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174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模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后座、柔性玻璃层一、柔性玻璃层二、触控层、滤光层和显示层;后座内壁中心设置遮光层,两侧设置定位条,侧壁与定位条之间留有安装缝;柔性玻璃层一的两侧端部弯折后,伸入对应侧的安装缝,连接后座和定位条的一侧;柔性玻璃层二的两侧端部弯折后,分别连接两侧定位条的另一侧;触控层设置在柔性玻璃层一和柔性玻璃层二之间;显示层设置在遮光层上;滤光层设置在显示层和柔性玻璃层二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弯折的柔性玻璃层一和柔性玻璃层二,对模组的多个功能单元进行隔离,提高模组的牢固性、密封性,有效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设置定位条,提高安装的便携性、精准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模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LED显示模组由于具有更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柔性好、发光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因而成为目前极具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类显示模组。
[0003]显示终端为了提高屏占比,会将显示面板的边框区的弯折到显示背面,以此实现全面屏效果。由于保护性不足(仅在外部设置保护层),弯折区域容易产生裂纹,功能单元也易在外力作用下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设置弯折的柔性玻璃层一和柔性玻璃层二,对模组的多个功能单元进行隔离,提高模组的牢固性、密封性,有效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设置定位条,提高安装的便携性、精准性。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后座、柔性玻璃层一、柔性玻璃层二、触控层、滤光层和显示层;后座内壁中心设置遮光层,两侧设置定位条,侧壁与定位条之间留有安装缝;柔性玻璃层一的两侧端部弯折后,伸入对应侧的安装缝,连接后座和定位条的一侧;柔性玻璃层二的两侧端部弯折后,分别连接两侧定位条的另一侧;触控层设置在柔性玻璃层一和柔性玻璃层二之间;显示层设置在遮光层上;滤光层设置在显示层和柔性玻璃层二之间。
[0006]优选的,后座上设置安装槽;遮光层内嵌在安装槽内;遮光层和安装槽的槽壁之间设置粘黏层一。
[0007]优选的,滤光层包括连接段一和滤光段;显示层包括连接段二和显示段;滤光段和显示段交叠;连接段一、连接段二和柔性玻璃层二之间设置橡胶架一。
[0008]优选的,橡胶架一为横置的T型结构,外部设置胶层一,竖直段连接柔性玻璃层二竖直段内壁,水平段前端弯折部分与柔性玻璃层二的弯折部分贴合,水平段后端连接连接段一、连接段二。
[0009]优选的,连接段一和连接段二的相对端上设置有与橡胶架一匹配的卡槽;橡胶架一的水平段伸入卡槽内,与其槽壁卡合。
[0010]优选的,触控层包括连接段三和触控段;触控段叠加在滤光段上。
[0011]优选的,连接段三和柔性玻璃层一之间设置橡胶架二;橡胶架二为倒置的L型结构,外部设置胶层二,竖直段连接柔性玻璃层一和柔性玻璃层二的竖直段,水平段的前端弯折部分与柔性玻璃层一的弯折部分贴合,水平段的后端连接柔性玻璃层一和柔性玻璃层二的水平段。
[0012]优选的,柔性玻璃层一和后座之间设置粘黏层二。
[0013]优选的,定位条设置在后座的左右两侧,每组定位条的两侧设置粘黏层三;后座的前后两侧设置密封条;密封条通过胶层三依次连接柔性玻璃层一、触控层、柔性玻璃层二、
滤光层和显示层。
[0014]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上述显示模组的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5]S1、在后座底部切割出安装槽,先安装一侧的密封条,左右侧安装定位条;定位条的两头抵住对应头的密封条,并与后座的内壁之间留出安装缝;
[0016]S2、将遮光层嵌入安装槽;
[0017]S3、弯折柔性玻璃层二,使其两头(外壁)连接两侧的定位条的一侧;
[0018]S4、安装橡胶架一,对柔性玻璃层二进行支撑,校正其弯折情况,使得柔性玻璃层二与橡胶架一完全贴合;滤光层和显示层依次装入柔性玻璃层二和遮光层之间;
[0019]S5、弯折柔性玻璃层一,使其两头伸入安装缝,连接后座和定位条的另一侧;
[0020]S6、安装橡胶架二,对柔性玻璃层一进行支撑,校正其弯折情况,使得柔性玻璃层一与橡胶架二完全贴合,触控层装入柔性玻璃层二和柔性玻璃层一之间;
[0021]S7、安装另一侧的密封条。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3]一、本专利技术设置弯折的柔性玻璃层一和柔性玻璃层二,对模组的多个功能单元进行隔离,通过多层保护,提高模组的牢固性、密封性,有效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
[0024]二、本专利技术设置定位条对柔性玻璃层一和柔性玻璃层二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提高安装的便携性、精准性。
[0025]三、本专利技术设置橡胶架一,一方面对柔性玻璃层二的弯折段进行支撑、定型,另一方面可以对滤光层和显示层进行固定,提高模组的稳定性。
[0026]四、本专利技术设置胶架二一方面对柔性玻璃层一的弯折段进行支撑、定型,另一方面可以对触控层进行固定,提高模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密封条、定位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后座;2、遮光层;3、安装缝;5、柔性玻璃层一;6、柔性玻璃层二;7、触控层;701、触控段;702、连接段三;8、滤光层;801、滤光段;802、连接段一;9、显示层;901、显示段;902、连接段二;10、橡胶架一;11、橡胶架二;12、粘黏层二;13、粘黏层一;14、定位条;15、粘黏层三;16、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后座1、柔性玻璃层一5、柔性玻璃层二6、触控层7、滤光层8和显示层9;后座1内壁中心设置遮光层2,两侧设置定位条14,侧壁与定位条14之间留有安装缝3;柔性玻璃层一5的两侧端部弯折后,伸入对应侧的安装缝3,连接后座1和定位条14的一侧;柔性玻璃层二6的两侧端部弯折后,分别连接两侧定位条14的另一侧;触控层7设置在柔性玻璃层一5和柔性玻璃层二6之间;显示层9设置在遮光层2上;滤光层8设置在显示层9和柔性玻璃层二6之间。
[0033]本实施例设置弯折的柔性玻璃层一5和柔性玻璃层二6,对模组的多个功能单元进行隔离,通过多层保护,提高模组的牢固性、密封性,有效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设置定位条14对柔性玻璃层一5和柔性玻璃层二6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提高安装的便携性、精准性。
[0034]实施例二
[003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后座1、柔性玻璃层一5、柔性玻璃层二6、触控层7、滤光层8和显示层9;后座1内壁中心设置遮光层2,两侧设置定位条14,侧壁与定位条14之间留有安装缝3;柔性玻璃层一5的两侧端部弯折后,伸入对应侧的安装缝3,连接后座1和定位条14的一侧;柔性玻璃层二6的两侧端部弯折后,分别连接两侧定位条14的另一侧;触控层7设置在柔性玻璃层一5和柔性玻璃层二6之间;显示层9设置在遮光层2上;滤光层8设置在显示层9和柔性玻璃层二6之间。
[0036]进一步的,后座1上设置安装槽;遮光层2内嵌在安装槽内;遮光层2和安装槽的槽壁之间设置粘黏层一13。嵌入式安装方式,减小模组厚度,提高了显示屏的美观性。
[0037]进一步的,滤光层8包括连接段一802和滤光段801;显示层9包括连接段二902和显示段901;滤光段801和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座(1)、柔性玻璃层一(5)、柔性玻璃层二(6)、触控层(7)、滤光层(8)和显示层(9);后座(1)内壁中心设置遮光层(2),两侧设置定位条(14),侧壁与定位条(14)之间留有安装缝(3);柔性玻璃层一(5)的两侧端部弯折后,伸入对应侧的安装缝(3),连接后座(1)和定位条(14)的一侧;柔性玻璃层二(6)的两侧端部弯折后,分别连接两侧定位条(14)的另一侧;触控层(7)设置在柔性玻璃层一(5)和柔性玻璃层二(6)之间;显示层(9)设置在遮光层(2)上;滤光层(8)设置在显示层(9)和柔性玻璃层二(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后座(1)上设置安装槽;遮光层(2)内嵌在安装槽内;遮光层(2)和安装槽的槽壁之间设置粘黏层一(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滤光层(8)包括连接段一(802)和滤光段(801);显示层(9)包括连接段二(902)和显示段(901);滤光段(801)和显示段(901)交叠;连接段一(802)、连接段二(902)和柔性玻璃层二(6)之间设置橡胶架一(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橡胶架一(10)为横置的T型结构,外部设置胶层一,竖直段连接柔性玻璃层二(6)竖直段内壁,水平段前端弯折部分与柔性玻璃层二(6)的弯折部分贴合,水平段后端连接连接段一(802)、连接段二(9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连接段一(802)和连接段二(902)的相对端上设置有与橡胶架一(10)匹配的卡槽;橡胶架一(10)的水平段伸入卡槽内,与其槽壁卡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触控层(7)包括连接段三(702)和触控段(701);触控段(701)叠加在滤光段(801)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强潘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京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