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212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及系统,涉及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分析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基于构建的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求解指标权重值,形成包括层次分析法和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估模型;基于综合评估模型,根据工程实际,对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进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整合设计侧各设计专业工程施工建设难点,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分级赋以权重,最终计算出项目设计侧可行性指标,用于项目前期评价辅助决策,实现了输变电项目可研评估科学性、成熟度的有效提升。升。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电网建设工程属于建设工程当中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程,存在很多行业特性:投资消耗大、配套物资以及设备非常多、项目建设质量对工程影响较大、对设备供货时间和功能多样性有诸多要求、项目工程技术难度大、工序复杂、工作规范性要求高、施工时间长等。基于电网工程具有的不确定性、投资大以及周期长的特征,建设输变电工程存在很多风险。
[0004]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可交付性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作为落实电网规划的首个环节,同时又是电网设计工作的前端环节,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统筹考虑各电压等级电网规划,根据实际选址选线情况,高效利用站址和通道资源,充分进行方案比选论证,为项目立项决策、建设方案、建设时序等提供科学依据。
[0005]由于电网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度高、协调配合困难等特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增加方案深度、系统性地量化评价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颠覆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0006]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最初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提出,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AHP法的原理是将一个需要评价或做出决策的复杂问题转换为多个层次,通过相关专家或评价人员对各个层次进行评判打分,构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可表征各指标的权重信息,从而可得到最底层指标对于目标层的权重信息,为评价人员的决策做出指导。
[0007]目前,由于现有技术中缺乏对电网基建工程中存在的重要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完备的整合,缺乏构建科学的层次框架体系,导致无法对不同的输变电工程风险因素进行准确有效的量化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及系统,整合设计侧各设计专业工程施工建设难点,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分级赋以权重,最终计算出项目设计侧可行性指标,用于项目前期评价辅助决策,实现了输变电项目可研评估科学性、成熟度的有效提升。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
[0011]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分析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
[0013]基于构建的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求解指标权重值,形成包括层次分析法和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估模型;
[0014]基于综合评估模型,根据工程实际,对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进行评价。
[001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系统。
[0016]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系统,包括:
[0017]可行性指标体系构建模块,被配置为:分析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
[0018]综合评估模型形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构建的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求解指标权重值,形成包括层次分析法和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估模型;
[0019]可行性指标评价模块,被配置为:基于综合评估模型,根据工程实际,对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进行评价。
[0020]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中的步骤。
[0021]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中的步骤。
[0022]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及系统,对电网项目的运行安全、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进行了全面考量和系统研判,最大限度考虑了工程前期推进和后期工程施工阶段中可能出现的颠覆性因素,设计侧可行度(DSF)指标可有效反映后期设计、施工方案中的重要风险,实现了项目可研评估科学性、成熟度的有效提升。
[0024]2.本专利技术建立了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要因指标层次框架体系,构建了大类层、小类层和要因层,大类层由三个专业大类构成,大类层下设小类层,小类层包括若干个专业小类,小类层下设要因层,要因层包括若干要因;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指标校验,利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包括层次分析法和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估模型,整体上提高了评价方法的准确性。
[0025]3.本专利技术中,大类层包括架空线路A1、电缆线路A2、变电部分A3三个专业大类,架空线路A1下设路径选线B1、架空本体B2、架空廊道B3三个专业小类,电缆线路A2下设电缆电气B4和电缆土建B5两个专业小类,变电部分A3下设土建B6和电气B7两个专业小类;并且创新性的提出了如下要因层:
[0026]对应于B1的要因层为:地质岩性复杂,地形增加系数过大,曲折系数>1.2,基础资料缺失;
[0027]对应于B2的要因层为:超高杆塔,牵张场布置困难,非常规基础型式,老旧线路T接;
[0028]对应于B3的要因层为:交叉跨越复杂,通道清理复杂。
[0029]对应于B4的要因层为:电缆T接,垂直敷设,现有通道状况差;
[0030]对应于B5的要因层为:特殊钻越(铁路、高速等),低压线路、其他管线迁移,管线交叉,通道清理,路面破坏;
[0031]对应于B6的要因层为:施工电源接入,水源市政管网接入,进站道路修整,进出线土建对接;
[0032]对应于B7的要因层为:变电站需全停,基础资料缺失,旧址增容或扩建,保护通道未具备,保护配置涉及分布式电源,非常规主接线,老旧间隔启用;
[0033]本专利技术输变电工程风险因素从设计侧分层搭建框架,由于设计工作贯穿于工程各个环节,因此设计侧框架是全流程的,也更能反映工程可行性;本专利技术创新性提出的三层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科学完备的整合了电网设计侧输变电基建工程中存在的重要风险因素,能够非常准确且便捷地对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进行分析。
[0034]4.本专利技术计算了估算调整系数,计算了大类层中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和变电部分对应的分项估算钱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分析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基于构建的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求解指标权重值,形成包括层次分析法和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估模型;基于综合评估模型,根据工程实际,对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进行评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设计侧响应的输变电工程可行性指标体系,包括架空线路A1、电缆线路A2、变电部分A3:所述架空线路A1包括路径选线B1、架空本体B2和架空廊道B3;所述电缆线路A2包括电缆电气B4和电缆土建B5;所述变电部分A3包括土建B6和电气B7;路径选线B1包括:

地质岩性复杂:路径方案确定后通过采集沿线地质样本,对样本进行地质岩性复杂度计算得到;

地形增加系数过大:路径方案确定后通过采集沿线不同地形的路径长度比例,计算地形增加系数得到;

曲折系数>1.2:路径方案确定后通过计算路径长度和位移长度的比值得到;

基础资料缺失:通过对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判断是否缺失得到;架空本体B2包括:

超高杆塔:根据路径地形起伏和交叉跨越初排塔位,采集杆塔高度,判断杆塔高度是否超过同电压等级通用设计杆塔高度得到;

牵张场布置困难:路径方案确定后通过路径图中架线区段布置牵张厂是否需占用道路、果园进行判定。

非常规基础型式:通过剔除常见的台阶式、板式、灌注桩式基础判定;

老旧线路T接:通过T接杆塔运行年限是否超过30年进行判定;架空廊道B3包括:

交叉跨越复杂:通过核实路径图中是否含跨越高铁、高速、河流、带电线路等,并计算交叉跨越复杂度得到;

通道清理复杂:通过计算通道清理费用单公里投资是否超过当年发布的多维立体参考价20%确定;电缆电气B4包括:

电缆T接:通过电缆线路方案是否需采用T型接头确定;

垂直敷设:通过电缆敷设是否存在高差>3m进行判定;

现有通道状况差:通过现场勘察采集现有通道是否存在积水、现状电缆交叠错乱、现有支架需拆除重装影响敷设电缆的情况得到;电缆土建B5包括:

特殊钻越:通过采集是否有钻越铁路、高速、河流、厂房情况得到;

低压线路、其他管线迁移:通过采集新建土建方案是否涉及低压线路、其他管线的迁
移情况得到;

管线交叉:通过采集新建电缆土建路径与各类管线交叉情况得到;

通道清理复杂:通过对比新建电缆土建路径单公里建设场地与征用费与常规电缆工程单公里建设场地与征用费得到;

路面破坏:通过采集新建电缆土建路径是否需破坏现状路面得到;变电土建B6包括:

施工电源接入:通过采集施工电源接入是否复杂得到;

水源市政管网接入:通过采集是否涉及水源市政管网接入得到;

进站道路修整复杂:通过采集进站道路整修是否需占用现状道路、果园的情况得到;

进出线土建对接:通过采集变电站进出线土建对接是否存在高差大、土建方式不匹配的情况得到;变电电气B7包括:

变电站需全停:通过采集停电过渡方案中变电站是否需要全停的情况得到;

基础资料缺失:通过对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判断是否缺失获得;

旧址增容、扩建:通过采集新建变电工程规模是否为原变电站站址增容、扩建的情况得到;

保护通道未具备:通过采集新建变电站与上级变电站是否具备保护通道的情况得到;

保护配置涉及分布式电源:通过采集规划进行T接或改接的线路是否涉及分布式电源得到;

非常规主接线:通过采集是否存在变电站通用设计非常规主接线情况得到;

老旧间隔启用:通过采集新建站的上级电源是否存在老旧间隔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祥飞谢玉强许晓明孙成张文亮曹明明王栋杨羽昊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