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163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及其制备方法,该阵列包括透明柔性基板和透明柔性基板上高密度排列的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包括显示器件和驱动器件,显示器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于透明柔性基板上的阳极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电极,驱动器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漏电极、半导体层、源电极、漏电极、电解质层和栅电极,阴极电极和漏电极共用结构层形成阴极/漏电极8。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合结构设计、微电子工艺以及材料工程等,用于解决目前显示阵列中分辨率低、功耗高等问题。耗高等问题。耗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显示成为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显示器作为信息呈现的载体获得人们更加广泛的关注。其中,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OLED)因自发光、视角广、轻薄、能耗低、可弯折等优良特性而在显示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OLED显示屏通常使用有源驱动技术来驱动每个像素。有源驱动是指每个像素点都有一个独立的驱动器,可以直接控制该像素的亮度和颜色。这种驱动方式可以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同时可以减少屏幕在快速移动图像时出现的拖影和残影。然而,驱动单元的设计和制造将会影响像素之间的间距和像素的大小,因而限制了高密度显示阵列的发展。同时,目前OLED显示阵列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增加了显示阵列的功耗,不利于使用成本的降低,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及其制备方法,结合结构设计、微电子工艺以及材料工程等,用于解决目前显示阵列中分辨率低、功耗高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包括透明柔性基板和透明柔性基板上高密度排列的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包括显示器件和驱动器件,显示器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于透明柔性基板上的阳极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电极,驱动器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漏电极、半导体层、源电极、漏电极、电解质层和栅电极,阴极电极和漏电极共用结构层形成阴极/漏电极8。
[0006]进一步地,透明柔性基板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氢化苯乙烯

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和脂肪族芳香族无规共聚酯中的一种。
[0007]进一步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芳香族三胺类化合物、咔唑类化合物、星形三苯胺类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螺形结构化合物或聚合物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进一步地,发光层的材料为主体材料与客体染料的掺杂物,客体染料的掺杂体积为发光层体积的5%

18%,主体材料和客体染料掺杂后形成橙光、红光、蓝光或绿光发光材料。
[0009]进一步地,主体材料为荧光主体材料或磷光主体材料,客体染料为荧光客体染料或磷光客体染料。
[0010]进一步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金属配合物、噁二唑类化合物、喹喔啉类化合物、含氮杂环化合物、蒽类化合物、有机硅材料、有机硼材料或者有机硫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进一步地,阳极电极、阴极电极、漏电极、源电极和栅电极的材料均为电导率高且透明的无机或有机材料。
[0012]进一步地,半导体层的材料为聚3

己基噻吩,给体

受体共聚物、聚(3,4

乙烯二氧噻吩)

聚苯乙烯磺酸的一种或多种。
[0013]进一步地,电解质层的材料为双网络固态型电解质,双网络凝胶型电解质或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根据上述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的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利用洗涤剂、丙酮、去离子水和异丙醇溶液对透明柔性基板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干燥氮气吹干。
[0016]S2、在清洗后透明柔性基板上由下至上依次制备阳极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漏电极、半导体层、源电极、电解质层和栅电极,完成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的制备。
[0017]S3、在氮气氛围的手套箱中对制备好的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进行封装,完成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的制备。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通过层层堆叠的垂直结构实现阴极/漏电极共用,进而实现显示器件与驱动器件相结合的一体化器件,并同时实现显示与驱动功能,显示/驱动一体化结构减少了驱动器件对于空间的占用,最大化的提高了显示阵列的密度,实现了高分辨率的显示能力。
[0020]2、利用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机械柔性、光学透明性的材料制成的有源、高密度的柔性显示阵列,可以无缝贴合在人体表皮,进而实现外形共融、穿戴舒适的新型信息显示器件。
[0021]3、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驱动一体化器件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能够实现低功耗的驱动模块,从而可一定程度地降低显示阵列的使用成本。
[0022]4、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很好的兼容了现有的制备工艺,有利于产业化制备高密度柔性显示阵列的实现。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的发光性能测试数据表;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的机械性能测试数据表。
[0027]图中:1、透明柔性基板;2、阳极电极;3、空穴注入层;4、空穴传输层;5、发光层;6、电子传输层;7、电子注入层;8、阴极/漏电极;9、半导体层;10、源电极;11、电解质层;12、栅电极。
[0028]透明柔性基板 1、阳极电极 2、空穴注入层 3、空穴传输层 4、发光层 5、电子传输层 6、电子注入层 7、阴极/漏电极 8、半导体层 9、源电极 10、电解质层11、栅电极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30]实施例一
[0031]如图1所示,一种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包括透明柔性基板1和透明柔性基板1上高密度排列的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具体的,如图2所示,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包括显示器件和驱动器件,其中显示器件包括阳极电极2、空穴注入层3、空穴传输层4、发光层5、电子传输层6、电子注入层7和阴极电极,驱动器件包括漏电极、半导体层9、源电极10、电解质层11和栅电极12。
[0032]为了减少驱动器件对于空间的占用,在制备上述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时,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制备步骤:
[0033]S1、利用洗涤剂、丙酮、去离子水和异丙醇溶液对透明柔性基板1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干燥氮气吹干。
[0034]S2、在清洗后的透明柔性基板1上由下至上依次制备阳极电极2、空穴注入层3、空穴传输层4、发光层5、电子传输层6、电子注入层7、阴极/漏电极8、半导体层9、源电极10、电解质层11和栅电极12,完成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的制备。
[0035]S3、在氮气氛围的手套箱中对制备好的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进行封装,完成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的制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柔性基板(1)和透明柔性基板(1)上高密度排列的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显示/驱动一体化单元包括显示器件和驱动器件,显示器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于透明柔性基板上的阳极电极(2)、空穴注入层(3)、空穴传输层(4)、发光层(5)、电子传输层(6)、电子注入层(7)和阴极电极,驱动器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漏电极、半导体层(9)、源电极(10)、电解质层(11)和栅电极(12),阴极电极和漏电极共用结构层形成阴极/漏电极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其特征在于:透明柔性基板(1)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氢化苯乙烯

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和脂肪族芳香族无规共聚酯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其特征在于:空穴传输层(4)的材料为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芳香族三胺类化合物、咔唑类化合物、星形三苯胺类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螺形结构化合物或聚合物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其特征在于:发光层(5)的材料为主体材料与客体染料的掺杂物,客体染料的掺杂体积为发光层体积的5%

18%,主体材料和客体染料掺杂后形成橙光、红光、蓝光或绿光发光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其特征在于:主体材料为荧光主体材料或磷光主体材料,客体染料为荧光客体染料或磷光客体染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一体化阵列,其特征在于:电子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强张仕刚潘丽萍石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京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