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测锂离子电池产气能力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预测锂离子电池产气能力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由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极片、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极片、电解液和外壳等组成。电解液的成分组成对于电芯化成阶段成膜、电芯倍率、寿命以及产气量大小等均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评估电解液的成分组成对电芯产气能力的影响,目前现有的技术手段是通过大批量电芯注液后测试产气量来实现对电芯产气能力的评估,耗费资源大,周期冗长。
[0003]另外,负极材料的特性对电芯产气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有效的手段评估负极材料的特性对电芯产气能力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预测锂离子电池产气能力的方法。该方法是在规范主材体系下对电解液的组成成分对产气量影响的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只需获取待预测电解液中的第一类环状碳酸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预测锂离子电池产气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第一类环状碳酸酯和第二类环状碳酸酯,所述方法包括:(1)设除所述电解液中的所述第一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外的其他条件不变,获取所述电解液中的第一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样本以及对应的第一产气量样本,对所述电解液的所述第一产气量随所述第一类环状碳酸酯在所述电解液中的质量浓度数值变化进行拟合,得到所述第一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第一产气量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设除所述电解液中的所述第二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外的其他条件不变,获取所述电解液中的所述第二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样本以及对应的第二产气量样本,对所述电解液的第二产气量随所述第二类环状碳酸酯在所述电解液中的质量浓度数值变化进行拟合,得到所述第二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产气量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2)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所述第二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总产气量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3)获取待预测电解液中的第一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和第二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调用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对所述待预测电解液中的所述第一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和所述第二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进行处理,以预测得到所述待预测电解液对应的产气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X1=124.15a2‑
53.002a+8.691,其中X1为所述第一类环状碳酸酯的所述第一产气量,a为所述第一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对其求导得到x1=248a
‑
53.002,x1表示所述第一类环状碳酸酯对应的产气速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X2=886.56b2‑
54.274b+3.2944,其中X2为所述第二类环状碳酸酯的第二产气量,b为所述第二类环状碳酸酯的质量浓度,对其求导得到x2=1.773.12b
‑
54.274,x2表示所述第二类环状碳酸酯对应的产气速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为X=γX1+βX2,其中,X表示所述电解液的总产气能力,γ表示所述第一类环状碳酸酯对产气能力的影响因子,γ=x1/(x1+x2)=(248a
‑
53.002)/{(248a
‑
53.002)+(1.773.12b
‑
54.274)};β表示所述第二类环状碳酸酯对产气能力的影响因子,β=x2/(x1+x2)=(1.773.12b
‑
技术研发人员:邝茂,黄慰民,廖颖,徐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