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池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44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池箱体,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吊耳和底部纵梁,所述箱体的外侧壁相互间隔地固设有若干所述吊耳,箱体的外底部相互间隔地设有若干所述底部纵梁;各所述底部纵梁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吊耳下方,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吊耳的支撑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底部纵梁可起到支撑吊耳的作用,有效地将吊耳与箱体外侧壁的受力均匀传递至箱体,从而提高受力点的结构强度,避免吊耳与箱体的连接处发生断裂,由此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的问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池箱体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池箱体。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重要零部件,其各方面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车的安全性。现有动力电池大多布置在车辆底盘,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环境复杂多变,底盘经常会出现颠簸、震动的情况,若动力电池保护不当,则会导致电池包磕碰受损。因此,电池箱体作为保护动力电池的重要零件,其结构强度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
[0003]如申请号为202022065356.7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现有电池箱体的底部两侧通常设有若干吊耳,电池箱体采用拖装或吊装的方式通过吊耳固设于车架上。可见,吊耳是动力电池的主要受力点,因此在设计时必须确保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吊耳通常采用单层型腔或双层型腔设计,并采用焊接的方式固设于电池箱体侧壁。如此设计的吊耳存在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当电池模组重量较大或者车辆颠簸较为严重时,吊耳与电池箱体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断裂,影响整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池箱体,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池箱体,包括箱体、吊耳和底部纵梁,所述箱体的外侧壁相互间隔地固设有若干所述吊耳,箱体的外底部相互间隔地设有若干所述底部纵梁;各所述底部纵梁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吊耳下方,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吊耳的支撑部。
[0007]进一步,所述吊耳包括凸耳和盖板;各所述凸耳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所述盖板固设于所述凸耳与支撑部之间。
[0008]更进一步,所述底部纵梁呈开口朝上的几字形结构;所述盖板呈开口朝下的几字形结构,并且盖板与支撑部之间形成镂空的型腔。
[0009]再进一步,还包括Z形板,所述Z形板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箱体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型腔内,并固设于所述盖板底部。
[0010]更进一步,所述箱体的外部两侧壁均固设有一侧边梁,各所述侧边梁均一体成型地设有若干所述凸耳。
[0011]再进一步,所述箱体的外部两侧壁均固设有一侧边框,所述侧边梁固设于所述侧边框。
[0012]进一步,还包括安装板和电池模组;所述箱体的内部两端均设有一所述安装板;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设有安装部,电池模组通过所述安装部架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方。
[0013]更进一步,还包括固设于箱体外底部的底部横梁和底部斜梁;若干所述底部横梁垂直连接于所述底部纵梁;所述底部斜梁倾斜连接于所述底部纵梁和底部横梁之间,并位
于所述安装板下方。
[0014]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中底部纵梁可起到支撑吊耳的作用,有效地将吊耳与箱体外侧壁的受力均匀传递至箱体,从而提高受力点的结构强度,避免吊耳与箱体的连接处发生断裂,由此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16]2、本技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凸耳、盖板、Z形板和底部纵梁相互层叠焊接,形成具有四层型腔结构的吊耳,有效地提高了吊耳的结构强度,并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箱体与电池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中箱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中吊耳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中:1

箱体;2

电池模组;21

安装部;211

螺孔;3

安装板;31

第一翻边;32

第二翻边;33

支架;34

螺栓;4

支撑梁;41

布线空间;42

线束安装孔;43

第三翻边;44

第四翻边;441

让位凹部;5

底部纵梁;51

支撑部;52

安装孔;6

底部横梁;7

底部斜梁;8

吊耳;80

型腔;81

凸耳;810

让位孔;82

盖板;83

Z形板;84

侧边梁;85

螺套;9

侧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技术,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技术。
[0027]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池箱体,包括箱体1、安装板3和电池模组2;箱体1的内部两端均设有一安装板3;电池模组2的两端设有安装部21,电池模组2通过安装部21架设于安装板3上方。本技术用安装板3替换现有技术中几字形结构的撑托横梁,并采用横向安装的方式将电池模组2架设于安装板3上,由此在满足散热条件的基础上,充分降低电池模组2与箱体1内底部之间的高度,从而释放了箱体1内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2的续航能力,并确保箱体1的离地间隙符合标准要求。
[0028]如图2至图6所示,该动力电池箱体还包括支撑梁4,两个支撑梁4分别设置于箱体1的内部两侧;安装板3的两端均设有与支撑梁4外表面相贴合焊接的第一翻边31。支撑梁3的设置有助于提高箱体1的结构强度,第一翻边31的设置则使得安装板3与支撑梁4的配合更加合理紧凑。此外,安装板3的一侧还设有与箱体1的内侧壁相互贴合的第二翻边32,由此增加安装板3与箱体1的焊接面积,进一步确保结构牢固可靠。
[0029]如图2至图6所示,支撑梁4呈L形,且支撑梁4与箱体1之间形成用于布置线束的布线空间41;支撑梁4排列布设有若干连通于布线空间41的线束安装孔42,如此设计可充分利
用箱体1内的空间,并确保线束的集中、整齐排布。为了固定线束,还可在安装板上及箱体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固定线束的支架33。
[0030]如图2至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加强箱体1的结构强度,支撑梁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翻边43和第四翻边44,第三翻边43与箱体1的内侧壁相互贴合焊接,第四翻边44与箱体1的内底部相互贴合焊接。第四翻边44在安装板3的对应位置设有让位凹部441,由此避免增加安装板3的高度。
[0031]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安装方式:安装板3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吊耳和底部纵梁,所述箱体的外侧壁相互间隔地固设有若干所述吊耳,箱体的外底部相互间隔地设有若干所述底部纵梁;各所述底部纵梁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吊耳下方,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吊耳的支撑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包括凸耳和盖板;各所述凸耳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所述盖板固设于所述凸耳与支撑部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纵梁呈开口朝上的几字形结构;所述盖板呈开口朝下的几字形结构,并且盖板与支撑部之间形成镂空的型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Z形板,所述Z形板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箱体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型腔内,并固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静陈晓冰王学舟柳家福骆俊勇叶伟宏陈碧毅王锦彬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