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融合系统、UE、BS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208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2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融合系统、UE、BS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融合系统处于用户终端UE直连模式的情况下,UE根据接收到的反向散射终端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并在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UE向基站BS发送模式切换请求,模式切换请求用于指示BS执行将UE直连模式切换为BS直连模式的模式切换流程。采用本方法能够在UE与BD的相对位置较远时不影响融合系统的通信。置较远时不影响融合系统的通信。置较远时不影响融合系统的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融合系统、UE、BS和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融合系统、UE、BS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蜂窝移动网与反向散射物联网融合系统(以下简称融合系统)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反向散射终端(backscatter device,BD)和反向散射接收机(backscatter receiver,BR)。该融合系统由于功耗较低,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通信领域。
[0003]该融合系统通常应用于UE直连模式,UE直连模式是指将UE作为射频激励信号源和接收机的模式。例如,在UE直连模式中,由UE向BD发送射频激励信号,BD在接收到该射频激励信号之后,将通信数据调制在该射频激励信号中,以得到返回给UE的反射信号,从而UE将该反射信号中的通信数据反馈给BS。
[0004]然而,UE直连模式在UE与BD的相对位置较远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UE和BD之间的信号变差,从而影响融合系统的通信的问题。因此,如何在UE与BD的相对位置较远时不影响融合系统的通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点研究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UE与BD的相对位置较远时不影响融合系统的通信的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融合系统、UE、BS和存储介质。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融合系统处于用户终端UE直连模式的情况下,UE根据接收到的反向散射终端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在满足该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该UE向基站BS发送模式切换请求,该模式切换请求用于指示该BS执行将UE直连模式切换为BS直连模式的模式切换流程。
[0007]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融合系统处于UE直连模式的情况下,BS接收UE发送的模式切换请求;该BS根据该模式切换请求,执行将UE直连模式切换为BS直连模式的模式切换流程;其中,该模式切换请求是该UE根据接收到的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的。
[0008]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融合系统处于用户设备UE直连模式的情况下,UE根据接收到的反向散射终端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满足该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该UE向基站BS发送模
式切换请求,该模式切换请求用于指示该BS执行将UE直连模式切换为BS直连模式的模式切换流程。
[0009]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融合系统处于UE直连模式的情况下,BS接收UE发送的模式切换请求;切换模块,用于该BS根据该模式切换请求,执行将UE直连模式切换为BS直连模式的模式切换流程;其中,该模式切换请求是该UE根据接收到的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的。
[0010]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系统,该系统包括BS、UE和BD;该UE,用于执行上述模式切换方法;该BS,用于执行上述模式切换方法。
[0011]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UE。该UE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用于在融合系统处于用户设备UE直连模式的情况下,UE根据接收到的反向散射终端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该收发器,用于在满足该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该UE向基站BS发送模式切换请求,该模式切换请求用于指示该BS执行将UE直连模式切换为BS直连模式的模式切换流程。
[0012]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BS。该BS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收发器,用于在融合系统处于UE直连模式的情况下,BS接收UE发送的模式切换请求;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用于该BS根据该模式切换请求,执行将UE直连模式切换为BS直连模式的模式切换流程;其中,该模式切换请求是该UE根据接收到的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的。
[0013]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0014]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0015]上述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融合系统、UE、BS和存储介质,在融合系统处于用户终端UE直连模式的情况下,UE根据接收到的反向散射终端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并在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UE向基站BS发送模式切换请求。由于UE接收到的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能够指示出UE与BD之间的相对位置情况,因此,UE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出是否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进一步地,模式切换请求用于指示BS执行将UE直连模式切换为BS直连模式的模式切换流程,进而UE就可以在UE与BD之间的相对位置较远的情况下,向BS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以由UE直连模
式切换为BS直连模式。而由于BS的覆盖能力是大于UE的,因此,在UE与BD之间的相对位置较远的情况下,将融合模式切换至BS直连模式并不会影响该融合系统的通信,提高了融合系统的通信稳定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获取移动参数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获取移动性参数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确定第一强度阈值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融合系统的初始化过程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常态检测周期的流程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常态检测周期的过程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异常态检测周期的流程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确定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的流程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异常态检测周期的过程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流程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模式切换流程的流程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模式切换流程的流程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模式切换流程的流程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模式切换流程的流程示意图;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流程的过程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图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融合系统处于用户终端UE直连模式的情况下,UE根据接收到的反向散射终端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在满足所述模式切换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所述UE向基站BS发送模式切换请求,所述模式切换请求用于指示所述BS执行将UE直连模式切换为BS直连模式的模式切换流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接收到的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触发条件,包括:所述UE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与第一强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满足所述模式切换触发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强度阈值是根据所述BD对应的移动性参数和在所述融合系统的初始化过程中确定的所述BD发送的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初始信号强度确定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融合系统的初始化过程中,所述UE向所述BD发送第一激励载波信号,所述第一激励载波信号携带初始测量指示;所述UE接收所述BD基于所述初始测量指示反馈的第一反射激励载波信号,所述第一反射激励载波信号包括所述BD的BD标识;所述UE根据所述BD标识获取所述移动性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UE根据对所述第一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初始信号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向所述BD发送第一激励载波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UE接收所述BS发送的所述初始测量指示;所述UE向所述BD发送第一激励载波信号,包括:所述UE根据所述初始测量指示,向所述BD发送所述第一激励载波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所述BD标识获取所述移动性参数,包括:所述UE向所述BS发送初始测量完成消息,所述初始测量完成消息携带所述BD标识;所述UE接收所述BS基于所述BD标识反馈的所述移动性参数。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性参数包括所述UE作为反向散射接收机时接收功率变化允许值以及所述UE作为反向散射接收机时正常工作时的接收功率强度下限值,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UE获取所述初始信号强度和所述接收功率变化允许值的差值;所述UE将所述差值以及所述接收功率强度下限值中较大的值作为所述第一强度阈值。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与第一强度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满足所述模式切换触发条件,包括:所述UE基于常态检测周期,确定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若基于所述常态检测周期确定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则所述UE基于异常态检测周期,检测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若连续N个所述异常态检测周期中,所述信号强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则确定满
足所述模式切换触发条件,所述N为异常计数门限值;其中,所述常态检测周期的周期长度大于所述异常态检测周期的周期长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基于所述常态检测周期确定所述信号强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则所述UE返回执行基于所述基于常态检测周期,确定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的步骤。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基于常态检测周期,确定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包括:若在所述常态检测周期内并未发起新的BD通信流程,则所述UE向所述BD发送第二激励载波信号,所述第二激励载波信号携带周期测量指示;所述UE接收所述BD基于所述周期测量指示发送的第二反射激励载波信号,并确定所述第二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所述常态检测周期内发起了新的BD通信流程,则所述UE执行通信流程。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基于异常态检测周期,检测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包括:若在所述异常态检测周期内并未发起新的BD通信流程,则所述UE向所述BD发送第三激励载波信号,所述第三激励载波信号携带周期测量指示;所述UE接收所述BD基于所述周期测量指示发送的第三反射激励载波信号,并确定所述第三反射激励载波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所述异常态检测周期内发起了新的BD通信流程,则所述UE执行通信流程。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连续N个所述异常态检测周期中,所述信号强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则确定满足所述模式切换触发条件,包括:在每次基于所述异常态检测周期进行检测后,若本次所述异常态检测周期中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则所述UE更新当前的异常态计数值,并检测更新后的异常态计数值是否等于所述N;若不等于所述N,则所述UE返回执行基于所述异常态检测周期,检测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的步骤;若等于所述N,则确定满足所述模式切换触发条件。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本次所述异常态检测周期中所述信号强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则所述UE将当前的异常态计数值清零,并返回执行基于所述基于常态检测周期,确定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强度阈值的步骤。16.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UE接收所述BS基于所述模式切换请求发送的模式切换指示;所述UE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示,暂停与所述BD间的通信。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冬金宁黄韬魏垚梁健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