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自动驾驶环境的自适应气囊式座椅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1857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驾驶环境的自适应气囊式座椅及其控制方法,该座椅包括座椅基础结构、气囊系统、控制单元和压力传感器,座椅基础结构包括坐垫和左、右支管,气囊系统包括气泵、进气管、进气阀、气囊和泄气阀;左、右支管竖设于坐垫后侧部的左、右两侧,左、右支管上沿支管走向开设通孔,左支管的各通孔上均安装进气阀,右支管的各通孔上均安装泄气阀,进气阀与泄气阀之间水平安装气囊;连接气泵的进气管穿入左支管并与各进气阀连接,右支管外侧开设有多个排气孔;坐垫下和各气囊内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分别与各组成部件电性连接。该自适应气囊式座椅可以在不同座椅朝向下发生碰撞时对乘员提供有效保护,提高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驶的安全性。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自动驾驶环境的自适应气囊式座椅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驾驶环境的自适应气囊式座椅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当前汽车发展的趋势。对于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汽车,驾驶员不再需要操纵方向盘,车内座椅可以独立向后旋转,4名乘员可以面对面乘坐。这使得车内布置较传统汽车有了较大的变化,对车内乘员相关安全保护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0003]传统汽车被动安全围绕的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追尾碰撞,三者均有明确的方向。由于汽车在正面、侧面、尾部三个不同方位上的车体结构不同,导致发生在三个不同方位上的碰撞所产生的碰撞能量与加速度波形均不相同。目前,约束系统设计、乘员损伤分析也是围绕座椅朝前的工况展开的,这就会导致在自动驾驶环境下,不同角度的座椅朝向会使得乘员在受到碰撞二损伤的工况发生改变,例如正面碰撞产生的能量,将被90
°
座椅上的乘员和约束系统被迫以侧面碰撞的形式接受,这将会使得约束系统难以发挥设计人员所预期的最佳保护效果,有时候甚至无法保护乘员的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自动驾驶环境的自适应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基础结构、气囊系统、控制单元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座椅基础结构包括坐垫和左、右支管,所述气囊系统包括气泵、进气管、多个进气阀、多个气囊和多个泄气阀;所述左、右支管竖向设置于坐垫后侧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右支管朝向右、左支管的一侧沿支管走向依次开设有通孔,左支管的各通孔上均安装有进气阀,右支管的各通孔上均安装有泄气阀,各进气阀与对应的各泄气阀之间水平安装各气囊,所有气囊组成的气囊组与左、右支管组成座椅靠背;所述气泵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穿入左支管内部并与各进气阀连接,所述右支管外侧沿支管走向开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坐垫下和各气囊内分别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车辆ECU、各压力传感器、气泵、各进气阀以及各泄气阀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自动驾驶环境的自适应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外侧包覆有靠背包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自动驾驶环境的自适应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中的气囊沿支管走向水平均匀布置,气囊组中气囊数量根据需求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自动驾驶环境的自适应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和气泵设置于坐垫内部或坐垫调节铰链周围空隙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自动驾驶环境的自适应气囊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一定工况,启动气泵并打开相应的进气阀,气体通过进气管、相应的进气阀进入相应的气囊,加大相应气囊内的气体压力,以对乘员的相应部位进行支撑;当需要对气囊进行泄压时,控制单元打开泄气阀,气囊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泄气阀排入右支管,并从排气孔排出,从而降低气囊内压力。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自动驾驶环境的自适应气囊式座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乘员坐在座椅上时,坐垫下和各气囊内的压力传感器检测乘员对坐垫和座椅靠背的压力并将其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压力数据判断乘员的身材体型,并基于判断结果调节座椅靠背内各气囊的初始气压,以适配不同的乘员并使其身体各部位与气囊组保持最佳接触状态;当自动驾驶车辆开始行驶后,各气囊内的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气囊内的实时气压并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相应的进气阀和泄气阀的开关,以自适应调节各气囊内气压,使乘员始终保持最佳乘坐舒适度;当车辆发生紧急制动或碰撞时,控制单元接收车辆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龙李通徐建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