锁装置,解决目前井下自动风门闭锁装置结构复杂,安装、使用及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方案为:包括设于两风门之间的第一、第二定滑轮和设于第一风门外的第三、第四定滑轮,风门连接索一端与第一风门固定,经第三、第四定滑轮变向后经第一、第二定滑轮导向,另一端与第二风门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无需能源供给即可保持风门关闭;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极低;3、一道风门开启时保证另一道风门关闭,避免风门大量漏风。
[0004]传统手动风门依靠通过的工作人员、车辆进行手动开启,在人员车辆经过后经常忘记关闭;传统手动风门为了防止漏风通常设置了较多风漏风措施,导致风门的开启、关闭步骤较为繁琐,且风门处于风压较大的巷道时开启、关闭不便,使得工作人员经常关闭风门不严。以上两点均导致了巷道漏风严重,致使整个矿井的通风系统达不到设计要求,该生产和工作人员带来了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用自动风帘,以解决现有风门手动关闭不便、关闭不严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用自动风帘,包括驱动机构、检测机构、门板和滑轨;所述滑轨设置于巷道壁两侧,所述门板的两侧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巷道顶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门板传动连接;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巷道上方和滑轨两侧并与所述驱动机构电控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门板包括多个子门板,所述多个子门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子门板包括前后两层铝合金板以及两层铝合金板之间填充的聚氨酯。
[0010]可选的,所述铝合金板厚度为0.7mm。
[0011]可选的,所述子门板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隔热桥。
[0012]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主轴,所述电机与所述主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主轴设置于所述巷道顶部,所述门板与所述主轴传动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雷达探测传感器和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所述雷达探测传感器和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驱动机构电控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滑轨顶部设置有包厢,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包厢内,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包厢一侧。
[0015]可选的,所述滑轨内下部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所述门板下降过程中的缓冲。
[0016]可选的,所述门板上设置有观察窗,在所述门板下降到最低位置后,所述观察窗位于人体的头部高度。
[0017]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中的矿用自动风帘,采用多片铰链设计的涡轮硬质门板,能够垂直升降并卷曲收纳的同时耐受200Pa风压配备雷达探测感应功能,行人车辆进入感应范围内自动升起,并在离开后自动关闭。同时配备的控制箱具有紧急停止和供电应急开启功能,且控制箱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的同时设置了除湿装置,能够适用于井下潮湿环境。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矿用自动风帘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矿用自动风帘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2、观察窗;3、包厢;4、门板;5、传动铰链;6、雷达探测传感器;7、扭簧;8、滑轨;9、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矿用自动风帘,包括驱动机构、检测机构、门板4和滑轨8;滑轨8设置于巷道壁两侧,门板4的两侧滑动的设置于滑轨8上,驱动机构设置于巷道顶部,驱动机构与门板4传动连接;检测机构设置于巷道上方并与驱动机构电控连接。
[0025]本实施例中的矿用自动风帘,利用检测机构探测人员、车辆的通过,并配合控制系统实现人员、车辆经过时自动开启风帘,体积小巧,灵敏度高。
[0026]于本具体实施例中,该自动风帘包括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巷道壁两侧的滑轨8,和固定在巷道顶端的主轴9以及包括多个子门板4的硬质门板4。硬质门板4在滑轨8上下滑动,通过顶部的电机1驱动,由传动铰链5进行传动。
[0027]由于门板4是由多块高度为185mm的子门板4通过铰接的方式相互连接,门板4厚度为40mm,门板4前后采用0.7mm厚双层铝合金板,中间填充聚氨酯,保证了良好的保温性,截面设计为断桥隔热结构,最大可耐受200Pa风压,不至于变形影响风帘的上升下降。在风帘在开启的状态下能够绕顶部主轴9收纳于包厢3内,大大减少了风帘在巷道内占据的空间。
[0028]滑轨8包括三元乙丙胶、5mm铝合金滑轨8和2mm镀锌板;滑轨8有利于门体的加速,使门体在高速运行中噪音小,更加平稳,开启速度每秒最高达到600

1500mm,并且确保了门体在高压、高速滑动过程中的可靠性。滑轨8内由多排传动铰链5进行传动,传动铰链5由特质螺栓固定,传动铰链5的连接采用QPQ处理的钢轴与PEEK(聚醚醚酮树脂)轴套相配合,使得轴体表面硬度增加,并极大的增加了轴的抗腐蚀能力,轴表面光滑不易腐蚀,使用强度高。
[0029]两侧导轨内设有扭簧7末端缓冲技术,负责常规的缓启缓停功能,此外还独有的缓冲量调节技术,使门运行燥音低,效率高等特点。
[0030]包厢3底部设有雷达探测感应器,当行人、车辆进入感应范围内,风帘可自动开启,当行人、车辆离开感应范围时,可自动关闭。同时能够手动设定雷达探测范围。同时,滑轨两侧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当两侧滑轨中有障碍物阻挡两侧红外线传感器时,门体会自动反弹到最高位,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0031]观察窗2设置于人体头部高度,采用聚碳酸酯板双层设计,双层结构的设计既保证门体内外的保温效果,又保持了良好的透明性采光效果,门内外人员可通过观察窗2观察对面远处状况。
[0032]自动风帘的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自动风帘,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检测机构、门板和滑轨;所述滑轨设置于巷道壁两侧,所述门板的两侧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巷道顶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门板传动连接;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巷道上方和滑轨两侧并与所述驱动机构电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自动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包括多个子门板,所述多个子门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自动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门板包括前后两层铝合金板以及两层铝合金板之间填充的聚氨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自动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板厚度为0.7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自动风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门板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隔热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自动风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华陈刚干雨杭刘啸尘初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