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制氢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36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制氢反应器,涉及制氢反应器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装置占地面积大、为其中的可燃组分未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该一体化制氢反应器,包括:反应箱;燃料处理组件,安装在反应箱的内部;分隔板,设置在反应箱内,将反应箱内分隔为燃烧室和反应腔;喷管,安装在燃烧室内;催化剂,填充在燃烧室内;汽化过热器,安装在燃烧室内;反应组件,其出口与反应组件的进口连通;导热介质,填充至反应腔内;余热循环组件,两端分别与燃烧室的出气端和燃料处理组件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催化燃烧为设备提供所需的热量,减少供导热油的设备;在设备内部空隙填充导热介质提高热传递效率;将反应后的烟气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热损失,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制氢反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氢反应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制氢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为吸热反应,整个装置需要外加热源,现有的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装置广泛采用导热油系统作为热源,导热油作为热载体,一般导热油加热到290℃后进入甲醇水蒸气转化系统,为系统提供热量后,导热油的温度下降到约270℃,回到导热油炉,形成一个封闭的导热油循环加热系统。导热油系统多采用明火加热装置(如燃煤或燃油、气等),导热油一般采用矿物油(型号为WD

320),这种矿物油容易结碳,2

3年必须清洗整个导热油系统所有管线和设备,增加了成本;此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明火装置与氢气装置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5m,而导热油系统本身占地面积较大,这就使整个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装置占地面积大,极大程度上不满足微小型甲醇制氢装置体积和占地的需要;另外,尾气中可燃组分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制氢反应器,采用催化燃烧为设备提供所需的热量,减少供导热油的设备;在设备内部空隙填充导热介质提高热传递效率;将反应后的烟气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热损失,节约成本。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制氢反应器,包括:反应箱;燃料处理组件,安装在所述反应箱的内部,其进气端延伸至所述反应箱外;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反应箱内,且套设在所述燃料处理组件外侧,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燃料处理组件之间形成燃烧室,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反应箱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反应腔;喷管,竖直安装在所述燃烧室内,所述喷管的一端与所述燃料处理组件连通,所述喷管的喷孔沿所述喷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催化剂,填充在所述燃烧室内;汽化过热器,安装在所述燃烧室内,其进料口位于所述反应箱外;反应组件,安装在所述反应腔内,所述汽化过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反应组件的进口连通;导热介质,填充至所述反应腔内;余热循环组件,其一端与所述一体化制氢反应器的烟气出口连通,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燃料处理组件的进气口处。
[0005]可选地,所述燃料处理组件包括:内套管,安装在所述反应箱内;外套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之间形成混合区域,所述
余热循环组件的出气端连接至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喷管的进口连接至所述混合区域内;燃料进料管,一端伸入所述内套管中,并与所述混合区域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反应箱外。
[0006]可选地,所述喷管具有多根,绕所述燃料处理组件均匀设置。
[0007]可选地,沿所述喷管轴线方向设置的多个喷孔为一组时,所述喷管沿其周向方向设有多组所述喷孔。
[0008]可选地,所述汽化过热器包括第一环管,套设在所述燃料处理组件外,所述第一环管上设有原料进口;第二环管,套设在所述燃料处理组件外,所述第二环管上设有原料出口;内盘管,套设在所述燃料处理组件外,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管和第二环管连通;外盘管,套在所述内盘管外,其两端分别与第一环管和第二环管连通;其中,当所述喷管安装后位于所述内盘管和所述外盘管之间。
[0009]可选地,所述反应组件包括:反应管,所述反应管具有多个,等间距安装在所述反应腔内;进气管,其数量与所述反应管的数量相匹配,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汽化过热器的出口连通,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反应管内。
[0010]可选地,所述导热介质为铝颗粒、铜颗粒、银颗粒或金颗粒。
[0011]可选地,所述燃烧室内至少设有一辅助加热装置。
[0012]可选地,所述反应箱、燃料处理组件、分隔板、喷管、汽化过热器、反应组件和余热循环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3]可选地,所述反应箱的外侧设有保温层。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不再采用现有的导热油供热方式,直接采用的催化燃烧来提供设备整体所需的热量,降低设备体积。
[0015]2、在设备内部空隙填充导热介质,提高热传递效率;烟气进行循环使用减少热损失,节约成本。
[0016]3、本专利技术的汽化过热器采用双层螺旋盘管结构,使其汽化行程足够长,满足汽化过热需求;将汽化过热器集成在设备本体的燃烧室内部,减少了热传递时间与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损失,优化了汽化过热的效果;同时也减小了设备整体体积,减小了占地面积。
[0017]4、本专利技术采用燃料先预热后喷射的方式,使其燃料能均匀沿喷管的喷孔进行均匀喷射,整体温度能均匀升温,降低局部飞温等情况出现。
[0018]5、本专利技术在燃烧室内设置了辅助加热装置,低温时能预加热,待机时能稳定维持住温度不变,减少了每次设备运行时升温时;热启机时即能随启随用,极大的缩短了机器启动时间,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
[0019]6、本专利技术最外侧使用保温棉缠绕,进行隔热保温,减少了热损失。
[0020]7、本专利技术极大的减小了制氢系统整体体积,减轻了系统整体重量,使整个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一体化制氢反应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一体化制氢反应器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4]图3为一体化制氢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5]图4为一体化制氢反应器的喷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一体化制氢反应器具有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一体化制氢反应器具有辅助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反应箱;11、燃烧室;12、反应腔;2、燃料处理组件;21、内套管;22、燃料进料管;23、外套管;24、混合区域;3、分隔板;31、多孔金属环状底板;4、喷管;41、喷孔;5、催化剂;6、汽化过热器;61、第一环管;62、原料进口;63、第二环管;64、原料出口;65、内盘管;66、外盘管;7、反应组件;71、反应管;72、进气管;8、导热介质;9、余热循环组件;10、辅助加热装置;110、保温层;120、外排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制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箱;燃料处理组件,安装在所述反应箱的内部,其进气端延伸至所述反应箱外;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反应箱内,且套设在所述燃料处理组件外侧,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燃料处理组件之间形成燃烧室,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反应箱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反应腔;喷管,竖直安装在所述燃烧室内,所述喷管的一端与所述燃料处理组件连通,所述喷管的喷孔沿所述喷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催化剂,填充在所述燃烧室内;汽化过热器,安装在所述燃烧室内,其进料口位于所述反应箱外;反应组件,安装在所述反应腔内,所述汽化过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反应组件的进口连通;导热介质,填充至所述反应腔内;余热循环组件,其一端与所述一体化制氢反应器的烟气出口连通,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燃料处理组件的进气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制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处理组件包括:内套管,安装在所述反应箱内;外套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之间形成混合区域,所述余热循环组件的出气端连接至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喷管的进口连接至所述混合区域内;燃料进料管,一端伸入所述内套管中,并与所述混合区域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反应箱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制氢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具有多根,绕所述燃料处理组件均匀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体化制氢反应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业勤叶根银杨文杰严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亚联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