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基水凝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3185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麦粒肿的水凝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中药基水凝胶技术领域。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当归、川芎、生丹参、夏枯草、延胡索、茺蔚子、木瓜、蒲公英、皂角刺、蜂房、透骨草、金银花、野菊花、白芷、木芙蓉叶、石菖蒲、郁金、桃仁煎煮浓缩成中药煎剂后,按照质量比8~10:1添加聚乙烯醇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加热得复合煎剂,所述聚乙烯醇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总重量占复合煎剂总重量的8~12%。将所述复合煎剂在冷冻环境下静置后取出融化,得治疗麦粒肿用的中药基水凝胶。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水凝胶对于治疗麦粒肿有很好的疗效,使用方便;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中药基水凝胶的工艺简单、环保清洁、适用性广。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基水凝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基水凝胶
,尤其涉及一种中药基水凝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麦粒肿为眼科常见病之一,是睑板腺或者睫毛的毛囊周围皮脂腺受葡萄球菌等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治疗上西医主要以抗生素或激素滴眼液频点,晚期手术切开为主。滴眼液频点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影响疗效。此外,中药外敷多采用中药膏、中药饼贴于患处,再用纱布固定,使用不便。因此,找到一种用药安全、使用方便、又可以避免手术、疗效满意的麦粒肿治疗新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贴敷于患处的中药基水凝胶。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基水凝胶,包括中药原料和辅料,所述中药原料和辅料的重量比为30:1~13:1;所述中药原料以中药浓缩煎剂的形式添加;所述中药原料包括当归、川芎、生丹参、夏枯草、延胡索、茺蔚子、木瓜、蒲公英、皂角刺、蜂房、透骨草、金银花、野菊花、白芷、木芙蓉叶、石菖蒲、郁金、桃仁;所述辅料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重量比为8~10:1。
[0006]作为优选,所述当归、川芎、生丹参、夏枯草、延胡索、茺蔚子、木瓜、蒲公英、皂角刺、蜂房、透骨草、金银花、野菊花、白芷、木芙蓉叶、石菖蒲、郁金、桃仁的重量比为:1~3:1~2:1~4:1~4:1~2:1~3:1~3:1~2:1~5:1~3:1~4:1~2:1~2:1~3:1~4:1~2:1~3:1~2。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中药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取当归、川芎、生丹参、夏枯草、延胡索、茺蔚子、木瓜、蒲公英、皂角刺、蜂房、透骨草、金银花、野菊花、白芷、木芙蓉叶、石菖蒲、郁金、桃仁,混合后煎煮、浓缩得中药浓缩煎剂;
[0009](2)所述中药浓缩煎剂、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得复合煎剂;将所述复合煎剂冷冻、融化,得所述中药基水凝胶。
[0010]作为优选,所述煎煮包括第一次煎煮和第二次煎煮,所述第一次煎煮的时间为2~3h,第二次煎煮的时间为1~2h。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中药浓缩煎剂的密度为1~1.5g/mL。
[0012]作为优选,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总重量占所述复合煎剂总重量的8~12%。
[0013]作为优选,步骤2)所述混合后,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的温度为70℃~110℃,所述的
搅拌时间为1.5h~3h。
[0014]作为优选,所述冷冻温度为

5℃~

190℃。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中药基水凝胶在制备治疗麦粒肿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6]作为优选,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中药贴片。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麦粒肿的中药基水凝胶,包含中药原料和辅料,中药原料包括当归、川芎、生丹参、夏枯草、延胡索、茺蔚子、木瓜、蒲公英、皂角刺、蜂房、透骨草、金银花、野菊花、白芷、木芙蓉叶、石菖蒲、郁金、桃仁。在本方中,金银花味甘性寒,清轻芳香,既善清气血之热毒,又能清宣透邪;野菊花、蒲公英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君药;当归、延胡索、郁金、茺蔚子、丹参活血止痛;木芙蓉叶、夏枯草凉血散血;皂角刺、蜂房消肿排脓,为臣药;石菖蒲辛开苦燥,芳香走窜,透骨草可引药透入经络,川芎用于病变位于头面部病症,三者共为引经药。麦粒肿外敷方以消痈散结、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药为主,诸药合用,气血两清,共奏消痈散结止痛之效。
[0019]将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基水凝胶制成贴片贴于患处,使用方便,经透皮作用,诸药共奏消痈散结止痛之效,具有起效快、吸收好、治愈率高的特点;还能降低局部抗生素的使用频次,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临床症状,能使患者免除手术之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基水凝胶,包括中药原料和辅料,所述中药原料和辅料的重量比优选为30:1~13:1,进一步优选为25:1~15:1,更优选为20:1;所述中药原料以中药浓缩煎剂的形式添加;所述中药原料包括当归、川芎、生丹参、夏枯草、延胡索、茺蔚子、木瓜、蒲公英、皂角刺、蜂房、透骨草、金银花、野菊花、白芷、木芙蓉叶、石菖蒲、郁金、桃仁;金银花味甘性寒,清轻芳香,既善清气血之热毒,又能清宣透邪;野菊花、蒲公英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君药;当归、延胡索、郁金、茺蔚子、丹参活血止痛;木芙蓉叶、夏枯草凉血散血;皂角刺、蜂房消肿排脓,为臣药;石菖蒲辛开苦燥,芳香走窜,透骨草可引药透入经络,川芎用于病变位于头面部病症,三者共为引经药。本专利技术中的各味药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并且均不能被其它同种功效的中药替代,替换后不能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所述辅料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重量比优选为8~10:1,进一步优选为8.5~9.5:1,更优选为9:1。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当归、川芎、生丹参、夏枯草、延胡索、茺蔚子、木瓜、蒲公英、皂角刺、蜂房、透骨草、金银花、野菊花、白芷、木芙蓉叶、石菖蒲、郁金、桃仁的重量比优选为:1~3:1~2:1~4:1~4:1~2:1~3:1~3:1~2:1~5:1~3:1~4:1~2:1~2:1~3:1~4:1~2:1~3:1~2;优选为1~2:1:2~3:2~3:1:1~2:1~2:2:2~4:2:2~3:1:1:2:2~3:1:2:2;本专利技术中各味药的比例需严格按照上述比例进行配比,不能随意调整,调整后,不能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中药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1)取当归、川芎、生丹参、夏枯草、延胡索、茺蔚子、木瓜、蒲公英、皂角刺、蜂房、透骨草、金银花、野菊花、白芷、木芙蓉叶、石菖蒲、郁金、桃仁,混合后煎煮、浓缩得中药浓缩煎剂;
[0025](2)所述中药浓缩煎剂、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得复合煎剂,将所述复合煎剂冷冻、融化,得所述中药基水凝胶。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中药煎煮之前,还包括加水浸泡的步骤;所述浸泡时,加入的水的量为淹过药面3~5cm,优选为4cm,浸泡时间优选为1~2h,进一步优选为1.5h。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中药原料浸泡后进行煎煮,所述煎煮包括第一次煎煮和第二次煎煮,煎煮时,沸腾后转为小火;所述第一次煎煮的时间为1~3h,优选为2h,所述加水量为淹过中药原料3~5cm,进一步优选为3~4cm;所述第一次煎煮后,倒出药液,再次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所述加水量为淹过中药原料2~3cm,进一步优选为2.5cm;所述第二次煎煮的时间优选为0.5~1.5h,优选为1h,第二次煎煮结束后,合并两次药液过100目筛,得中药煎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基水凝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药原料和辅料,所述中药原料和辅料的重量比为30:1~13:1;所述中药原料以中药浓缩煎剂的形式添加;所述中药原料包括当归、川芎、生丹参、夏枯草、延胡索、茺蔚子、木瓜、蒲公英、皂角刺、蜂房、透骨草、金银花、野菊花、白芷、木芙蓉叶、石菖蒲、郁金、桃仁;所述辅料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重量比为8~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基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归、川芎、生丹参、夏枯草、延胡索、茺蔚子、木瓜、蒲公英、皂角刺、蜂房、透骨草、金银花、野菊花、白芷、木芙蓉叶、石菖蒲、郁金、桃仁的重量比为:1~3:1~2:1~4:1~4:1~2:1~3:1~3:1~2:1~5:1~3:1~4:1~2:1~2:1~3:1~4:1~2:1~3: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当归、川芎、生丹参、夏枯草、延胡索、茺蔚子、木瓜、蒲公英、皂角刺、蜂房、透骨草、金银花、野菊花、白芷、木芙蓉叶、石菖蒲、郁金、桃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闵行区结核病防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