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213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和摄像模组,引流管体由柔性材料制成,引流管体内轴向设有引流管腔,引流管体的头部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引流管腔两端开口,一端设有引流前口,另一端设有引流尾口,引流前口设于头部且与头端具有设定距离;所述摄像模组埋置在引流管体的头部处,摄像模组的最小成像物距小于其与头端的距离,以实现引流管体头端的顺利成像。解决了不透明的组织和浑浊液体,摄像模块通常被遮挡,无法实现可视功能的问题;摄像头浸泡在透明材料中,避免了不同介质的交界面对光的干扰,提高了影像清晰度,同时无需设置额外的摄像管腔,缩小了引流管径,降低创伤风险。降低创伤风险。降低创伤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及制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用于引流组织液例如脑脊液、脑血肿、腹部脓水、皮肤组织脓水、术后血水等。在临床使用中,引流管使用时均需满足:1.引流管吸引口准确置入组织内,准确接触到需要引流的组织;2.吸引口不堵塞,引流腔保持通畅。现有引流管置入主要依赖于定位方法和定位装置,可选的方法主要包括徒手穿刺、简单装置辅助导引、传统有框架立体定向仪等方法。但所有的定位方法,引流管在插入组织后,均无法实时反馈是否准确置于预定病灶部位,医生只能凭经验盲操作。一旦没有置入准确位置,轻则引流管失能,无法实现被动引流功能,脓水等不能及时排出;重则使主动吸引操作时,抽取到正常组织比如脑组织,造成再出血、功能损失等,甚至危及病人生命,酿成严重医疗事故。
[0003]经检索,CN201420095694

一次性可视引流管,在引流腔道边上设置有单独的可视腔道,并内置入摄像模块,实现对管道前端的可视观察,但是在真实引流管使用环境中,通常是不透明的组织和浑浊液体,摄像模块通常被遮挡,无法实现可视功能;摄像头设置在腔道中,其摄像头很难贴住腔道最前端,摄像头前有空气与腔道壁的交界面,降低了影像清晰度;同时,在引流腔道边上设置单独的可视腔道,增大了引流管的外径,进而增大了患者创伤的风险,并且单独的可视腔道会对摄像视野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管及其制造方法,实现在透明和浑浊的组织和液体中的引流实时可视,便于及时获得引流管体头端的位置,实现引流管的引流前口准确置入组织内,准确接触到需要引流的组织,实时反馈引流管体是否准确置于预定病灶部位。引流管体的头部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摄像模组埋置在头部,摄像头可以浸泡在透明材料中,避免了不同介质的交界面对光的干扰,提高了影像清晰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第一方面,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和摄像模组,引流管体由柔性材料制成,引流管体内轴向设有引流管腔,引流管体的头部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引流管腔两端开口,一端设有引流前口,另一端设有引流尾口,引流前口设于头部且与头端具有设定距离;
[0007]所述摄像模组埋置在引流管体的头部处,摄像模组的最小成像物距小于其与头端的距离,以实现引流管体头端的顺利成像。
[000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引流管腔为直线型,引流管腔靠近头端的一端设置定位凹槽,引流前口设于引流管体侧壁,并且引流前口距离引流管腔前端具有设定距离,所述引流尾口位于引流管体端面上,用于连接体外引流部件或负压装置。
[000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摄像模组位于引流管体的头端与引流管腔前端面之间。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摄像模组靠近引流管体侧壁设置,并且引流前口位于引流管体的头端与摄像模组之间。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引流管腔为L型,引流前口设于引流管体的头部侧壁,引流管腔弯折处设置定位凹槽;
[0012]所述摄像模组设于引流管腔内侧,引流前口位于引流管体的头端与摄像模组之间。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还包括刚性通条,刚性通条用于支撑引流管体,其一端用于与所述定位凹槽卡接,另一端设置把手。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引流管体外侧面沿轴向设置刻度线。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引流管体的头端为圆钝形。
[0016]第二方面,一种引流管的制造方法,基于如上任一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包括如下步骤:
[0017]挤出多腔管,包括摄像管腔和引流管腔;
[0018]利用导线穿过管腔的前端口并焊接摄像模组;
[0019]将管头包含摄像模组整体浸入到盛满透明液体材质的模具中,液体材质采用低温成型,固化后成型;
[0020]冲孔,形成引流前口和引流尾口。
[0021]第三方面,一种引流管的制造方法,基于如上任一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包括如下步骤:
[0022]挤出多腔管,包括摄像管腔和引流管腔;
[0023]将管头包含摄像模组整体浸入到盛满透明液体材质的模具中,先成型引流管体头部,之后在摄像管腔侧壁切开一个侧切口,将导线从摄像管腔尾端穿入,从侧切口穿出;
[0024]焊接摄像模组,将导线后撤,通过侧切口将摄像模组塞入摄像管腔;
[0025]在摄像管腔最前端开设侧口,通过侧切口,灌入透明胶水或者低温成型材料,填满摄像模组前的空腔,通过侧口排气,之后固化成型;
[0026]在侧切口处的引流管体外侧套设外套管;
[0027]冲孔,形成引流前口和引流尾口。
[0028]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9]1.本专利技术摄像模组埋置在引流管体的头部处,摄像模组的最小成像物距小于其与头端的距离,实现在透明和浑浊的组织和液体中的引流实时可视,便于及时获得引流管体头端的位置,实现引流管的引流前口准确置入组织内,准确接触到需要引流的组织,实时反馈引流管体是否准确置于预定病灶部位。引流管体的头部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摄像模组埋置在头部,可以保证成像清晰。
[0030]2.本专利技术的摄像模组埋置在头部,实现了摄像模组的摄像头可以浸泡在透明材料中,避免了不同介质的交界面对光的干扰,提高了影像清晰度;同时无需设置额外的摄像管腔,缩小了引流管径,降低了创伤风险。
[0031]3.本专利技术将导线从摄像管腔中穿出后再焊接摄像模组,或者将导线从侧切口穿出后再焊接摄像模组,由于摄像模组的外径大于导线外径,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小引流管体的外径,降低患者创伤风险。
附图说明
[0032]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引流管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引流管的摄像模组第一位置结构剖面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引流管的摄像模组第二位置结构剖面图。
[003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引流管的摄像模组第三位置结构剖面图。
[003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引流管的第一种制造方法示意图。
[003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引流管的第二种制造方法示意图。
[003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设置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
[0041]其中:1.引流管体;11.引流管腔;111.引流前口;112.引流尾口;113.定位凹槽;12.头部;13.摄像管腔;131.侧切口;132.侧口;133.前端口;2.刚性通条;3.摄像模组;4.外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体和摄像模组,引流管体由柔性材料制成,引流管体内轴向设有引流管腔,引流管体的头部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引流管腔两端开口,一端设有引流前口,另一端设有引流尾口,引流前口设于头部且与头端具有设定距离;所述摄像模组埋置在引流管体的头部处,摄像模组的最小成像物距小于其与头端的距离,以实现引流管体头端的顺利成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腔为直线型,引流管腔靠近头端的一端设置定位凹槽,引流前口设于引流管体侧壁,并且引流前口距离引流管腔前端具有设定距离,所述引流尾口位于引流管体端面上,用于连接体外引流部件或负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位于引流管体的头端与引流管腔前端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靠近引流管体侧壁设置,并且引流前口位于引流管体的头端与摄像模组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腔为L型,引流前口设于引流管体的头部侧壁,引流管腔弯折处设置定位凹槽;所述摄像模组设于引流管腔内侧,引流前口位于引流管体的头端与摄像模组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刚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亮王峰卢娜张文勇刘健孙鑫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科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